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中級別最高的馬車叫什麼?形態如何?
1樓:網友
秦陵銅車馬出土於秦始皇陵西側20m處,1980年區域性試掘銅馬車蔽洞坑時,在一木槨內 出土仔慎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恢復原狀。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線等多種機械連線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
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念並敬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實物精心製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古代秦始皇的馬車稱為什麼
2樓:繼潤
古代秦始皇的馬車稱秦始皇陵銅馬車。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
製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西元前221~前210年間。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側發現了兩輛用青銅製作 ,以四匹馬拉的戰車,大小為真車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制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被編號為1號的戰車是立車、單轅雙輪,車廂為橫長方形,車門在車廂的後面,車上有圓形的銅傘,傘下站著御官,雙手馭車,前駕四匹馬。
二號車為安車,也是單轅雙輪。車廂為前後兩室,二者之間有窗,上車的門在後面,上有橢圓形車蓋。車體上繪有彩色紋樣。
車馬均有大量金銀裝飾。這兩銅車馬都是事先鑄造而成,後又經過細部加工的,工藝水平非常之高。銅馬身上纓絡和鏈條用的銅絲直徑僅半個公釐左右,有的則更細。
據推測,銅車馬坑當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組成的一部分。
秦始皇的銅馬車的四個世界第一是什麼?
3樓:布羽千月
秦始皇的銅馬車的四個世界第一:車蓋最薄,車蓋最大,至今發現過儲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
銅車馬有兩輛,其大小是按實物一比二製作,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其設計之精巧窮極華麗、工藝之高超,無以倫比。兩車各駕有四匹駿馬,車上各有一名御手,造型十分逼真傳神。兩輛馬車共由三千多個零部件組裝而成,反映當時秦代冶煉與機械製造技術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兩輛馬車採用了鑄接、焊接、鑲嵌、套接、活絞鏈等十多種工藝,結構複雜程度被譽為『青銅之冠』。
馬車上有大量金銀構件,僅二號銅車馬上就有**三公斤,**以公斤計算真是嚇人,其工藝製作方法至今還是乙個謎。
4樓:小魔女瑤瑤
四個第一:第一次使用齒輪;第一次使用陀螺儀;第一次使用插銷;第一次使用軸承。
5樓:無釐小螃蟹
車蓋最薄。
車蓋最大。至今發現過儲存最完好的。
最古老的。
秦始皇陵銅車馬的介紹
6樓:我已年滿18歲
1978年在秦始皇陵西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馬車,按出土時的先後順序編為一號車和二號車。
青銅之冠」主要是指:銅車馬結構完整、工藝精湛,逼真地再現了秦始皇御用馬車的原貌,其中包含的資訊資料和物化證據,對中國古代車馬及相關文化的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被學界譽為「世界馬車史上的里程碑」。
考古學家認為,二號車的尺寸是秦始皇御用車隊真車的二分之一。它通長317釐公尺,通高釐公尺,總重量1241公斤,其中金銀飾件重量超14公斤,零部件達3000餘個,採用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線、活鉸連線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是我國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的古代車馬。
秦始皇陵銅車馬有什麼特色?
7樓:北京創典文化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一種帶有篷蓋的豪華車,工藝之複雜,做工之精巧,技藝之卓越,都無不令人驚歎。秦陵銅車車型接近正方形,車上罩著一塊類似於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體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前邊的「御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體。
以便車主與馭手傳遞命令。其中二號銅車屬於轎、車組合型別,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臥息。
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體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臥車的舒服感。即使遠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二號車車內裝置更富有特色,在車體底部發現一塊方形大銅板,其大小几乎與車體底尺寸相當,銅板表面彩繪著各種鮮豔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個銅支釘支撐。
這塊彩繪大銅板無疑就是古車上的「文茵」,類似於一種軟墊製品。如果車中鋪設雙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穩而舒適。同時,二號銅車馬總共由3462個鑄件組成,其中有銅鑄件、金鑄件、銀鑄件。
總重量達1241千克,其中金鑄件3000多克,銀鑄件4000多克。由此推測,一號銅車馬鑄件的數量也不會相差太遠,那麼兩乘車加起來不少於5000多個零部件。
尤其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5000多個零部件無論是大至兩平方公尺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平方公尺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幾乎讓人難以置信。
8匹銅馬、兩個御官俑的鑄造都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神態、性格、氣質的刻畫都可以與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將軍俑相媲美。銅馬、銅俑鑄造如此精準,形神兼備實為罕見。比如銅馬的籠頭,它是由82節小金管和78節小銀管連線起來,一節金管與一節銀管以子母卯形式相連線,其精細和靈活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馬脖子下懸掛的纓絡,這些纓絡全是採用一根根細如髮絲的銅絲製作的,而且銅絲表面無鍛打痕跡,粗細均勻,表明很可能是用拔絲法制成。尤其是以銅絲組成的鏈環,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對接面合縫嚴密。如此纖細的銅絲到底是用什麼方法制作?
採取什麼樣的工藝焊接?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馬俑更是全世界的乙個奇蹟,他讓外國人讚歎,讓中國人驕傲!
秦始皇陵寢中的車馬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8樓:北京創典文化
車馬通體彩繪,圖案花紋風格樸素、明快、大方,凱仔公升以白色為基調的彩繪肅穆典雅,配戚旁以盯老大量的金銀構件,更顯得華貴富麗,這套大型的人俑車馬代表了秦代青銅鑄造工藝的突出成就。
秦陵銅車馬綜合各種工藝技術於一車,是秦代青銅製造、冶金工藝達到高度成熟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具有光輝燦爛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
秦始皇陵的銅車馬有什麼特點?
9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980年,在秦始皇陵。
西側發現了兩輛用青銅製作,以4匹馬拉的戰車,車體上繪有彩色紋樣,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1/2。它完全仿實物精心製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
車駕的風采。車馬均有大量金銀裝飾,且這兩輛銅車馬。
都是先鑄造成形,然後通過細緻加工製作而成的,工藝水平相當高。
銅馬身上瓔珞和鏈條用的銅絲直徑僅半個公釐左右,有的更細。據推測,銅車馬坑可能只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組成的一部分。至今,銅車馬上的各種鏈條仍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牽動轅衡,仍能載輿行使。
秦陵銅車馬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銅車馬。
秦始皇的真名是什麼,秦始皇原名叫什麼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 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今河北省邯鄲市 漢族,趙氏 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故秦始皇又叫趙政 統一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 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
秦始皇的真實姓名叫什麼,秦始皇的名字是什麼?
諸事可言 叫做 嬴政。嬴姓,秦氏或趙氏,名政,又名趙正 政 秦政,或稱祖龍。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 今邯鄲 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秦王政二十六年 前221 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 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
誰知道秦始皇用的什麼刀,秦始皇的刀叫什麼
簡單 用的金絲大環刀 秦始皇的刀叫什麼 秦始皇用的是什麼劍 從秦始皇墓的刀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 前259 前210年 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