三國赤壁之戰中為什麼曹操要水路決戰

時間 2022-01-12 15:25:11

1樓:enjoy蘰踄繧鍴

因為當時曹操以為孫權知道自己兵力強盛,必從陸路反擊,因此便從水路決戰,並且當時有效忠曹操的水軍將領張允和蔡瑁,因此信心十足,但後來孫權離間了前去效忠曹操的張允和蔡瑁,曹操將它們殺了,曹操不得不迎戰。

赤壁之戰簡介: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歷史意義: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曹操要水路決戰?

因為當時曹操以為孫權知道自己兵力強盛,必從陸路反擊,因此便從水路決戰,並且當時有效忠曹操的水軍將領張允和蔡瑁,因此信心十足,但後來孫權離間了前去效忠曹操的張允和蔡瑁,曹操將它們殺了,曹操不得不迎戰。您實在不懂或不清楚可以看一下前不久的戰爭片[赤壁],或許有助瞭解......

赤壁之戰簡介: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具體:曹操嚴格來說沒有在南方進行過作戰,所以他並不熟悉水戰,他在北征烏桓後,在玄武池演練水軍,相信他的當時目的就是對付南郡的劉表,暫時還沒有準備備戰東南的孫權。

曹操在獲得南郡後,在荊州之戰中,曹操的兵力分散,這是因為曹操初步戰略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拿下全部荊州,而荊州出去襄陽外,還有重要的南郡和毗鄰孫權的夏,樊口這兩大戰略要點,所以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南下取得南郡,另一路從襄陽延漢水南下準備攻取夏口。而劉備的東退導致了南下的水軍不能奪取夏口,所以需要和奪取南郡的另一支曹操的主力進行匯合。有人會問,既然長江各處都可以渡江,為什麼曹操不從南郡渡江,為什麼一定要從烏林,陸口南渡導致了赤壁之戰那?

因為延南郡向東到陸口一帶,長江以南是雲夢大澤和洞庭湖,即使渡江也並不利於補給和行動,而且烏林處於兩路南下軍隊的彙總之所,而且補給可以沿江也可以走陸路,補給方便。故曹操會選擇在這裡把主力進行集結,而周瑜也這是因為上述的原因,所以才在長江的南岸的陸口阻止曹操渡江。

嚴格來說,作為防守方,想真正的防衛大江是非常難防的,因為軍隊如果分散在沿江的防線上必然造成在戰術主戰場的區域性空間的防衛薄弱(如同沿江撒沙子一樣),因為處於外線的敵人在渡江的方向上是掌握主動權的,所以可以集中優勢兵力突破分散在江防的防守方。所以防衛大江或者島嶼,有如同防衛長城一樣,如果分散兵力,就容易造成一點選破,各個擊破,所以一般採取縱深機動防衛,就是利用天險進行要點防守,尋找外線敵人的進攻弱點進行有效的突破,比如補給線,糧道,兵道等方面。而作為內線進行跨區域聯合防守,當防線上某點被敵人有效突破的時候,區域內可以根據情況派遣機動軍隊進行補救,並且防守的態勢可以呈現扇型,幾個區域間可以協同作戰。

所以固守戰術要點,並且尋找敵人的弱點是內線破敵的關鍵。

所以周瑜和孫權進行商議,周瑜延江固守要點,而孫權籌集軍隊在柴桑(九江)進行機動,其實從柴桑到江夏時間很短,因為過了夷陵,江水平緩,沿江西北進的速度也很快。

而作為內線防守長江防線的周瑜熟悉水戰,並且熟悉戰術,他知道尋找到曹操的軍隊的集結地就是他防守地戰術要點(因為曹操是外線作戰,補給線比較長,而且分兵兩路南下,一路走漢水,一路走南郡,所以需要匯聚一處集結渡江。詳細見下文),而因為劉備佔據了曹操東進的要地夏口,那麼作為一個區域的指揮官,他重點要防衛曹操南下渡江,並且要在等待中,尋找曹操的漏洞。

守江方守的辛苦,並且弱點也是處處體現,所以攻擊方突破江防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多路渡江,利用多路區域性渡江點形成優勢,充分利用兵力多的特點,有效的形成主攻和側應的戰術(.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

)。從歷史上看,無論是晉滅吳還是隋滅陳,宋滅南唐,都是利用兵力優勢,多點渡江,讓敵人雖然有區域防守,但迫使守江一方處處受制,機動不得,顧此失彼,難以全方位機動。(孫子說: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可以仔細分析其戰術原理。)而在赤壁戰場上,曹操在渡江上形成了單點渡江的態勢,形勢對自己非常不利,這恰恰證明了曹操並不熟悉渡江作戰的特點。曹操再有的戰術問題就是水路協作的作戰問題,曹操在陸口和周瑜的水軍交鋒,大敗而回,而曹操並沒有明顯的意識到水軍是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他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陸戰上,即區域性戰場的人數和補給是勝負的關鍵。

而作為習慣水戰的周瑜他面對的主要對手則是屢戰屢敗的劉表的水軍,而劉表的水軍早在以前跟周瑜的作戰中早已經被殺破了膽,而且關鍵是曹操對於他們的態度很明顯,他們不過是一支被迫投降的軍隊,所以他們的士氣和戰法都很低落。在水戰方面,周瑜的優勢是很明顯的,而且可以說遠勝曹操,足以達到阻止曹操南渡的戰術目的的。

所以曹操失敗的原因就是不熟悉渡江的戰術和對於水路的協作的戰術不熟悉。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

3樓:匿名使用者

曹軍在烏林遭致潰敗的主因

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曹操之所以在烏林被徹底擊潰,主要原因何在?周瑜在戰前有預見。他指出曹軍的不利條件:

一是曹操佔有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二是曹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按:此指中原而言——引者)所長」;三是彼時正值「盛寒」,馬無草料,會成群餓斃;四是北方士兵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傳染疾病。裴注引《江表傳》還記有周瑜曾向孫權指出曹操徵劉表之軍,「已久疲」,而他收編的劉表舊部「尚懷狐疑」云云。

這就是說,曹操是「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等等。

赤壁初戰後,曹操下令連線戰船,是其水軍葬身火海的主要原因

當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軍東下與孫劉水師相遇於赤壁時,初戰就被聯軍打敗,其原因是曹軍已染上疾疫,這就必然要動搖其軍心;加上經過初次交鋒,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經不起風浪顛簸的弱點已大大暴露,這時大概就有謀士向曹操建議應儘快把小船都連鎖起來,以利於發揮北軍的優勢。而恰好北岸曹軍所採取的這一行動很快就被駐守在南岸的黃蓋所望見(須知此時江水已大大低落,江面自然縮小,因而使黃蓋能夠清晰地看到曹軍這一新的舉措)。這就誘發了黃蓋向周瑜獻火攻之策。

《周瑜傳》雲:「權遂遣瑜與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乃……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這說明黃蓋的火攻計和詐降計是互動為用的。但《三國志通俗演義》卻寫成是諸葛亮、周瑜最早提出用火攻破曹之策,而《三國演義》又杜撰諸葛亮的十六字訣:「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云云。

當然,要用火攻就需要有順風與之配合。設想當時如果颳起的並不是東南風而是西北風,那黃蓋放火,將只能使自己的船隻首先化為灰燼。無怪杜牧詩云: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就是譏諷周瑜因偶然遇到了順風,才得以僥倖成功的。

可是杜牧忽略了黃蓋的成功,還在於他用了詐降計。由於當時人們尚無**氣象的條件,黃蓋設計時,也決不會料到決戰之日會陡起東南風。他以為只要詐降得逞就有了勝利的保證。

而恰好黃蓋的詐降書又寫得入情入理,故而曹操信之不疑。這就便於黃蓋的快船衝入曹營內部放火。然而黃蓋用來放火的船隻,據《通鑑》所述只有十艘,而曹軍的「蒙衝鬥艦,乃以千數」。

如果曹軍船艦不曾連鎖起來,而是可以各自單獨行動的話,即使黃蓋詐降之計得逞,曹軍也只是部分船隻著火,而其他的船艦仍可以在大江中自行逃散,不至於被殃及。可見曹操此次的失敗,是由於他忽略了連結船艦不利的一面所導致。可見在戰前曹操身邊向他建議連線船艦之策的某一位謀士,對曹軍此次的大敗不能不負有一定責任。

不僅此也,曹操此次自江陵東征時謀士賈詡就曾諫阻。《魏志�6�1賈詡傳》寫道:「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餉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不可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但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賈詡之言為然。他寫道:

「於是韓、馬之徒,尚狼顧左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亦已明矣。彼荊州者,孫、劉之所必爭也。……何撫安之得行?

」裴氏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他還指出:

曹操「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凱風」係指東南風,易知。

裴氏把曹軍的傳染病作為偶然導致曹操失敗的兩個原因之一,也很有見地。

那麼曹軍究竟患的是什麼病呢?2023年《中華醫史雜誌》和《文匯報》均曾載文,以為是血吸蟲病。但我則認為是流行性腦膜炎;理由是這種病多流行於冬春之際,且一經爆發,傳播極其迅速,而且大多數病人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必死無疑。

按《武帝紀》雲:「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軍還。」又《孫權傳》雲:「瑜、普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飢疫死者大半。

」又《武帝紀》裴注引《江表傳》:「周瑜破魏軍,曹公復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燒船自退,使周瑜虛獲此名。

』」可見意外的烈性傳染病也是曹操失敗的客觀原因。

三國時期(正史),為什麼周瑜在赤壁之戰勝了之後還要討伐劉備

落祭寂 公元208年赤壁戰後,孫劉結盟進軍奪取荊州城。由於荊州乃兵家必爭的重鎮,所以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荊州,而功勞甚偉的劉備卻只能率本部兵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營。劉備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於發展,於是他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孫權採納周瑜的建議,不僅不借荊州,反而利用吳蜀聯姻軟禁劉備,使50...

步步高三國霸業中赤壁之戰太玄兵符怎麼使用

三國霸業中赤壁之戰太玄兵符可以讓武力105以上的武將變成玄兵,在董卓弄權時期在雲南找南方小鬼,武力150 智力150,然後讓他安上 赤壁時期用馬騰或楊秋10月份在巴郡也可以找到,三國鼎立時期晉陽也可以。三國霸業雙拳難敵四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少之又少。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為你的勝利提供充分的條前...

通過學三國演義之赤壁之戰懂了什麼道理

孫劉聯軍已弱勝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部隊多為北方軍隊,南人乘船,北人乘馬,曹操軍隊不習水戰,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是兵家大忌。曹操驕勝之下,個人自信過度膨脹,未能審時度勢,仔細揣摩,終有此大敗。以下詳細分析整個戰役失敗情況,1 曹操對於赤壁的天氣,周遭地形,瞭解的不夠詳細,以至於中伏,周瑜火攻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