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關於胡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時間 2022-03-04 22:40:53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張姓研究報告

一、姓氏源流

張姓源出主要有三:

1、 出自黃帝之後揮,即張姓的始祖。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2、 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

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 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張姓最初的發祥地,應當是在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省境。

二、遷徙分佈

分佈在各地的張氏,大體上都有分支始祖及遷徙原因。河東張氏,出自晉司空張華裔孫吒子,自范陽徙居河東張氏;始興(今廣東韶關市東南蓮花嶺下)張氏,亦出自晉司空張華之後,隨晉南遷,至君政,因官居於韶州曲江;馮翊(今陝西大荔縣)張氏,出自東漢司空張皓少子綱,東漢時任廣陵太守;吳郡(今江蘇蘇州市 )張氏,出自張嵩第四子睦,東漢時任蜀郡太守,始居吳郡;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張氏,出自漢留侯張良裔孫司徒張歆,歆第協,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內徙清河,傳自彝,為後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樂;河間(今屬河北)張氏,為漢北平文侯張倉之後,世居中山義豐;魏郡(今河南安陽市)張氏,世居平原。晉代有中原張氏遷至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間,王潮、王審知入閩,又有河南固始人張睦隨同前往,後被封為樑國公,福建張氏,大致以居住地分為鑑湖、金坡、板橋等派,此後有的又遷往廣東,均稱其始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

從清初開始,閩、粵張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在圖書館收藏和目錄書著錄的張姓譜書有100多種。《中國家譜目錄》一書收錄張姓家譜114種,計949冊。這些張姓譜書如果按地區分,以江蘇省最多,達25種;其次是湖南省,有18種;再次是山西和浙江兩省,各有12種。

此外,湖北省有8種,山東省有6種,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種,廣西、甘肅、寧夏三省區各有2種,河南省有1種。不分地區的有4種。如果從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張氏的家譜最多,達十餘種;其次是湘譚張氏,有6種。

定陽、南張、姚江、餘姚、中湘、湘鄉等地張氏,各有3種;浙江、安丘、南皮張氏,各有2種;其他地區張姓支派,多為 1種。

張姓家譜的種類

這些張姓譜書的名稱各異,有家譜、宗譜、族譜、世譜、世系譜、會通譜、房譜、支譜、草譜、通譜、譜書、紀略、家乘、世系、先芬錄等。名稱中往往還包含具體郡望、門派或者先祖號諡,以及郡、縣、鄉名,以與別的譜書相區別。有的名稱中還加有「續修」、「三修」、「四修」等字樣。

2樓:匿名使用者

張姓 一、姓氏源流

張姓源出主要有三:

1、 出自黃帝之後揮,即張姓的始祖。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2、 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

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 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張姓最初的發祥地,應當是在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省境。

二、遷徙分佈

分佈在各地的張氏,大體上都有分支始祖及遷徙原因。河東張氏,出自晉司空張華裔孫吒子,自范陽徙居河東張氏;始興(今廣東韶關市東南蓮花嶺下)張氏,亦出自晉司空張華之後,隨晉南遷,至君政,因官居於韶州曲江;馮翊(今陝西大荔縣)張氏,出自東漢司空張皓少子綱,東漢時任廣陵太守;吳郡(今江蘇蘇州市 )張氏,出自張嵩第四子睦,東漢時任蜀郡太守,始居吳郡;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張氏,出自漢留侯張良裔孫司徒張歆,歆第協,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內徙清河,傳自彝,為後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樂;河間(今屬河北)張氏,為漢北平文侯張倉之後,世居中山義豐;魏郡(今河南安陽市)張氏,世居平原。晉代有中原張氏遷至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間,王潮、王審知入閩,又有河南固始人張睦隨同前往,後被封為樑國公,福建張氏,大致以居住地分為鑑湖、金坡、板橋等派,此後有的又遷往廣東,均稱其始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

從清初開始,閩、粵張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在圖書館收藏和目錄書著錄的張姓譜書有100多種。《中國家譜目錄》一書收錄張姓家譜114種,計949冊。

這些張姓譜書如果按地區分,以江蘇省最多,達25種;其次是湖南省,有18種;再次是山西和浙江兩省,各有12種。此外,湖北省有8種,山東省有6種,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種,廣西、甘肅、寧夏三省區各有2種,河南省有1種。不分地區的有4種。

如果從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張氏的家譜最多,達十餘種;其次是湘譚張氏,有6種。定陽、南張、姚江、餘姚、中湘、湘鄉等地張氏,各有3種;浙江、安丘、南皮張氏,各有2種;其他地區張姓支派,多為 1種。

張姓家譜的種類

這些張姓譜書的名稱各異,有家譜、宗譜、族譜、世譜、世系譜、會通譜、房譜、支譜、草譜、通譜、譜書、紀略、家乘、世系、先芬錄等。名稱中往往還包含具體郡望、門派或者先祖號諡,以及郡、縣、鄉名,以與別的譜書相區別。有的名稱中還加有「續修」、「三修」、「四修」等字樣。

3樓:劃劃健將

大約5000多年前,佔據西部和中原、以黃帝為首的有熊部落聯盟,與佔據東部、以蚩尤為首的東夷(有說九黎)部落聯盟,在涿鹿(今河北涿鹿縣)附近了一場爭奪天下的生死大戰。在戰爭開始階段,黃帝九戰九敗。重要原因之一是蚩尤身體高大,肩寬臂長,他選了81個和他一樣高大威猛的人,配以加長了的長矛,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個個作戰英勇頑強。

兩軍對陣時,蚩尤帶著這81個人衝在最前面,黃帝的軍隊人矮**短,還沒夠到他們就已被殺得非死即傷,四散奔逃。

黃帝召開各軍首長會議,研究對付蚩尤的辦法。有人說,我們也選身材高大的人用加長的矛跟他們對抗。不少人贊同,但黃帝搖頭說,不可,一則選這麼多高大的人需要時間,二則訓練他們更費時日,戰爭正在進行,哪有這些時間。

有人說,除非能把我們的臂加長;有人說,不能加長臂就加長我們的矛杆……這時,黃帝最小的兒子(有說是黃帝的孫子)、統領猛虎營的揮說,我們不光不要加長矛杆,還要把矛杆截短。「什麼,截短矛杆?」人們向這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投來疑惑的目光。

揮說,對,人矮用長矛更不方便,截短了便於投擲,我們用投槍不比他們的長矛更長嗎?人們馬上贊成。黃帝想了想,也點了頭,把猛虎營變成了投槍營。

又一次戰鬥開始了,蚩尤又領著他的81個弟兄衝了過來,揮立即率猛虎營迎上去,未等對方靠近,猛虎營即把投槍擲了出去,果然對蚩尤部隊有所殺傷。但一來投槍速度太慢,有的被躲開,有的被擋開,殺傷力不夠,二來投槍出手後就變成了赤手空拳,再去拿槍時,蚩尤已帶人衝了上來,黃帝見狀,馬上收兵。蚩尤怕他們再擲投槍,也沒有追趕。

此戰雖沒打勝,但總是對蚩尤有些殺傷,自己損失也不太大。黃帝又召開了會議,表揚了揮,要大家繼續想對付蚩尤的辦法。

揮苦思瞑想,怎麼才能不用長臂就把矛扎到敵人身上呢?忽然想到東西落到繃緊的繩索上能彈出去,何不用繃緊的繩索把矛彈出去呢?想到這裡,立即試驗,用草繩為弦,以竹為背製成了第一把弓。

但這弓只能把很小的東西彈出去,而且稍一用力,不是繩索被拉斷就是竹背被拉斷。他夜不能寐,躺在山坡上望著天上的星星,忽然從天上的弧形星座受到了啟發,馬上用當時最堅硬的青銅按弧星形狀做成弓背,用當時最堅韌而又不缺乏的虎筋做成弓弦,一把強韌有力的弓就做出來了。他再把矛縮得更小,並起名曰「箭」,用弓射出去,果然威力無比。

黃帝十分高興,立即下令連夜趕做弓箭,首先武裝猛虎營。

蚩尤又來挑戰,黃帝讓猛虎營在前,自己率大隊在後。兩軍相近,猛虎營突然放箭,蚩尤的人紛紛中箭倒地,連蚩尤也負了傷,黃帝趁機率軍衝殺過去,蚩尤大敗而逃。後來雖然蚩尤又用上施放煙霧等手段,但黃帝靠自己發明的指南車又一次次將其打敗,最後在阪泉這個地方將蚩尤捉住斬首。

東夷(九黎)餘部向南逃散,黃帝完成了中華的第一次大統一。

戰後慶功,揮功勞巨大,黃帝給予他賜姓的獎勵。但賜個什麼姓呢?有人說揮發明瞭弓,就賜姓弓。

黃帝說,弓雖重要,但是弓加長了軍士的臂,靠加長臂的軍士打敗了蚩尤,所以還要把「長」字加上去,這就變成了「張」。「張」在這裡是伸長的意思。

揮的後人尊揮為張姓始祖人。

張姓還有另外兩支,但揮這一支是最多的,也是最古老的。

關於胡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4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yuyan520321

在我們班裡姓胡的人很少,只有兩個,一個是我,一個是胡知明。平常看電視在電視裡姓胡的人也很少見,,就引發了我對胡氏這個姓氏研究的想法。老師也說過,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

於是,我就對胡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胡姓的**和胡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胡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

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胡姓的名人故事。  資訊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書籍胡姓的**根據《元和姓篡》等史記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君虞帝的媯姓後裔。書籍歷史上的胡姓名人胡雪巖.

胡適.胡安定.胡安.

胡遵.胡曾.胡安國.

胡巨集.胡大海.胡也頻.

胡烈…..上網胡姓人口數量據統計,目前胡姓人口總數大約有一千八百萬人。上網胡姓族譜江蘇常州安定胡氏族譜有二十八卷,江蘇常州有胡氏族譜十二卷……    1.

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君虞帝的媯姓後裔。這樣來說,其胡姓始祖,應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帝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候。

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帝后裔,黃帝子孫,並非後來侵中原的「五胡後代」。

關於洪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作文

中國的洪姓最早的一支發源於四千兩百多年前的幽州地區。在山西 江西等地也發現了洪姓先民的足跡。儘管洪姓起源各異,但他們都逐漸匯聚到江南地區,並發展為當地的望族。泉州洪姓於清咸豐年間從江西遷入福建泉州,因世代做官而生活殷實 繁衍昌盛,很快就在泉州擁有了顯赫的地位和聲望。為了紀念洪姓老祖宗,百餘年前的洪姓...

關於朱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關於朱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千南煙 一 問題的提出 我覺得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對朱姓的歷 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二 調查方法 1.查閱相關書籍,上網瀏覽。2 問爺爺,蒐集相關的關於朱姓的資料。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朱姓的 朱姓的 是出於曹姓。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關於胡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shine雪瑞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我常常想 難道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宗是一家。但讀了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以後,我便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二 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書籍,閱讀報刊 上網瀏覽,瞭解陳姓的 和陳姓的歷史名人。2.訪問有關人士,收集陳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