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出現在東漢,「紙上談兵」的典故為啥出自戰國時期

時間 2022-03-30 02:45:2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長平之戰和紙上談兵

實際上,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的經典戰例,擁有超高的知名度,而之所以會被總結為「紙上談兵」,有兩個原因。

其一,長平之戰對於秦的統一有著巨大的意義。長平之戰的起因是由於趙國擅自接納秦國嘴邊的肉-上黨地區,而秦國遂發動大決戰。實際上,此戰一開始就是趙國廟堂之失,沒有意識到:

此時趙國已經成為秦國統一天下最大的對手,秦國正在尋找機會與趙國決戰,打倒趙國便沒有諸侯可以再阻擋秦國。秦國一直沒有進攻的原因在於,沒有合理的理由,其他國家會施以援手。

而正好,趙國的接納給了秦國這樣一個機會:秦國出兵有名,而趙國道義上處於劣勢。加上秦軍強大的攻勢和決戰的態勢,秦國遇到其他國家援助的可能性就降到了最低。

而在此之後,的確秦國不久就統一了六國。而秦帝國的短暫,又給了後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其二,後人認為長平之戰的失敗,趙軍主將趙括的部署和戰法不得當,要負有主要責任。本來長平之戰的主將是廉頗,廉頗在小敗之後,進行了堅守的準備,秦趙在軍隊數量上差別並不大,秦軍一直難以突破。然而,由於補給、間諜等原因,廉頗被換下。

趙括對於兵法等軍事理論頭頭是道,但沒經過實戰磨練,驟統大軍,即主動進攻,遂被秦軍切割包圍,最終全軍覆沒,趙括身死。

因此,長平之敗能夠演變成紙上談兵,是因為,戰役本身知名度高,有明顯的教育意義。那麼,從戰國到如今,研究這個事件的人也很多,研究的人多了,總結的人也就多了。慢慢的這個故事總結成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脫離實際的理論家們。

不僅僅是這個典故,歷史上有很多事件,是被後來的史學家加工過後變成的典故,這並不稀奇。比如封神榜神話體系形成於明朝,但故事卻在西周。

二、紙張的發明和紙上談兵

紙張屬於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大家所熟悉的紙的發明是東漢蔡倫。然而實際上,最初的紙張的出現或並不在東漢,而是更早的秦漢時期。

造紙的原料是植物纖維,與桑麻類似,因此在秦漢時期大約就已經出現了紙這個東西。

只不過那時候的紙比較粗糙,表面不平,可以用來包裹東西,卻比較難用來書寫,因此,應用並不廣泛。

到了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工藝,程式規範了,紙張的質量也就越來越好,生產數量也擴大了,因此紙張大量用來書寫和記錄,成為書本不可或缺的材料。

紙上談兵的紙指的是書本而不僅僅是紙張,因此,這個成語出現應當是在東漢以後。

具體在什麼時候,由兩句話或許可以作為坐佐證:

北宋陸游詩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到: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2樓:o姐林語菡

因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也是東漢之後才出現的,並不是在戰國的時候就出來的這個成語,這個只是後人的評價。

3樓:啊洋

雖然紙張出現的比較晚,但是那時候也有相應的文字記載工具,只是後來的紙張更為便宜方便而已。而且「紙上談兵」這一典故在戰國時期也沒有出現,是後人給他取了這麼一個名字而已

4樓:孤獨的yu呀

典故是後人想出,古時候沒有紙用的是布,到了創作紙上談兵典故的人的時代,他們廣泛用紙,所以這個典故就成了紙上談兵,而不是不上談兵

紙的出現是在東漢,為何在戰國卻出現「紙上談兵」的典故呢

5樓:職場奶思

造紙術的發明應該在西漢初期,並不是戰國時期出現這個典故,而是戰國時期有這個歷史,「紙上談兵「的典故是後世流傳下來的。

在西漢初期,中國就已經發明瞭用麻類植物的維來進行造紙。北宋**蘇易簡所著的《紙譜》中寫道:「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

」現在我們所用的紙,大部分是機器製造。從現代所存的千年以上的書畫作品裡,大部分都是用桑皮紙來作為書畫紙使用。

而對於」紙上談兵「這個典故,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出自於《上下五千年》中的「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的主角雖然是趙括,但「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出現的時間卻不是戰國時期,而是漢朝時期。

「紙上談兵」其實是出自《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武將趙奢,他打下很多次勝戰,之後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熟讀兵法,每次談論軍事都能侃侃而談。

後來有一次,秦國遣派另外一位武將白起去討伐趙國。趙國就派了一名吳將廉頗,率領著軍隊在長平阻擊秦國的軍隊。廉頗知道秦國派的軍馬有很多,糧草要運輸到戰場是很困難的,對長久作戰很不好。

於是他就命令趙軍固守戰場,這樣秦國的軍隊就會不戰而退。最後秦國和趙國的軍隊在長平相峙了很久,戰事依然沒有進展,白起看著糧草也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特別著急。於是,有謀士給他出謀劃策讓他派人到趙國去散佈謠言,說秦國的軍隊根本就不怕廉頗,其實他們最怕的是趙括。

趙王聽信了謠言,不顧藺相如等**的反對,固執己見,馬上下令讓趙括去代替廉頗。趙括去到戰場以後,改變所有的戰術,結果因為不懂變通中了敵軍的計謀,趙軍慘敗。

6樓:少女啊啊啊啊

其實西漢時期就已經有紙的存在了,只不過很粗糙,沒有被廣泛使用而已,直到東漢的紙的出現。

7樓:零餘灬

戰國時期出現的紙上談兵的「紙」是麻紙,而且紙的出現是在西漢初期。

8樓:d**id烏拉拉

紙上談兵的典故是後人編寫的。這個故事出現的時間其實是在漢朝。而不是在戰國時期就有的。

9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是一個成語典故,來自於趙括。說他只懂會對著書上的戰術誇誇而談,卻不懂得戰場的實際的應對。而且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典故並不是戰國的時候出來的,而是後來人們的編撰。

10樓:ll7七

紙的出現並不是在東漢,而是在西漢初期,戰國時期使用的是麻紙,那也是有紙的

11樓:情感中的小確幸

這應該是後世編造出來的,戰國時期沒有這樣的故事,也沒有發明出紙。

12樓:阿拉哥阿羅醐

紙上談兵作為成語形成的時間在清代,和趙括那是一點關係都沒有。趙括只是符合紙上談兵講的意思,也就是說戰國時期出現了趙括的故事,但那時還沒有紙上談兵之說,這個成語成為趙括的代名詞,也只是後來人給他扣上的大帽子罷了。

13樓:這名字好記哦

據查證,關於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中「紙上談兵的趙括」,這個故事是說趙括是紙上談兵,但並不是說這個成語**於趙括。

14樓:丞哥說娛樂

紙上談兵,這個詞語幾乎是家喻戶曉,意思是在紙上進行打仗很厲害。形容理論知識很豐富,但是實戰卻不行,現在比作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說起這個成語,大家就會立即想到趙國大將軍趙括,因為感覺這是詞語就是為他而發明的,而讓他得到這頂「桂冠」的是秦趙之間的決戰——長平之戰。所以大家可能就會推斷出戰國已經出現了紙。其實這是不對的,到底這種慣性的錯誤是如何出現的呢?

追根溯源,關於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是在一本《上下五千年》的書上,是由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用通俗易懂的寫法,詳細描述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第四十節就說到了趙括因為紙上談兵,輸掉了長平之戰。

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紙上談兵和趙括緊緊的聯絡在了一起,很多人一提到趙括,幾乎就會反射性想起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趙括確實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但這個成語的**真的跟他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那麼就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而言,它又大概形成於何時呢?可以明確地說,這個成語形成於清朝時期,最早的應用者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他曾經在書中寫道:「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綜上所述,趙括只是符合紙上談兵講的意思,也就是說戰國時期出現了趙括的故事,但那時還沒有紙上談兵之說,這個成語成為趙括的代名詞,也只是後來人給他扣上的大帽子罷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時候根本就用不上。面對危局,趙括不知道變通,只知道一昧出擊,活生生地葬送了幾十萬的性命,也順帶把趙國強大一併葬送了。長平一戰,改變的不僅僅只是趙國和秦國的力量對比,同時還是秦國和六國之間的對比。

而從此秦國一路高歌猛進,開啟了統一天下的歷程。

15樓:業餘歷史迷

進入唐朝之後由於唐朝經濟的高速發展,紙張的製作工藝得到大幅度提高,製作紙張的材料也逐漸從麻、藤等物變成更為普遍的竹子。由於這些改變,紙張開始實現大規模量產,紙張的使用也因此得到大規模普及。而「紙上談兵」這一說法便是出現於唐宋時期,但是這時它所說物件並不是戰國時期的趙括而是那些書生。

在長平之戰爆發之後,因為秦趙兩國因為實力相當而陷入僵局。為了打破這個僵局,秦國開始四處散播謠言,謠傳秦軍十分害怕趙括。趙王聽聞這個謠言之後信以為真,於是下令改讓趙括領軍。

結果可想而知,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趙軍大敗,他自己也被秦軍殺害。

紙的出現是在東漢,為何在戰國卻出現「紙上談兵」的典故呢?

16樓:憨憨

紙上談兵雖然說的是戰國時代長平之戰的故事,但是紙的出現確實在東漢時期,發明了紙張。

17樓:縱橫三千年

紙最早出現的其實是在西漢時期,只不過說當時的紙非常的粗糙而簡陋產量也十分的少,在東漢時期紙才經過改良大量的出現和應用。而在戰國時期出現紙上談兵的典故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個詞是後人構造的,所以在戰國時期出現了紙上談兵的典故。

而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其實是因為後世人他們對於前世的概括,因為在當時戰國時期人們是用竹簡來對文字的記載的,而後世人則會稱作紙來對於只會說空話人的描述,所以當時的紙上談兵更多的是後世人的說辭,並不是戰國時期的稱謂。

18樓:

所謂這個紙上談兵不是用紙,只是嘴巴說說,並沒有實際行動。

1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紙上談兵意思是說只說說並不實際行動,不是說真的紙。

20樓:職場路鹿路

這個具體就不太清楚了,應該具有很長的歷史典故。

21樓:準大薛森

這被稱為典故只是形容他並不是在紙上面兒子在一些布上面討論兵法也是這樣的。

22樓:許岸芷

紙並不是出現在東漢的,東漢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

23樓:言云諾

典故典故,肯定過去了的事情才會被稱為典故啊,清朝才形成的成語。

眾所周知,紙的出現是在東漢,為何在戰國卻出現「紙上談兵」的典故呢?

24樓:髒兮兮的皺巴巴

其實戰國時期並沒有「紙上談兵」這一說法,是經過後人的演變,才有了「紙上談兵」這一成語的。

「紙上談兵」,字面意思在紙上談論打仗的技巧,比喻空談理論,沒有實踐。現在我們也經常用來比喻光靠理論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紙上談兵」的典故,講的是趙括的故事,趙括年輕的時候就學習了兵法,經常和其父親趙奢談論打仗的事,趙奢經常也沒理反駁他,但是趙奢知道他並沒有軍事實踐能力。後來秦國派兵攻打趙國,兩國在長平對峙了很久,白起便派人去趙國散播謠言說我不怕廉頗,我怕的是趙括,趙王便立馬任命趙括為將士,前往前線,趙括根據理論更改了戰術,結果中了秦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就這樣長平之戰,趙國打敗。

趙括雖然軍事理論非常豐富,但是他沒有打仗的實踐,導致了戰敗。

當時戰國時期並沒紙,這個成語並不是戰國時期出現的,那時候都是用竹子、木簡上記載兵書的,所以「紙上談兵」這一成語並不是直接**於戰國

最早出現「紙上談兵」大概是在唐宋時期,作為成語最早也才出現在清朝,但是那時候都是用的是「書生用兵」。

「紙上談兵」最早的記載是在《上下五千年》,上面有說紙上談兵的趙括,但是這個記載也是不夠準確,那時候最可能的說法也可能就是「竹上談兵」。

所以,戰國時期並沒有出現「紙上談兵」這一成語,是後人運用起來的。

為什麼冰雹出現在暖季,為什麼冰雹只會出現在暖季呢?

冰雹和雷雨同出一家,它們都來自積雨雲,中是產生冰雹的積雨雲升降氣流特別強烈,這種積雨雲又稱為冰雹雲。積雨雲是空氣很不穩定的產物。而空氣強烈不穩定,在陽光強烈的暖溼季節最容易發生,那時空氣中含的水汽很多,而且低層大氣又易被太陽晒熱的地面烤熱,形成下熱上冷的很不穩定的空氣柱,發生強烈對流,並發展為能產生...

香菸最早出現在那個國家,捲菸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哪個國家

最早的香菸是由美洲印第安人發明的。不過那時的香菸不是供人吸,而是印第安人奉供天神的祭品。菸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菸草屬大約有60多種,但真正用於製造捲菸和菸絲的,基本只有紅花菸草,此外還有少部分用黃花菸草,其他品種很少用。菸草原產於美洲,印第安人發現其中含有可以興奮神經的物質,在部落會議和祭祀活動...

文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中國文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閆恕鄢辰 漢許慎 說文解字序 黃帝之史 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就是說黃帝時的史官倉頡創造了中國文字。近年發現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仰韶彩陶上的符號有 二 三十種,距今已有六千年的歷史,是目前發現最早最原始的文字。作為字跡確鑿,可以辨認的最早文字,則是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的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