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府州縣」的行政級別高低次序是什麼,各行政

時間 2021-05-04 08:18:12

1樓:執行死刑

清沿襲明制,從高到低大致分省、府、縣**。

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階地方**,佈政、按察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設定,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

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銜,另有一些不屬佈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定同直隸廳。

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另外,提供一些資料,供參考:

清代**等級

清制各省駐防將軍等官 提督等官

清代八旗駐防將軍兼統綠旗的問題

《清代八旗駐防研究》

晚清綠營軍制及其變遷

清代的理藩制度

歡迎光臨清史愛好者吧

明清時期的府,州,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2樓:難受君丶

1、府:

府,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稱,明清時期二級行政區劃,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唐至清代都有這一行政區劃的名稱。

2、州:

明代的州有直隸州和屬州之分。直隸州上隸於京師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視府;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屬州上隸於府,地位視縣,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縣級。

清承明制,直屬於布政使司(省長)的州稱直隸州。直隸州有屬縣,是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隸屬於府的州,稱散州、屬州,是相當於今天的縣級。

3、縣:

明清時期的「縣」和現在的「縣」等級一樣。行政區劃級別與地級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通常由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直轄市管轄,也有少部分縣由省直接管轄。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行政劃分;

明代的行政區劃設定大體符合山川形便之處,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處。

如南直隸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個地區。而嘉興、湖州、杭州三個太湖流域的府卻被劃入浙江省,與同為太湖流域的蘇州府分離。

而河南省也佔據了區域性的黃河以北土地。貴州省呈現中間窄兩邊寬的蝴蝶狀。根據《明史·地理志》記載,終明一朝有府140,州193,縣1138。

而根據《明史·兵志二》記載,明有衛493,所359。此外,明還設定了介於省和府、縣之間的道。道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

明代並改元的路為府,以稅糧多寡為劃分標準。糧廿萬石以上為上府。廿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

明朝大致上繼承元朝行政區劃,其一級地方行政區分置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與都指揮使司(都司)的都布按三司制度,分別掌管行政、司法與軍事等三種治權,防止地方權力集中。

布政司通稱省,底下依序有道、府與縣。道是明朝特別設定介於省和府、縣之間的行政單位,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府原為元朝的路,以稅糧多寡為劃分標準。

糧廿萬石以上為上府。廿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

軍事區劃有衛、所兩制。明代宗、明英宗時設有**派出管理行政的巡撫與管理軍事的總督,地位在布政司與都司之上。為限制巡撫與總督的權力,又設有都御史制衡之。

明朝最後有140府,193州,1138縣,493衛,359所。

3樓:仲孫素蘭夫秋

在明朝,通常是行省以下設府,府領縣。但也有例外,這就是州的問題。有些州直接歸行省管理,稱為直隸州,與府平級,下面領縣;有些州歸府管轄,稱為散州,有領縣的,也有不領縣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時期,府相當於現在地市一級的行政單位,下轄數縣級單位。州分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與府是同一級別,散州相當於縣。

縣與現在行政級別一樣,但當時很多縣的行政區劃比現在要大,建國後,很多大縣都被重新劃分過了。

請問古代地理區域劃分的道,郡,府,州,區,城等如何從大到小的排列?都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行政區域?

5樓:匿名使用者

郡:中國行政區劃單位之一。始見於戰國時期。

秦統一天下設三十六郡,後漢起,郡成為州的下級行政單位,介於州、縣之間。隋朝廢郡,以縣直隸於州。唐朝武則天曾改州為郡,旋復之,明清稱府。

縣:行政區劃單位。周代縣大於郡,秦以後縣屬於郡。今為一級行政區劃,隸屬於地區、自治州、直轄市之下。

道:「道」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現,起初跟縣同級別,專門使用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漢書》地理志解釋為「有蠻夷曰道」或者「縣主蠻夷曰道」。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僅為州縣之上的一種監察區,之後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雲年間)。但節度使制掌握地方實權後,「道」日漸演變為對一個節度轄區的稱呼,和初唐、盛唐時的意義有所不同。宋代地方監察區不使用「道」而改用「路」,字不同義相通。

而遼朝因循唐朝舊制仍使用「道」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元朝建立後,行省成為一級行政區劃,行省下設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區劃單位。至明清時期,「道」成為省之下軍區的通稱,如「福建省臺廈道」或「臺灣道」,但明朝及清朝意義上稍有不同。

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與省、府、縣相提並論,稱之為四級地方行政機構。

州:漢武帝為加強**集權,於元封五年(前106)創部刺史制,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監察區名為州,州設刺史。

除13州之外,另在三輔(京兆、右扶風、左馮翔)、三河(河內、河南、河東)、弘農7個郡設司隸校尉部,與州同級,由**直轄,主管京師附近地區,與13州合稱14部州。東漢時,州已成為一級行政區劃,形成州、郡、縣**制。全國仍為13州。

魏晉南北朝時沿用。隋煬帝時為郡縣二級制。唐高祖又改郡為州。

以後中國曆朝不再設郡。唐代的大州稱為府,仍為州級。自從在邊境設立節度使後,節度使發展成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區。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盡罷天下節鎮所領支郡,從此全國諸州直轄於**,州的長官稱知州事,簡稱知州。

遼代諸州有節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別置節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隸屬於路,分節鎮州、防禦州、刺史州3類,以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為長官。元代的州有的屬於路,有的則屬於省,即直隸州。

明代的州有直隸州和屬州之分。直隸州上隸於京師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視府;屬州上隸於府,地位視縣。州的長官也稱知州。

清承明制,直屬於布政使司的州稱直隸州。直隸州有屬縣,是相當於府一級的地方行政區。隸屬於府的州,稱散州、屬州,是相當於縣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劃。

直隸州和州的長官都稱為知州。

省: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宮禁。唐有三省六部,「尚書省」為其一。

元代**行政機關叫「中書省」,又於各路(各行政區)設「行中書省」(中書省派出的機關),簡稱「行省」,最後簡稱為「省」。現在的「省」由此發展而來。

6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都是一些地方機構咯。。。好像並不同時存在於一個朝代啊。剛好高中的筆記還在身邊,就依照朝代說一下吧

漢:郡國並行制

隋唐:道州縣**還有藩鎮制度

宋:路州縣**

元:行省制下設路府州縣

只有這麼多哦。。。建議去文庫裡找下古代的地方機構會更清楚

7樓:百度使用者

從大到小 道 府 郡 州 城 區

湖南省靖州縣的特產有哪些,靖州縣有什麼土特產?

楊梅 蜜餞 獼猴桃 橘子 板栗還有就是茯苓 楊梅。蜜賤。伏苓 靖州縣有什麼土特產?靖州木洞楊梅介紹 靖州木洞楊梅,楊梅科 楊梅屬 myrica rubra s.at 多年生闊葉常綠喬木果樹。是經濟效益高 生態功能強 受益期長 全國少有 湖南唯一的優良種質資源 果大色鮮 平均果重 15g 最大果重57...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窮得要飯,為什麼內務府的人卻沒影響

因為八旗子弟從小出身比較金貴,用的東西也是最好的,所以滅亡之後會過得很悽苦,而內務府的人本身就很精明,私下肯定藏了很多錢財。因為八旗子弟生來生活優渥,從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所以他們沒有什麼營生的才能,也沒有料到清朝以後會滅亡,而內務府的人大多精明能幹,即使清朝滅亡,他們也能靠自己活下來。因為以前八旗...

大帥府的簡介,瀋陽的大帥府介紹

mu牧羊君 張氏帥府 英語 commander zhang s mansion 又稱 大帥府 或 少帥府 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張氏帥府始建於 三年 1914年 總佔地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76萬平方米。2002年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寧近現代史博物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