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粽子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呢,你覺得甜粽子好還是鹹粽子好?闡述下你的觀點?

時間 2021-05-05 11:02:21

1樓:雪月森林

甜鹹都可以。

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品。豆腐腦有南甜北鹹之爭,粽子的口味也南北有別。

北方粽子以甜味為主,有紅棗粽、赤豆粽、蜜餞粽等;南方粽子以鹹味為主,有豬肉粽、火腿粽、蛋黃粽等。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北京粽子較大,原料以糯米為主,部分地區用大黃米,餡料多為金絲小棗、紅豆、蜜餞,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口感黏韌,味道清香。此外,河南省魯山縣西部、西南部山區在端午節會吃一種特殊的粽子——槲墜,槲墜以小米、黍子、紅豆、豆角籽製成,有的人家還要加上板栗和大棗。

蜂蜜涼粽子是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品種,它形似菱角,白瑩如玉,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再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除常見的肉粽、鹹蛋黃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蓉等為餡料的什錦粽。嘉興粽子也是南方粽子中的知名品種。嘉興粽子為四角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尤以鮮肉粽著名。

製作鮮肉粽時,會在瘦肉間夾入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脂滲入糯米,使粽子入口肥而不膩、潤滑細嫩。

四川人嗜辣的特點在粽子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四川粽子的主料為糯米、紅豆,特點在於粽子中還會放入鹽、味精、花椒、辣椒和少許臘肉,吃起來辛辣刺激。

2樓:諾言

粽子究竟是甜是鹹?這個問題時常伴隨著南北之爭,活躍在風口浪尖。下面,我們追本溯源,從歷史分析,粽子到底該是甜的還是鹹的。

東漢時的《風俗通義》記載了最早的粽子類食物「角黍」,是以茭白葉包黍米,而不是糯米。用混合草木灰的水來煮成的黑暗料理。如今貴州一些地區,依然有將草木灰加入粽子的做法,可見真要追本溯源,甜,鹹,那都是異端,草木灰才是正統。

類似這種用葉子包裹食材的食物,其實早在屈原前就已經存在,外國也有用葡萄葉包裹的「希臘粽」。用玉米葉包裹的「墨西哥粽」,這可以理解為早期人類缺乏有效的烹飪手段,只能用泥土包裹食材放進火中加熱,為防止食材被汙染,所以用葉子來隔離。

粽子正是這種上古烹飪手段的遺留產物,最早記載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文獻,是南北朝時《續齊諧記》遠晚於粽子被髮明的時間。而除了紀念屈原以外,在江蘇許多地區也用來紀念伍子胥,甚至在《蘇州府志》中還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強調「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既然用來祭祀,那粽子味道到底是怎樣也就不重要了。

唐朝時,國家強大了,經濟發展了,粽子才從草木灰的陰影中解脫。從祭祀臺上落到了大眾口中,不過唐朝對於粽子的記錄,更多注重的是形制。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錐粽、庚家粽、九子粽、百索粽等等,鮮有講到粽子口味的。

《韋巨源燒尾宴食單》中倒是曾有過一種《賜緋含香粽》,以糯米慘紅花香料製成,食用時切片,淋上蜂蜜裝盤,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有味道的粽子,應該是甜的。後來那就是甜粽子稱霸的歲月了,比如宋朝,無論是《歲時雜記》還是《東京夢華錄》亦或是《武林舊事》記載的幾乎都是甜粽的,有加紅棗、松子兒,也有加板栗、胡桃的,甚至還有加生薑、麝香這樣重口味的。直到明朝中期,《竹嶼山房咋部》記錄的海量粽子餡兒中,才出現了「豬肉醢(hai)料」也就是豬肉醬,鑑於並沒有說明口味,是甜是鹹,無法判斷。

但從清朝中期的《中饋錄》來看,這會兒包的都是棗、慄、銀杏,紅豆,連乾隆十八年舉行的「粽席」,從食材清淡來看,也都是甜的。出現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鹹粽子,得等到後來袁牧《隨緣食單》中記載的火腿粽子了。這才讓制霸千年的甜粽子地位不穩,近年更是有鹹粽子席捲八荒之勢。

所以,粽子是的口味是一段由甜變鹹的過程。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粽子應為鹹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稱為廣東鹼水粽。同時期出現少量裹餡粽子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豬肉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明、清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所以,最早出現的粽子是用肉製成的鹹粽子。

4樓:互信互助互愛

論正宗的粽子該是甜的還是鹹的,你得追本溯源。民間最普遍的說法: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大詩人屈原。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不過這起碼錶示戰國時代可能便有了粽子,那時候的粽子也應該更接近於粽子本來的面貌。

屈原▽於是,問題來了: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最初投入汨羅江的粽子究竟是甜的還是鹹的?

其實,用粽子紀念屈原的故事其實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一書中: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

這說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百姓為了讓魚兒不食屈原屍身,將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不過《續齊諧記》是一本神話志怪**,裡面的描述不可盡信。

《續齊諧記》▽

按這個說法,當時人們投入江裡以祭屈原的應該是[筒粽]▽

等等,說粽子的甜or鹹,扯竹筒有什麼卵用?不急,往下看:

關於「端午」的最早記載最早出現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中,其中對粽有註釋:

「俗,先以二節日,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煑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曰角黍,蓋取隂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也。」

這段話大概的意思就是:根據陰陽之說的解釋,仲夏季節陰陽達到均勻調和的狀態,而農曆五月五日以及夏至的時候,人們有用菰葉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將其煮至熟爛食用的習俗,這樣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角黍▽「用菰葉裹黍米」中的菰葉就是茭白葉;而黍米現在被稱為「大黃米」, 類似小米,但比小米顆粒稍大,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

菰葉▽黍米▽

「以淳濃灰汁煑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中的灰汁又是什麼呢?灰汁指的是將草木灰浸泡並過濾後所得到的汁,主要成分為碳酸鉀,呈鹼性,在煮主食的時候加入一些鹼確實是能讓口感變得更加軟糯的,而且會有淡淡黃色的光澤。

所以說,就粽的用料來說,起初是用黍米,後來才開始用的糯米。而就餡心而言,起初是沒有餡心的,之後才有各種甜鹹的口味。

當然,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甜粽子,也有人偏愛鹹粽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一種粽子,每個人都會喜歡!

5樓:猥瑣de星星豬

要問我是吃粽子的甜黨還是鹹黨?那我告訴你甜鹹粽子本人都愛吃!最愛吃的,特別喜歡吃的是那種鹹中帶甜的粽子。這口味來自於家鄉的味道。

每當我拿起粽葉包粽子時,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外公,一個慈祥和藹的老人。他最喜歡看書,坐在那裡會一動不動,安安靜靜地看很長時間書。我們小時候從來不去打攪他看書。

當然他老人家最拿手的絕活就是包粽子,並且包粽子從來不用繩子**。只用一根竹籤,包粽子的速度也很快,連外婆也不是他的對手。

以至於很多年後,我們家人隨著父母因工作需要在北方生活 。他老人家退休後來北方探親,和我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到了當年的端午節,外公包的雞腳粽又大又好看。

吸引了左鄰右舍鄰居的目光,還有鄰居邀請外公幫忙包粽子……。

可惜這些都成了美好的回憶,外公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很久了。外公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每當我包粽子時,特別是用繩子**粽子時,就有點小遺憾,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跟外公學會用竹籤子扎呢!想想人生本來就有許多的不完美和遺憾。那將是無法重來的昨天……。

最後想說的是,不論何種形狀,哪種口感。不管是甜粽子或者是鹹粽子。也不管你是甜黨或者是鹹黨。只要喜歡吃就是最好吃的那種粽子。

6樓:來自縱棹園幽默風趣的側柏

從形狀上看,我們北方的粽子大多是三角的,呈扁平狀。用的是形狀細長的糯米(我們也叫江米)糯米浸泡的時間較長,煮出來的粽子很軟。粽子裡面一般會包大紅棗或者紅豆,吃的時候可以蘸著白糖吃,或者在剝開的粽子上淋上甜甜的蜂蜜吃。

現在條件好了還會再淋上桂花醬。每年端午節時正在炎熱的夏天,我覺得吃上這樣一盤清香甜爽的蜂蜜桂花涼粽子,整個人都神清氣爽、感覺好幸福啊……

桂花蜂蜜甜粽子

而南方的粽子呢,一般都是四個角的,也有些地方的粽子是長角型的。南方粽子用的糯米是圓粒的糯米。浸泡的時間較短,包出來的形狀很挺(臺型多扎勒)。

而且糯米都是用鹼面拌過的,所以煮熟的粽子不像我們北方粽的白白胖胖而是淡黃色的。

南方四角粽子

南方粽子一般肉粽居多,肉用的是醬油醃過的切成小四方塊的豬後腿肉。肉粽裡面還要加鹹鴨蛋的蛋黃。糯米、醃肉、鹹蛋黃,經過短暫的相遇、碰撞,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蒸煮,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味道,將對我們的味蕾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哈哈我這裡是《舌尖上的中國》附體了嗎)

南方的肉蛋鹹粽子

說實話,這個肉粽裡的糯米不僅吸收了豬肉和鹹鴨蛋蛋黃的香味,更有一股粽葉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就連我這個北方人也不得不承認南方的鹹粽子挺好吃的。其實,南方粽子不但有鹹的肉粽,也有甜的金絲蜜棗粽、蠶豆粽、花生粽等等。聽說這兩年有品牌粽子還開發了梅菜扣肉粽這種新型粽子呢。

據說以前南方還有楊梅粽子,您可別不信喲,有大咖蘇東坡的詩為證 : 不知盤中見蘆橘,時於粽裡得楊梅。至於到底有木有楊梅粽子呢?

哈哈,反正我是沒吃過。

你覺得甜粽子好還是鹹粽子好?闡述下你的觀點?

7樓:我的家鄉我說了算

其實甜粽子和鹹粽子各有各的好吃方面,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甜鹹都可以,但是如果讓我在其中一種選一個的話,我寧願選擇鹹的。

粽子這個東西,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包裹方法,其中在廣東肇慶市最出名的是裹蒸粽,但是作為一個肇慶市某個縣城某個鎮的某個角落村民我來說,在肇慶最好吃的並不是裹蒸粽,而是自家的鹹粽子了。

我家的粽子每年都會給我們包出新的花樣的。還記得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我媽研究出了粽子裡面需要放什麼食材比較好,這樣粽子更加好吃,於是她加上了栗子。可能大家說栗子每個人都會放的,但是我家的粽子跟別人家的不一樣,可能人家的粽子放的都是豬肉、花生和栗子就可以了,但是我媽則是放了豬肉、綠豆、紅豆、花生、栗子,這五種材料把粽子包的滿滿的,煮起來也是很費時間了。

我們也經歷了3個小時的等待,胖胖的粽子出來了,我自己一口氣吃了5個了。粽子是由糯米知道而成了,吃的多很容易發胖,因為我也開始橫向發展了,因為我太愛粽子了,粽子在我眼裡是一道離不開我食譜的美味的食物了。

讀了大學之後,自己能夠吃粽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距離家裡遠,大學同學距離家裡近的都會給我們帶一些粽子過來,我也吃過了甜粽子了,一邊吃著甜粽子的時候,一邊懷念著在家裡讀書的時候,媽媽給我包著有肉的鹹粽子啊~那樣的粽子才是我的未來,才是我的根。因此,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年的端午節吃粽子都能夠吃5-8個的,這樣的食慾也太恐怖了。

你覺得青春應該是活成什麼樣子的?

我覺得青春就應該是瘋狂的,因為每個人的青春都比較短暫,如果不趁青春的時間去做一些瘋狂的事情,他們今後你也會很後悔的,同時也要努力的提升自己,這樣會對自己今後生活打下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我覺得青春不應該浪費,就應該趁這個時期盡興的玩兒因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努力的時候可以在青春期過的時候再努力,但是...

你覺得最快樂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峰佘無敵 用竹條做成涼蓆,夜裡在地壩架好涼蓆,旁邊擺幾盤蚊香,聽著田地裡的蛙鳴聲不知不覺就沉沉睡去。 小月有愛 沒有空調,那會最愛抱著西瓜啃了,滿臉的西瓜汁兒,還有夜幕下的繁星點點和小手使勁搖晃的蒲扇。 編劇31356勺捌 一覺睡到自然醒,迷迷糊糊地,聽到風扇轉動的聲音,還有老式掛鐘的發條聲。明明記...

你覺得夫妻之間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真正的愛情只存在於戀愛和初婚階段,以後就只有情愛而沒有愛情了 要不然怎麼離婚率一直在攀升?其實這才是真實的過程,有人沒有這種認知,總想一直擁有愛情,就只好三番五次地戀愛和結婚了 麻薯 最真實的樣子就是夫妻之間的愛情,沒有應該的,只有自然的。 敏 應該是互相關心互相體諒,相濡以沫,實時的能讓對方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