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法律形式的變化
1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先朝的法律形式有所改進。其時律令已經有所區別,科為格取代,式的出現,比的沿用等成為變化的主要內容,特別是刑名法例的出現意義尤為深遠。(1)律的發展與法典結構的變化。
這一時期律仍是法律的主要形式。其變化較大的是律典的篇章體例的邏輯結構。首先是《名例律》的形成。
魏律把漢《九章律》的第六篇《具律》改為《刑名》篇,置於全律之首。晉律分《刑名》為《刑名》、《法例》兩篇,至北齊將晉律的《刑名》、《法例》合併為一篇,名為《名例》,冠於律首。《名例律》集中規定了封建法典的重要原則,類似於近代法典的總則。
其二是律典的篇目趨於簡約。魏《新律》在漢《九章律》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全律十八篇;《晉律》、《北魏律》均為二十篇;《北齊律》最後確立了十二篇的體例,完成了自漢律以來,我國封建法典由繁至簡的改革歷程。(2)令的發展與變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令和律一樣,仍是法律的主要形式,但其內涵開始有別於秦漢時代。律是固定性規範,令是暫時性法律。違令有罪者,依據律定罪處刑。
3)以格代科。曹魏時期,科是當時主要的法律形式。至魏明帝制定《新律》,將科按性質分為律、令。
科作為一種獨立的法律形式走向衰落。北魏中期,開始以格代科,格成為一種輔律而行的法律形式。北魏後期至北齊初期,格取代律成為當時主要的法律形式。
北齊律》的頒行,律從新取得主要法律形式的地位,而格雖然與律並行,但是退回復法地位,在律無正條情況下暫作定刑依據。(4)式的出現。西魏文帝時期編定《大統式》,成為隋唐以後律、令、格、式四種基本法律樣式之一的「式」的先聲。
此外,這一時期仍沿用漢以來,用「比」和經義斷案的傳統。
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現有
2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傳統法律開始了儒家化的過程。主要表現為:
1)「八議」入律。「八議」是指封建貴族官僚中的八種人犯罪後,須「議其所犯」,對他們所犯罪行實行減免刑罰的制度,表現出封建法律特權思想的鮮明特徵。「八議」制度源於西周的「八辟之議」主張,曹魏時期「八議」正式人律。
八議」是指:「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
2)「官當」人律。「官當」是指封建社會允許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罪的一種特權制度,正式規定在《北魏律》與《陳律》中。「官當」制度的形成,表明封建特權法的進一步發展。
3)「準五服以制罪」的確立。《晉律》首立「準五服以制罪」的制度。「服制」本是中國古代以喪服為標誌,規定親屬之間親疏遠近的一種制度。
此時被納入法典,成為確定親屬相犯時刑罰輕重施川的原則。它規定在刑法適川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處罰愈輕:以卑犯尊,處罰愈重。
凡服制愈遠,以尊犯卑,處罰變重:以卑犯尊,處罰變輕。
4)「重罪十條」罪名的確立。所謂「重罪十條」,是指危害地主階級根本利益的十種重大犯罪的總稱。把它作為嚴厲打擊的物件,是儒家「三綱」精神在法律中的具體體現。
重罪十條」經過《開皇律》的改造,形成了「十惡」制度,為後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
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律形式的變化與發展
3樓:勝寒dragon的知識小鋪
(1)「律」與「令」有了明確的區分。
律、令作為兩種法律形式,在中國早已有之,但兩者概念比較含混,界限不是很明顯。
西晉時,著名的律學家張斐和杜預從內容上對律與令進行界分,提出所謂「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違令有罪則人律」,使得律與令的區分明確。
(2)「科」的變化及「以格代科」。
漢朝時的科,泛指科條、事條,三國時期,曹魏修訂有《甲子科》,蜀漢有《蜀科》,孫吳也有「科令」、「科條」等,西晉時期,未見有科,法律形式主要為律、令、故事等。南朝的梁、陳兩代均有科三十卷。
與漢朝時期單行的科條相比,魏晉時期的科成為獨立編制的單行法規。
北魏末年,開始「以格代科」,尤其是東魏制定《麟趾格》,正式將格上公升為國家法典,科逐漸被廢棄不用。
北齊時,「律無正條,於是遂有《別條權格》,與律並行」。將律無正條的編為《別條權格》,使格作為律的補充,獲得與律並行的地位,格後來成為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
(3)「式」也發生變化。
在雲夢秦簡中,已發現有《封診式》,是有關司法審判工作的要求及訴訟文書的程式的法律檔案。
漢朝時有「品式章程」,是具有行政法規性質的法律檔案。
西晉頒佈有《戶調式》,是有關戶調製、佔田制、課田制等方面的法律。
西魏大統十年(544)編訂成《大統式》,使「式」上公升為當時主要的法律形式,為隋唐所繼承,成為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的影響
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促進了的交流,為形成一個多民族的中國創造了條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徒,人口流動的主要方向 因為北方鮮卑入侵,戰亂不斷,人們生活窮困潦倒,所以向戰亂較少的江南地區遷居,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使江南地區得到發展。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縱使北方少數民組南遷 北方少...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哪個政權短暫統治過中國西晉和東晉
21楓葉 曹魏 西晉 前秦 北魏。魏朝 220年12月10日 266年2月4日 中國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 後魏 故曹魏也稱為 前魏 或者 先魏 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初的門閥誕生於何時何地
諸祝著住竹 門閥的出現尋根溯源,當自西漢時期初顯端倪 守護迷途 這種大的社會變革現象就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誕生了。而是在上百年的時間裡慢慢形成的。從西漢中期的宦官與外戚輪換專權以露出端倪。到東漢濟秀完全依靠大地方階級撐握政權之後,就開始逐漸形成,到東漢末期完全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特徵徵 黑色預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