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鳳雛都在劉備為何沒能安天下?

時間 2025-07-22 04:25:17

1樓:去問問五千萬

在《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謀士莫過去臥龍和鳳雛,因此有人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龍就是臥龍,指的是諸葛亮,而鳳雛指的是龐統。

這兩個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得到乙個人就能平定天下。到最後,劉備兩個都得了,為什麼沒安天下,卻讓天下歸了司馬家?仔細一研究,發現毛病出在這裡。

劉備先得的是諸葛亮,三顧茅廬請的,得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諸葛亮的話,他是言聽計從。諸葛亮自從投了劉備,也很是賣力,劉備得荊州前,所有主意都是諸葛亮出的,劉備得天下的計劃在順利實施。

就在劉備得荊州後,龐統來了。龐統最初是東吳的功曹,給臘瞎中東吳幹過,龐統想投劉備,故意讓東吳把他免職,他來投劉備,魯肅給他墊了磚,給劉輪山備寫信,說他不是什麼人才,劉備一測試,龐統有些能耐,於是很器重,但信任程度不如諸葛亮,因為他畢竟在東吳幹過,劉備對他還有戒心。

龐統沒來之前,諸葛亮是盡全力為劉備出謀劃策,龐統一來,諸葛亮就不怎麼出風頭了,這是兩個能人放到一起的必然結果,誰對誰都會有戒心,誰都會想辦法爭寵,都會想辦法壓倒對方。劉備收留龐統,想使臥龍和鳳雛形成合力,儘快安天神殲下,結果正好相反,諸葛亮和龐統不但沒有形成合力,反而形成了斥力,不利於劉備安天下。

後來,劉備讓諸葛亮和龐統都當軍師中郎將,兩個人平起平坐,表面上兩個人客客氣氣,但心裡誰都不服誰。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龐統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了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中流矢而亡。

龐統一死,諸葛亮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又全心全力為劉備服務,但此時卻已錯過了劉備安天下的大好時機。臥龍和鳳雛之間的暗鬥,是劉備不能安天下的重要原因。劉備死後,諸葛亮想安天下,卻遇到了強大對手司馬懿。

司馬懿比諸葛亮差不了多少,而且司馬家精誠團結,所以最終天下歸了司馬家。

2樓:三棵樹

臥龍、鳳雛都在劉備沒能粗中安天下原因,鳳雛在攻打劉章的過程中,不幸身亡,臥龍先生雖然一直輔佐劉備,但是諸葛亮好謀而無臘橋斷,經常優柔寡斷輪凳猛錯失良機。

3樓:柏晗愛分享

因為戰爭不僅要靠人才,還要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戰爭的局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4樓:乾煸新鮮事

因為鳳雛一開始就去世了,臥龍在軍事指揮上沒能發揮力量。

劉備為何得「臥龍」「鳳雛」都不能安天下

延溫 司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 又言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兩句話何解?一 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 得其一 如果 得其一 則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會按會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針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比如諸葛亮的 隆中對 他就會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制定取川計劃,穩步推進,...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劉備雙得終未統一,這句話是真是假

司馬徽的確說過這句話,但是,他同時也說過另外一句話很多人卻忽略了,當他得知劉備去請過諸葛亮出山後,離開劉備府衙時說了一句 諸葛孔明雖有濟世之才,奈何生不逢時也!劉備欲追問,但司馬徽只是搖頭離去。其實,他說的話沒錯,只是他後面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沒有表達完整,應該說諸葛亮不但生不逢時而且是生不逢主,選擇了...

劉備有五虎上將 臥龍鳳雛為何沒有統一三國

因為三國互相壓制。如果劉備全力攻打吳國,就算成功了也會損傷很多士兵,容易被魏國趁機攻打,如果先打魏國,反過來吳國也會趁亂偷襲。劉備心太軟沒有像曹操一樣的殺伐決斷,而且他手下的關羽太重情義張飛又太意氣用事狂妄自大。武將多但是並不是真的服諸葛亮,蜀國在諸葛亮病逝後沒有可用的將才,導致蜀國最後失敗。因為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