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頭渚湖面上飛的鳥是什麼,經常在太湖上飛行的鳥是有什麼

時間 2021-05-25 18:54:09

1樓:胡斯鵝黃

銀鷗或者紅嘴鷗,這個季節就是這兩種水鳥最多,在水面找東西吃,不太怕人。

2樓:江南實時分享

黿頭渚湖面上飛的鳥,不同的季節,鳥的品種不一樣。

夏季和春末、秋初這三個時間段,主要的品種是小白鷺,這是本地的留鳥,通身羽毛潔白,翼展不小,但數量不會很多,很少看到一大群在一起飛翔的,大多數是單飛,也有段時間雙飛的,基本上是在繁殖季節。

每年秋末、冬天,一直到次年三月,你會發現鳥的數量突然增加、品種也不一樣了,絕大部分都是身型比小白鷺小,羽毛潔白,但嘴和雙足是紅色的,這些都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是候鳥,到太湖有些是遷徙路過,有些直接在太湖過冬。

西伯利亞紅嘴鷗總是一大群在一起,飛起來很壯觀,一般會跟在船尾覓食。

太湖上主要的鳥就是上述兩種,也有類似夜鷺這樣的留鳥,數量不多,大都只在湖邊溼地飛,很少深入湖面。

3樓:

你猜啊,應該是紅嘴鷗吧

經常在太湖上飛行的鳥是有什麼

4樓:胡斯鵝黃

紅嘴鷗,銀鷗,斑嘴鴨,夜鷺,小白鷺,綠翅鴨,鴛鴦……很多的

有些水鳥如黑水雞,白胸苦惡鳥,小和黃葦鳽,都喜歡在太湖邊的水草叢中活動。

黿頭渚的主要景點

黿頭渚中龍頭龜身虎爪魚尾的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黿頭渚中的黿,實際上是一種神獸。據《國語.周語》記載,黿又名「天黿」,是軒轅黃帝的始祖。

黿是龍和神龜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鳳爪鷹尾。所以在中國神話傳說中,黿頭其實是龍頭,黿不是龜,而是「龜兒子」。可是黿頭渚的門票上就翻譯得就更經典了,黿頭渚:

turtle head peninsula,讓人笑得簡直岔氣。turtle是龜,head是頭,peninsula是半島。連起來讀是什麼呢?

這不是糟蹋中國文化麼,這樣的翻譯不要說達和雅,連信都算不上。我就搞不懂了,老老實實翻譯成yuantou peninsula不行嗎?

車開到太湖,一跳下車就感覺不妙,當時那天氣簡直風雨交加。雨傘撐著很費力,狂風經常把雨傘吹翻了去,讓人遊興大減。當時在景區氣溫最多15度,加之狂風肆虐猶如鋼刀刺骨,我就穿著一件單衣外加一馬甲,冷得我直呼涼快。

忽然發現同行中人更有猛者,穿一清涼短袖t恤,迎風而立照樣氣度不凡不打半點哆嗦,遂打起精神趕路。

天氣狀況確實令人及其不爽,遊艇迎風踏浪艱難前行。

坐了大概十幾分鍾遊艇就到了小島上,這時候風雨更加猖狂。如果說剛才的雨還可以忍受,這樣的雨就已經算傾盆了。出了遊艇急忙撐傘前行,雨水打在褲腿上,才走了幾十米路褲腿全部浸溼。

我想這老天還真給面子,越下越來勁了。只能自我安慰道:這真是一次別緻的出遊經歷,記憶終生。

下了船後,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望無際的水面,雨中太湖煙波浩淼,峰巒隱現,如此蒼茫浩瀚之景令所有人興奮不已,大家遊興大增,索性將傘甩作一旁,閃光燈此起彼伏。

沿道路一氣往上走就到了天街,這條街建設在島的高處,所以叫天街。街上盡是些商店飯店等落腳之處,沒什麼好看,加之天雨不絕,我們匆匆走過,沒什麼印象。

天街附近最有名的就是靈霄宮了。這裡面住著的就是玉皇大帝,靈霄宮建築高約二十米,裡面最大的塑像就是玉皇大帝,塑像也有十米高,只玉帝一個塑像就把靈霄宮裝滿了。在玉帝周圍擁坐著幾十尊塑像,分別為天宮中各路神仙,包括太白金星,壽星等**,還有火官水官,還包括夜遊神,瘟神,城隍神等神仙,想必上海的城隍廟裡供奉的就是這城隍神了。

各路神仙按爵位高低排座次,並且官位越高權力越大,其塑像也越大。所以從排位和塑像大小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道教中各路神仙之間的等級關係。在靈霄宮內不準照相,所以無奈出來補照一張。

從靈霄宮下來,到了湖邊的開闊地,這裡有很多道教石像。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尊黃色的老子像。據記載這座老子雕像是根據福建泉州「玄元洞天」的宋代老君巖石雕像摹塑的,略為放大。

它高7.1米,寬8米,重達20噸,端坐在高1.6米,直徑12米的塑石基座上。

雕像面朝東方,寓「紫氣東來」之意。

我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故而對老子更是敬仰得不行,照相是必然的了,在我身後的石像就是老子像了。但這個老子像修成這個樣子,令我十分不滿,雖然老子長得沒孔子帥,但也不能搞得跟個猴子一樣吧。當時正值傾盆大雨狂風大作,冷得我不行,馬甲幾乎溼透。

仔細看**還可以看出密密的雨線。

看來大家對這尊老子像很感興趣,在此開闊地徘徊了很久。無奈此時風雨太大,不一會兒大家均被澆個通透,加之氣溫較低,不少人冷得猶如風中枯葉,若再這麼玩下去怕是把小命也給玩沒了。一夥人合計著找個地兒歇腳吃飯,忽然想起剛才路過的天街貌似有飯店來著,於是馬不停蹄趕往天街。

如狼似虎的我們找了一家飯店就衝了進去,暖風撲面而來,原來房間裡開著空調,本來已經被冰凍的心獲得復甦,大家高呼「終於得救了」,充分享受空調提供的春風般的溫暖。趕緊將外衣脫下放在空調處晾著,那些只穿一件單衣的人只好把自己擱在空調處晾著了。我也趕緊把吉他拿出來晾著,提起吉他一看發現雨水從吉他共鳴箱中滲出,形成一縷細線纏在地面。

本來想點一些太湖特色,誰知這些特色也貴得離譜,對於我們這種錢包沒什麼特色的人也就放棄特色菜了。傳說中的太湖蓴菜和太湖三白什麼印象中好像沒吃到。三白即銀魚、白魚、白蝦,拍了一張**,是太湖三白中的白蝦。

請注意桌上有兩隻瓷碗,那就是吃飯用得碗,口徑之小讓我們汗顏。這就是所謂江南的秀氣了。對於我們這群被寒冷、飢餓、疲乏困擾的人們來說,管他秀不秀氣,一口一碗飯,吃了五碗之後腹內才有點底氣。

點菜,上菜,觥籌交錯。風捲殘雲傾刻間,狼藉一片。大家吃飽喝足後發現窗外雨勢有所減小,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發現。在如此利好訊息的刺激下,我們打起精神乘船返回大島,繼續我們的旅程。

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我們來到了湖邊一片岩石上。在這片岩石上放眼瞭望蒼茫湖面,大有直抒胸臆之感。站在岩石上,身後波浪滾滾踏來,湖風勁舞,指點江山,怎一個酷字了得?

郭沫若有句詩:「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下面這張**就是這「太湖佳絕處」的牌坊了。

據記載,「太湖佳絕處」牌坊原為「橫雲山莊」門樓,始建於2023年,結構古典,北式風格,斗拱連線,琉璃頂、飛簷翹角。2023年根據郭沫若詩句並集其手跡制額。牌坊右側,有磚徹拱門,正反面有磚刻「利涉」、「問津」。

2023年前的黿頭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稱「利涉」。渡船將遊人送到這裡,不知「桃花源」在何處,就得「問津」。進牌坊,立以照壁,飾以鳳穿牡丹。

壁後臨水而築「涵萬軒」水榭,軒內懸掛「湖山罨畫」一額,系乾隆手筆。

傳說黿頭渚是縱觀太湖山水組合最佳處。登上黿頭,極目遠眺,浩渺湖水,滌盡人間的囂塵,遠山如黛,直舒胸臆。明華雲吟有「瑤臺倒映參差樹,玉鏡屏開遠近山」之句。

可惜我們這次天空實在不作美,不能看到傳說中的黿頭美景,也不能體會到「天浮一黿出,山挾萬龍趨」之豪邁之氣。

我所站的位置就是黿頭渚所在了,背倚黿頭渚刻石,高2米餘。正面刻「黿頭渚」三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背面題刻「黿渚春濤」,原為清末狀元劉春霖所書,毀於「十年動亂」。

後集唐駝為「花神廟」所書聯句「春色鬥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歸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中的「黿渚春濤」四字,補刻於石上。

在黿頭渚刻石一旁就是傳說中的黿了,就是那龍頭龜身的傢伙。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傳說中的玄武,玄武是古代的北方之神,和青龍,白虎,朱雀一起掌管中國古代的四個方位

玄武,也叫真武,俗稱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飛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但宋朝忌諱玄字,因而改稱真武。

玄武又相傳本身是北海一隻大龜,此龜曾經被當作柱子支撐整個蓬萊仙山,因其靈性深覺,歷經多年的聽道聞道,終於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寢多有馱碑之龜,正是以此暗寓玄武

黿頭渚裡面有什麼好玩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來無錫必遊太湖,遊太湖必至黿頭。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2023年,現面積達539公頃。

有充山隱秀、鹿 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遊度假休養勝地。黿頭風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

當代大詩人郭沫若「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讚譽,更使黿頭渚風韻流揚境內海外。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巔高閣振翼,孤鶩落霞齊飛。遠眺湖光朦朧,鳥嶼沉浮;近覽山巒迭翠,亭臺隱約。

月晨日夕,景色幻變,陰睛雨雪,情趣迥異。仲春四月,櫻妍春橋,天高秋日,蘭香小蘭亭,各具風采。

黿頭渚風景區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於花徑,或赤足涉水於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後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黿頭渚水面波光粼粼,百花盛開,嫩綠的垂柳,我覺得我自己陶醉在這美好的春光裡了。有那麼多的鮮花,有白色的櫻花、紅白相間的鬱金香、黃色的洋水仙、紫色的紫草花、金黃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木筆花、雪白的牡丹花、粉紫色的紫荊花。迎春花和紫草花象鈴鐺一樣垂下來,洋水仙的花芯象一個小嗽叭。

木筆花就象一隻只毛筆的筆尖。

黿頭渚的美麗景緻,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向往。蕭樑時,此地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一處。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 之一。

明末,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哦,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蹟。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雲」兩處摩崖石刻,既讚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吳越兩地(現為江蘇、浙江兩省)的寬闊胸懷,也蘊涵了對此地風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評價。

景點介紹

黿頭渚門樓 在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瓦,建於2023年。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門樓。

入園有高架電動列車代步,全程3800米,越五里湖水面,穿鹿頂山隧道,直通老門樓。老門樓位於犢山村,建於2023年,飛甍重簷,琉璃瓦頂,正面有「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面書「山輝川媚」。入門左側為「太湖別墅」門樓,穿月洞門、循齊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館;順大路向前,走過300米的杜鵑坡,有通往太湖仙島的輪渡碼頭,此處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犢山、小箕山(錦園)、大箕山諸峰環抱。

湖水廣闊處,可見若沉若浮形如大龜的三山。湖堤上風光明媚,著名旅美畫家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