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與鍾子期是怎樣的知音

時間 2023-07-27 00:18:55

《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中哪句話最能看出伯牙視鍾子期為知音?

1樓:愛看劇的小鴿子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生不復鼓。

一、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二、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好啊!

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

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在我耳邊流淌!”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的說出他心裡想的。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瞭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愛的琴摔碎,把琴絃挑斷,終生不再彈琴。

三、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

伯牙簡介。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

2樓:關關說教育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生不復鼓。

出處:佚名〔先秦〕《伯牙鼓琴》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譯文: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

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會兒,伯牙心裡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

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絃,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中哪句話最能看出伯牙視鍾子期為知音?

3樓:才成仁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

伯牙和子期為什麼能成為知音?

4樓:檸檬心理

一、兩人都“身懷絕技”

鍾子期是一個砍柴的樵qiáo夫,但是他卻身懷絕技,才華橫溢。

伯牙鼓琴,曲調高絕,一般人絕對聽不懂,而鍾子期從琴聲裡聽出高山、流水,聽出伯的“志”和“念”,這是一種絕高的聽。

伯牙把鍾子期邀到船上,徹夜長談,鍾子期還聽懂了伯牙彈的所有曲子,連彈到**為什麼戛(jiá)然而止都能聽懂。

鍾子期還知道伯牙的古琴是誰製作的,用了什麼工藝,什麼材料等等,令伯牙大為驚歎。

二、兩人都“心懷大義”

伯牙是個大孝子,而子期雖學富五車卻非常孝順。

鍾子期雖然有廣才博學,卻在深山以砍柴度日,不願意出山求取功名,只因為要伺候年邁父母,“父母在不遠游”。他把孝敬父母作為人生最大的事,令伯牙感慨萬分:“如此大孝,一發難得。”

2.伯牙非常重信義,而子期雖英年早逝卻不忘信義。

當伯牙遇到了鍾子期,面對著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會對子期說什麼?

5樓:

當伯牙遇到了鍾子期,面對著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會對子期說什麼?

你好,伯牙一定很激動,高興、興奮。他會說:“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 這是現代語言,古文: “善哉,知我者,子期也!

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是怎麼回事?

6樓:匿名使用者

知音之交的典故概括。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

伯牙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

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

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

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顏"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的思求。

成語典故出自《列子·湯問》。

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故事是真的嗎?

7樓:小猿談人文

俞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然他是楚國人,卻任職於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作為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

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鍾子期的身份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一天,伯牙回自己的國家探親時,晚上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在漢江邊鼓琴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伯牙藉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是個打柴的人。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

接著他又把這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當他彈奏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雄偉的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

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伯牙聽了非常高興,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兩人就成了至交。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看不到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鍾子期,過了很久還是沒有出現。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由於得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

鍾子期死了之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沒有懂得自己的人,就把自己的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決定此生再也不彈琴了。這便是伯牙和鍾子期知音難覓的故事。

俞伯牙和鍾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俞伯牙和鍾子期是怎麼成為知音的

江淮一楠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則善於欣賞 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鍾子期高興地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遊興正濃的時候,突...

俞伯牙與鍾子期成為知音的傳說在《》古書中有記載

快樂天使 俞瑞,字伯牙,戰國時的 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俞伯牙從小就酷愛 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 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

為什麼說伯牙和鍾子期是一對知音

簫灑舞劍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則善於欣賞 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鍾子期高興地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遊興正濃的時候,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