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政策的評價

時間 2022-01-16 23:10:39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史上和親政策的歷史作用

在現行高中必修教材《中國古代史》中,涉及和親政策的知識點有:西漢初年與匈奴的和親,西漢中期細細公主與烏孫的和親,西漢晚期昭君出塞與匈奴的和親,唐朝時文成公主與鬆贊幹部、金城公主與尺帶珠丹的和親,唐與突厥的和親等知識點。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中,和親政策往往成為歷代統治者處理政權與政權關係、民族與民族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從男女婚姻「以男女兩性結合為基礎;以共同生活為目的」角度上看,讓婚姻打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烙印。

但是也正是這種和親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將婚姻作為一種政治行為或者是一種政治手段,中外史上屢見不鮮。中國史中,如漢高祖劉邦與冒頓單于的和親,就是由於西漢立國不久,國力較弱,為了求得邊境安寧,而採取和親政治。世界史上,也有特別典型的例子,如:

中世紀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將自己的婚姻當作一種政治手段。締造了一個大不列顛王國。伊麗莎白女王是亨利八世的私生女。

當她25歲即位的時候,就成了歐洲未婚女人中最有價值的一位,總共有50多名君主向她求過婚。她把婚姻當成最寶貴的籌碼,從中獲取豐厚的利益。每當英國需要某個國家的支援或緩和關係時,女王就開始放出訊息,打算尋找意中人,讓那些王公貴族忙活好久,耗費許多錢財,而女王卻贏得了喘息之機。

她統治英國45年,一手打造了「日不落」大不列顛王國。

所以,恩格斯在論述中世紀封建主之間的聯姻現象時就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借一種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取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當然,我們在關注將婚姻當成一種政治行為的時候,也更應該關注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積極的、進步的作用。

首先看政治方面。既然「和親政策」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出現的特定歷史產物,那麼它就應該取到為實現政治目的的作用。在中國古代史上,和親政策不但取到了使和親雙方友好相處的作用,同時還為統治者實現長治久安創造了條件,也取到了維護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還取到了加強邊疆地區的管理及促進邊疆地區發展等作用。

如漢高祖劉邦的和親政策,就有利於中原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漢武帝時國力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唐朝與突厥和親,不僅達到加強對突厥舊地的管理作用,也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一;吐蕃政權鬆贊幹部及尺帶珠丹的請婚,是對中原王朝先進位制度的嚮往,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的入藏,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

政治目的的可以說是和親雙方的主觀目的,而和親政策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更深遠的影響是在客觀方面,包括經濟、文化等方面。

經濟上:和親過程中繳納聘禮、貢物、回賜及與之相關的互市等活動非常頻繁,必然會促進官方**和雙方經濟的發展。出嫁公主在和親過程中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和生產工匠及農作物種子,農業器具等。

比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的生產技術及工具、物種,縮短了藏族與漢族在生產、生活上的差距。歷代**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和親,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補充了他們單一脆弱的牧獵經濟,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由遊牧經濟向定居經濟的轉化。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經濟,如養馬技術又豐富和充實了中原地區的經濟。

文化方面:和親政策的影響是雙向的,和親公主們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和親公主本人所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中原漢文化教育,出嫁之後,雖然生活方式仍要「從胡俗」,但是中原的生活方式、習俗也必然在少少數民族貴族們的生活圈子中伴隨中公主們的到來而傳播開來。

不僅如此,中原的科技、文學、藝術等書籍也被帶到少數民族地區,必然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比如,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吐蕃原來沒有曆法,方成公主教給吐蕃人民推行曆法;隨文成公主入藏的樂隊豐富了藏族的**,他們帶去的樂器一直儲存在大昭寺;文成公主還帶去了養蠶、釀酒、造紙和制碾磨的工匠。

民族融合方面:和親公主與少數民族君王的後代,既保留了少數民族的特點,又融合了漢族和血統,提高了人口素質;和親過程也加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也必然造成平民與平民之間的聯姻,因而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血緣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中華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總之,對於和親政策,無論統治者的主觀願望如何,但結果都改善了**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的關係,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2樓:匿名使用者

分兩種角度:第一種私人角度,這是完全不盡人情的,完全不考慮一個人感情上的感受,對當事人心理造成極大的外界壓力和傷害,有可能一輩子的幸福就這麼毀了;第二種整個國家角度,這也是合情合理的,由於個人的付出換來了整個國家的安定和大部分人生活的保障,非常的划算。

3樓:含露

首先看政治方面。既然「和親政策」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出現的特定歷史產物,那麼它就應該取到為實現政治目的的作用。在中國古代史上,和親政策不但取到了使和親雙方友好相處的作用,同時還為統治者實現長治久安創造了條件,也取到了維護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還取到了加強邊疆地區的管理及促進邊疆地區發展等作用。

如漢高祖劉邦的和親政策,就有利於中原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漢武帝時國力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唐朝與突厥和親,不僅達到加強對突厥舊地的管理作用,也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一;吐蕃政權鬆贊幹部及尺帶珠丹的請婚,是對中原王朝先進位制度的嚮往,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的入藏,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

政治目的的可以說是和親雙方的主觀目的,而和親政策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更深遠的影響是在客觀方面,包括經濟、文化等方面。

經濟上:和親過程中繳納聘禮、貢物、回賜及與之相關的互市等活動非常頻繁,必然會促進官方**和雙方經濟的發展。出嫁公主在和親過程中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和生產工匠及農作物種子,農業器具等。

比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的生產技術及工具、物種,縮短了藏族與漢族在生產、生活上的差距。歷代**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和親,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補充了他們單一脆弱的牧獵經濟,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由遊牧經濟向定居經濟的轉化。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經濟,如養馬技術又豐富和充實了中原地區的經濟。

文化方面:和親政策的影響是雙向的,和親公主們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和親公主本人所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中原漢文化教育,出嫁之後,雖然生活方式仍要「從胡俗」,但是中原的生活方式、習俗也必然在少少數民族貴族們的生活圈子中伴隨中公主們的到來而傳播開來。

不僅如此,中原的科技、文學、藝術等書籍也被帶到少數民族地區,必然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比如,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吐蕃原來沒有曆法,方成公主教給吐蕃人民推行曆法;隨文成公主入藏的樂隊豐富了藏族的**,他們帶去的樂器一直儲存在大昭寺;文成公主還帶去了養蠶、釀酒、造紙和制碾磨的工匠。

民族融合方面:和親公主與少數民族君王的後代,既保留了少數民族的特點,又融合了漢族和血統,提高了人口素質;和親過程也加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也必然造成平民與平民之間的聯姻,因而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血緣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中華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總之,對於和親政策,無論統治者的主觀願望如何,但結果都改善了**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的關係,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辯證評價漢朝時的和親政策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同匈奴的和親,主要是通過雙方統治者之間的聯姻來建立一種罷戰言和的政治關係,它不能與匈漢兩族人民之間的通婚關係混為一談。漢匈和親,並非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之上,而只是建立在當時雙方統治階級的利害關係之上,因此西漢初年的和親實質上是對匈奴的忍辱退讓。西漢的鉅額納貢使匈奴貴族得以豪華奢侈的生活,助長了他們的貪慾,結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驕橫,連年騷擾和侵略,是西漢損失慘重。

和親,這種統治者之間的婚姻關係不僅是單純的聯姻,而是一種政治行為。寬泛意義上的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嚴格意義上的和親始於漢代。自漢以後一直到清代,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數不等、緣由各異的和親行為。

和親作為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係的表現形態,貫穿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對歷史發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

和親儘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被迫,有的出於自願;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不斷使用,其間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和親都會有一定成果,或可暫時推遲戰爭的爆發,或可表示對對方的友好和籠絡,客觀上又能促進和親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互動和交流,但這並不表明歷史上的一切和親都是積極的、被肯定的。

5樓:寶格格

首先,在經濟方面,和親過程中繳納聘禮、貢物等活動非常頻繁,必然會促進官方**和雙方經濟的發展。在和親過程中還傳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等。漢朝公主入匈奴「和親」,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改變了他們單一脆弱的逐草而居的牧獵經濟,到匈奴後不僅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識其人重畜牧」還「日夜教單于厲害處」。

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由遊牧經濟向農耕經濟的轉化。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經濟,如養馬技術又豐富和充實了中原地區的經濟。   其次,在文化方面,公主們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

「經濟物資的輸入,必然攜入物資產地的文化風俗」。漢人公主本人所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中原漢文化教育,出嫁之後,雖然生活方式仍要入鄉隨俗,但是中原的生活方式、習俗也必然在少數民族貴族中傳播開來。不僅如此,漢族的科技、文學、藝術等書籍也被帶到少數民族地區,必然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

當然,和親政策的文化影響是雙向的,少數民族文化也必然影響漢民族的文化 ,熱情奔放的少數民族文化影響了漢族文化。少數民族的服飾也對漢族服飾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在民族融合方面,漢族公主與少數民族首領的後代,既保留了少數民族的特點,又融合了漢族的血統,提高了人口素質;和親政策也加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帶動了平民與平民之間的聯姻,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血緣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中華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綜上所述,長期來看,「和親」政策並非是軟弱無能、躬屈膝的屈辱式外交,而是進攻性的戰略。它改善了**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的關係,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漢朝前期的和親政策,在其特定的歷史舞臺上,發揮了超乎尋常的作用,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施的一項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也是漢朝前期的統治者,在最困難的時候做的一個明智的選擇,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如何評價唐朝的少數民族政策,怎樣正確評價唐朝的民族關係?

哈哈欠為你違逆 唐朝在攻下西突厥政權後,設定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統一多民族中國進入鼎盛時期。唐太宗的民族團結政策使少數民族首領對唐朝忠心耿耿。願意 世為唐臣 唐皇室有 胡人 血統,反應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怎樣正確評價唐朝的民族關係? 哈哈欠為你違逆 唐朝在攻下西突厥政權後,設定安西都...

簡述並評價公共政策分析的漸進決策模型

漸進決策模型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和政策科學家林德布洛姆提 出的。林德布洛姆認為漸進決策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 則 1 按部就班原則 按部就班,修修補補的漸進主義者或安於 現狀者,或許不象個英雄人物,但卻是個正在進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 多謀的問題解決者 2 積小變大變原則 從形式上看,漸進決策 過程似乎行動...

求 對二戰英法綏靖政策的看法(評價後果)

綏靖政策的主要表現 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三省,美國表示無疑干涉日本在在 滿洲 的行動。2.1934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英法表示不干涉,並沒有封鎖蘇伊士運河。3.1933年,德國退出國聯,1935年英德簽訂 英德海軍協定 破壞凡爾賽合約。4.1936年,希特勒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