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國陽都縣人,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諸葛亮很早就死了父親,叔父諸葛玄是袁術所任命的豫章太守,諸葛玄帶著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上任。諸葛玄平素與荊州牧劉表有交情,便前去投靠他。
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在鄉間親身耕種田地,喜歡吟唱《梁父吟》.身高八尺,經常把自己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都有不贊同,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州徐庶與諸葛亮是好朋友,認為確實如此。
當時先主屯兵新野。徐庶會見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對先主說:"諸葛孔明這人,是一條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 "先主說:
您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此人只登門求見,不可委屈招來。
將軍應該屈駕拜訪他。"於是先主到諸葛亮家拜訪,共去了三次,方才見到。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後事託付給他。
先主又作詔書敕令後主說:"你跟隨丞相一起治理國中,對他要象對待父親那樣。"建興元年,後主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建丞相府,設定官屬,以處理政事。
政事不論笑模襲大小,都取決於諸葛亮,南中幾郡同時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新遭國喪,所以還不便發兵征討,而是姑且先遣使訪問吳國,並締結和親。於是蜀與吳成為盟國。三年春,諸葛亮率軍南征,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亂。
大量軍用物資都由南中供給,國家因而富饒。於是練兵講武,準備大舉北伐。建興九年,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運輸。
糧盡退兵,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死張郃。建興十二年春天,諸葛亮統率全部大軍,由斜谷開出,用流馬運輸,佔據武功縣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在渭水之南對壘。諸葛亮經常擔憂軍糧**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實現,因此分兵屯田碼桐,為長期駐兵打下基礎,耕墾的蜀兵摻雜在渭水的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居,軍隊從不擾民以利己。
就這樣相持了一百多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病重,死在軍中,當時五十四歲。軍退之後,宣王仔細觀察他安營築壘的處所,說:
真是天下奇才!"根據諸葛亮的遺命,他被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利用山作墳,墓坑剛夠容納棺材,以平時穿的衣服放殮,不須陪葬器物。起初,諸葛亮自己上表給後主說:
我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畝頃,子弟的衣食,自有富餘。至於我在外任官,沒有別的用度,隨身衣食,都仰賴公家,不另外經營產業,以增加絲毫財富。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內有碰兄剩餘的絹帛,外有贏餘的錢財,以免辜負陛下。
他死之後,的確正象他所說的那樣。
2樓:心累·心淚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於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要把後事囑託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然能使國家安定,鎮或最終成就大事,若宴旅帆嗣子(劉禪劉阿斗)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才能不足的話你就自己處置吧。」諸葛亮哭著說到:
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衛國,死而後已!」先主又傳詔於後主:「你與丞相晌雹共圖大事,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服侍他。」
《諸葛亮受遺詔》可概括為什麼歷史典故
3樓:網友
不是白帝城託孤,那是三國演義的說法。
正確的說法是,《永安託孤》
因為託孤的事情其實是發生在永安的。
4樓:網友
和周公輔成王差不多。臨終託孤、
5樓:網友
lz的意思…不太懂啊 能說清楚些吶?
諸葛亮受遺詔閱讀答案
6樓:匿名使用者
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
諸葛亮簡介,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 181年7月23日 234年8月2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發明家 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 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誡子書 等...
有關諸葛亮的相關問題!關於諸葛亮的基本資訊
關於諸葛亮的基本資訊 諸葛亮 年 年月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外交家 文學家 書法家 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
關於諸葛亮的詩歌,關於諸葛亮的詩詞
陌路終究末路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武侯 王安石 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群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武侯當此時,龍臥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