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衝突的幾個因素

時間 2021-05-05 19:57:41

1樓:擱淺忘憂

1、內在的需要。需要是動機的內驅,當內在有歸屬和愛的需要時,就成為親和動機的形成基礎。反之,則很難有這一動機的激發;

2、外在的適宜層次喚起。當外界的刺激達到一定的喚起量時,就容易產生親和動機。但是各人的感覺閾限不同, 這一因素因人而異;

3、情緒狀態。通常在焦慮狀態中親和動機層次比較低,在遇到突發的應激情緒(尤其是恐懼)時親和動機會比較高;

4、之前的經驗。如果是有過明顯的親和經驗,形成了相應的依戀條件反射時,比較容易產生親和動機。相反,如果是小時候一直處於疏離狀態中的孩子,難以表現出親和的動機。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裡蘭在研究中發現,人類的絕大多數社會行為可以由三種社會性動機進行解釋,即成就動機、親和動機和影響力動機。在不同社會動機的驅動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採取可使自己內心得到最大滿足感的行動。

親和動機較強的人通常向往與他人建立和維持一種溫暖和親密的關係。他們對自己是否被他人喜歡和接受尤其敏感,特別在意周圍人們的內心感受。為了避免衝突,改善關係,他們經常妥協。

他們不喜歡強加於人,不願意分離和獨處。毋庸置疑,親和動機對團隊的維繫、加強組織的凝聚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但具有過高水平親和動機的ceo,往往因為害怕失去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回避衝突與競爭,容易過分強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從而在決策時把「維持或改善關係」而不是把ceo不可推脫的「改善績效」作為行為目標。

為此影響正常的工作程式,從而常常會讓下屬感覺上級缺乏原則性、公平性和決斷力,往往為了滿足ceo內心的「小和諧」而失去了組織的「大和諧」。親和動機過強的領導者,通常在分配挑戰性的任務、監督下屬、處理績效不佳的員工、兼併收購、推動組織變革等方面表現不佳。

2樓:仙女可愛到炸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一些導致衝突的因素,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因素在社會衝突的各個層面普遍存在,不管是國與國之間,還是團體之間或個人之間。

一些對人類未來威脅最大的問題,如核**、全球性氣候變暖、人口過度增長、自然資源枯竭等,其根源都是不同的團體追逐他們各自的私利所致。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行為最終都損害了集體的利益。

很多人都會這樣想:「我自已排放出的溫室氣體是微不足道的,而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系統要花一大筆錢, 這不划算。」其他人也有類似的想法,結果就是我們要面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加極端的天氣。

在某些社會中的人會有這樣的觀點:生育更多的孩子能夠減輕家庭的勞作負擔。而且能在父母年老後提供保障。但當大多數家庭一代又一代地都選擇多生養之後,結果是人口過剩給整個社會帶來危害。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對個體有利的決策對整體而言可能是不利的,於是一個兩難問題也就產生了:我們如何能讓人們追求個人利益的權利和集體利益協調一致?

在社會學問題上,我們無法開展大樣本的現場實驗研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相似性來推導我們的理論,因此在實驗室中少量測試者進行的遊戲可以加深我們對戰爭、和平以及社會公正的理解。

3樓:小神

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有矛盾和衝突的發生,那麼這些矛盾,衝突是如何產生的呢,又該怎處理?

衝突是個體和群體受到不利於自身的利益的行為並進行反擊的現象。衝突是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差異,情緒衝突和行為衝突等引起的。同時競爭,威脅,不公正,知覺偏差也是引發衝突的原因。

競爭從人類產生到現在不斷的爭奪領地和食物等生存較量,從而出現了「適者生存」的現象。公正是個體和群體感知到的一種投入與獲得的比例的心裡平衡狀態。越是富有競爭的性和認為自己的產出有價值的的個體和群體越容易感到所得的不公平並進行報復,因此衝突更容易產生。

社會群體中的衝突常常是由於知覺偏差,刻板現象,自我服務傾向等都可能引起人們對其他人是誤解 ,個人因素由於價值觀和人生觀不同也會引起衝突。

那麼該如何平息衝突呢,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可以促進交流和減少敵意,可以降低衝突的發生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著人們的心裡上的融合。合作是一種調節變數,合作使雙方達到了想要的成功結果。談判是一種正式,直接的,公開的解決衝突的方式,談判過程中可以使雙方相互瞭解,達成共識。

4樓:輕候念雲

雖然說衝突經常會給雙方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就好像全世界在軍隊和**上的花費達20億美元,卻眼睜睜看著數以億計的人們死於營養不良和缺少醫療。但是從積極意義上看,缺乏衝突的關係或組織可能是死氣沉沉的,它體現了參與、承諾和關心,並且促使人們思考並解決問題。

是什麼引發了衝突,導致衝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減少衝突,促成和解?我們接下來的內容將圍著繞這些問題。

什麼會引起衝突?

《聖經·舊約·創世記》中說到,剛開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人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一天,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

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缺少有效的溝通會使我們無法取信於對方,同樣也是認知偏差產生的原因之一,它終將導致合作的失敗,甚至產生衝突。這裡我們將對具體導致衝突的的情況進行分析。

01社會困境

我們來看兩個經典的例子:囚徒困境和公共地悲劇。

囚徒困境

這個難題源於一個故事。故事中,兩個嫌疑犯被分別審問,由於檢方證據不足,為了讓嫌疑犯承認罪行,他們採取了一種鼓勵策略:

如果一個嫌疑犯認罪而另一個沒有,認罪的嫌疑犯將贏得豁免,而另一名嫌疑犯將得到最嚴厲的判決;如果兩名嫌疑犯同時認罪,他們都將得到中等程度的判決;但如果兩名嫌疑犯都不認罪,那結果他們將得到較輕的判決。

作為個體,若稍加分析就會發現認罪可能是一種安全且期望收益最高的做法, 但當雙方都做這種考慮時,卻會發現選擇彼此信任合作則能取得更好的結果。一方面雙方都知道他們可以從合作中受益,另一方面他們無法溝通從而相信對方,最終難以脫離不合作的行為方式。

通過這種困境的分析,我們發現在1945後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軍備競爭時,彼此間不信任,且雙方都認為,作為最安全且期望收益最大的方式就是擴大軍事力量,但這樣做所能得到的唯一後果,毫無意義且不斷地投入,並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公共地悲劇

公共地這一名稱**於舊時英格蘭鄉鎮中心的牧場,這裡的公共地共享但資源是有限的。當所有人都適度地對資源進行利用時,資源自行進行再生的速度可以與資源被消耗的速度匹配。但當一種資源未獲得明確分配時,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消費更多。

就好像一百個農民佔有一塊能足夠**一百頭牛的草地,當每一個農民有一頭牛的時候,對資源的利用是最優的。但是有農民存在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多養一頭牛,我的收入就可以翻倍,土地只會受到一點點影響。

但將這種想法投入實施時,這種做法就會如瘟疫一般散播開來,且可能越來越多的牛出現在這塊草地,最終公共地的悲劇就發生了。在這種情況導致了惡性地資源爭奪,而這種爭奪的過程中也必然會產生衝突。

兩種情境下,參與者都會傾向於把自己的行為動機解釋為外界的壓力,而且不客觀的評價對方的行為。其最初始的動機往往是為了獲利,然後變成了減少自己的損失,最後甚至變成了毫無意義的堅持。同樣也說明很多情形中,看上去對個體有利或者對小群體有利的決策對整體而言是不利的。

02競爭

在一個研究中,22名來自俄克拉荷馬的普通男孩分成了兩組,經過活動的第一週,兩個小組的內部認同感確立後。夏令營活動的組織者,讓兩組童子軍相互接觸並一系列競爭性的活動。其結果就是整個營地逐漸進入了公開的戰爭狀態。

這時候我們可不可以認為競爭的本身引發了敵對性衝突呢?

兩個小組之間沒有任何文化、體質或者經濟上的差異,而且在相熟的人眼裡他們都是十分溫和可愛的孩子,可僅僅就是分組後的競爭活動使兩組之間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和對別組成員的歧視。

03知覺到的不公正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君示,誰有不平事?」「路見不平一聲吼」,不公總會引起我們的不滿和惱火,甚至憤怒,從而引發衝突。

我們心中公平的等式:我的所得/我的付出=你的所得/你的付出。

但實際是我們對於公平公正往往不能達成一致,對於公正的評判會加入大量的主觀因素,好比一對夫妻吵架,丈夫覺得不公平,自己早出晚歸,為整個家的發展而努力,妻子只用待在家非常輕鬆;妻子也認為不公平,白天忙家務,帶孩子也是勞心勞力,寧願自己出去工作。

又或者兩個職員競爭領導崗位,一個資歷老認為公平的話就該以資歷作為考核的核心;而年輕的競爭者則會認為,儘量減少資歷的權重這樣才是公平的。不過,有較強影響力的人會利用自己的力量使別人相信,他們獲得的就是他們應得的,這樣利益受益者會把這種所謂的「不公平」合理化。相應的,那些利益受損者的迴應模式存在三種可能性:

1.認同接受自己較低的地位;2.尋求補償;3.

報復。04誤解

事實上,很多衝突只有核心的一小部分來自真正的矛盾,更大的問題都來自於對動機和目標的誤解,這使得衝突變得更加嚴重。在衝突中,雙方的誤解常常驚人的一致,我們稱為「映象知覺」。

我們總是美化自己、醜化對方,就像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和平愛好者」而對方具有侵略性。而且當情形緊張時,理智思考會變得非常困難,更可能對對方做出經驗式的判斷,產生一種簡單化的思維,使得對方形象刻板化、極端化,進一步加深誤解升級衝突。

怎樣獲得和平?

我們已經瞭解了衝突是怎樣引發的,儘管這十分殘酷,但我們依然可以把這種敵意轉化為友誼,這裡我們提出四個建議,我們可以把它們記作四個c:

contact(接觸)、 cooperation(合作)、 communication(溝通)、 conciliation(調和)。

社會心理學導論什麼是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有關書籍?

小偉特攻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的核心是社會影響 socialinfluence 我們都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當我們想到社會影響時,首先想到的例子是各種直接說服的例子,即一個人想盡辦法來改變另一個人的行為。廣告宣傳中的情況就是這樣 有創造力的人們使用各種複雜的技巧說服我們購買某個品牌的牙膏 或是在競選...

社會心理學書籍求,社會心理學書籍求推薦!

孤單 現代社會心理學 修訂版 時蓉華 主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原來讀過一遍,偏向概論類的,比較淺顯易懂,適合入門介紹 如下 噹噹網 下面這本我本人沒讀過,不過從評價上看應該也不錯,推薦給你社會心理學 章志光 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津巴多的 路西法效應 很著名的監獄實驗 不知...

社會心理學中的安慰劑效應,社會心理學中的安慰劑效應

風 唐宋明 所謂 安慰劑效應 指的是在不讓病人知情的情況下服用完全沒有藥效的假藥,但病人卻得到了和真藥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這就是一種心理影響。這種偏差在人為的實驗中有可能存在,因為被試會知道這是在實驗,會表現的跟平時不一樣,以希望幫助設計者有明顯的收穫。這就像小時候上觀摩課,大家都會比平時積極 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