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雲是怎麼形成的

時間 2021-08-30 10:56:44

1樓:貴虹夔靜逸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晾著的溼衣服不久就幹了,溼的地面不久也會變幹,那麼,水到**去了?原來,它們受到太陽照射後變成水汽蒸發到空氣中去了。

到了高空,溫度降低,水汽便凝聚成了小水滴或小冰晶,然後又與大氣中的塵埃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千姿百態的雲。雲中的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體積非常小,能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所頂託,所以它們成片地飄浮在空中,成為浮雲。

所以,形成雲的基本條件有三個:(1)有充足的水汽;(2)有足夠多的凝結核(大氣中的固體微粒);(3)要有使空氣中水汽發生凝結的冷卻過程,即有溼熱的上升空氣。大氣中各種不同雲狀的產生,主要是空氣上升運動的不同形式造成的,根據形成雲的上升氣流特點,可將雲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積狀雲。它是熱空氣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凝結高度),使空氣中水汽發生凝結而形成的(如上圖)。夏季,地面受到太陽輻射,地溫升高,進一步加熱了近地面氣層,由於地表的不均一性,有的地方空氣熱得厲害一些,有的地方空氣溼一些,因而貼地氣層中就生成了大大小小和周圍溫度、溼度及密度稍有不同的氣塊。

較大的氣塊上升的高度較大,當到達凝結高度以上,就形成了淡積雲。從外形看,淡積雲孤立、分散、底部平坦、頂部凸起,雲塊之間,經常露出藍天。

當上升氣塊超過凝結高度很多時,雲塊變得高大臃腫,頂部像菜花,這表明濃積雲已經形成。這時,雲頂已伸展到低於0℃的高度,雲頂是由過冷卻水滴組成,其底部仍是由水滴組成。

當氣塊上升到比濃積雲形成的高度更高時,濃積雲的雲頂就可進一步往上伸展。一般說當升到溫度為-15℃以下的高空時,雲頂的過冷卻水滴就逐漸凍結為冰晶,使雲頂逐漸消失其清晰的圓弧形輪廓,出現絲縷狀結構,這時濃積雲就發展為積雨雲。

積狀雲有明顯的日變化。通常,上午多為淡積雲;隨著不斷增強,逐漸發展為濃積雲;下午最旺盛,往往可發展為積雨雲;傍晚減弱,積雨雲逐漸消失。如果到了下午,天空還只是淡積雲,這表明空氣比較穩定,積雲不能再發展長大,天氣較好。

如果早上很早就出現了濃積雲,則表示空氣已很不穩定,很可能發展為積雨雲。因此,早上有濃積雲的有雷雨的預兆。

第二類是層狀雲。它是由整層空氣的滑升或抬升而形成的。它們像幕布一樣佈滿天空。

這類雲最常見於暖空氣沿冷空氣上部爬升的交介面上(如前頁圖)。雲的底部同冷暖空氣的交面一致,雲頂近似水平。在傾斜面的不同部位,雲厚的差別很大。

最前面的是捲雲和卷層雲,厚度最薄,雲體由冰晶組成。位於中部的是高層雲,它的厚度一般為1000-3000米,其頂部多為冰晶組成,主體部分多為冰晶與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最後面是雨層雲,它的厚度一般為3000-6000米,其頂部為冰晶組成,中部為過冷卻水滴與冰晶共同組成,其底部由水滴組成。

卷層雲通常出現在層狀雲的前部,它的出現還往往伴隨著日、月暈。因此,如看到天空有暈,知道有卷層雲移來,則未來將有雨層雲移來,天氣可能轉雨。“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就是指此徵兆。

第三類是波狀雲。它是由大氣的波動形成的。波峰處空氣上升遇冷成雲,波谷處空氣下沉則無雲形成(如左圖)。它包括卷積雲、高積雲和層積雲。它們的形狀很像一片片魚鱗和層頂的瓦片。

波狀雲的厚度不大,在它出現時,常表明氣層比較穩定,天氣少變化,有“瓦塊雲,晒死人”、“天上鯉魚斑,明天晒穀不用翻”的說法。

不同雲狀的雲,它們並不是孤立的、不變的。由於條件的變化,它們可以是發展的或消散的,也可以是互相轉化的。總之,雲的產生、發展和演變是複雜的,也是有規律的

2樓:譙芸欣嘉思

雲彩是什麼?有人說天上的雲就是地上的霧。此說基本正確。

雲體的組成有的是水滴,有的是冰晶,有的是兩者混雜在一起,而其色彩是由日月光線通過時形成的。沒有云也就不會有雨。最近,中國國家環保局公佈的環境質量稱“全國酸雨汙染呈加重趨勢”,美國科學家“測量了高空雲彩的溼度,發現雲彩的溼度比重大大提高,溼度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硝酸”。

這“溼度比重大大提高”的雲體,正是酸雨之源。

美國是工業和交通高度民主發達的國家,也是最早出現酸雨和酸雨汙染嚴重的國家。由於受汙染的大氣的流動、雲層的飄移,致使酸雨已不分地域界限和國界,如加拿大的酸雨源自美國,我國重慶的酸雨會一直向東影響到上海。

雲層由水滴和冰晶組成,大家都知道水的比重是1(冰的比重小於1)。科學家測量到雲彩和冰晶的比重大大提高,因為它們不再是“純淨水”,而是溶入了各種汙染物。美國科學家說:

“這種汙染物主要是由大型噴氣式飛機的尾氣、地面上的燃燒物等合成的。”這種汙染物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硝酸、硫酸及其鹽類,它們的比重都大於水,於是雲彩比重大大提高。

雲彩溼度比重提高,不僅酸雨增多,還可能影響氣候。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的專家認為,雲彩在氣候變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雲彩中溼度的增加,會導致距離地表15公里上空的雲彩飄動。

雲彩也可以被看作稀釋劑,吸收更多的光照,為地球保溫,這邊也許是地球變暖的又一因素。(裝備中心)

萬里無雲這是由於太陽光的照射,使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空氣下降補充,形成空氣對流而引起!

3樓:熙love楹

雲是指停留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

所以說雲是沒有顏色的,而我們看到白雲、烏雲是因為光的問題。

如果雲比較薄,太陽光能夠透過來,那麼我們看上去雲就是白色的。

相反如果雲層很厚,太陽光沒法透過來,那麼就看不到光,所以看到的就是烏雲了。

雨是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裡互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雲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

4樓:

雲是怎麼形成的呢,帶你瞭解科學知識小常識

5樓:項甜招和暖

天上的雲是水的三種形態之一,是江湖中的水蒸發的水蒸氣凝結.聚集而成漂浮在空中的氣態

6樓:匿名使用者

是水多啊 形成大量的霧 蒸發不過來就變成雲啦!

7樓:匿名使用者

雲的形成

我們已經知道,依據雲的厚度、形狀、性質等氣象學家將天空上的雲分為不同的種類,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像一簇簇纖白的羽毛,有的像一縷縷輕盈的細絲,在蔚藍的天幕上,有時候鑲嵌著銀色的鱗片,有時候卻又點綴著一團團白色的棉花。這些不同種類的雲的產生和消散,不同種類的雲相互之間的演變和轉化,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在一定的水汽條件和大氣運動的條件下進行的。

雲的形成要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結的空氣冷卻,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有了大量的水汽,有了空氣冷卻,水汽還不能凝結形成雲,這時還需要另一個促使水汽凝結的條件棗凝結核。

如果空氣是絕對純淨,沒有任何雜質的,水汽分子就無從依附。單個水汽分子之間相互合併的能力在一般氣溫條件下是很小的,它們相碰後往往又分開。即使聚合起來形成細小的水滴,也因為水汽分子很小,其形成的小水滴也很微小,而迅速被蒸發掉。

要使水汽發生凝結,必須還要有使水汽依附、聚集的凝結核。在大氣中含有大量的微小粒子,例如鹽粒、煙粒、塵埃等,它們在水汽凝結成水滴的過程中起著凝結的核心作用。氣象上稱這些微小的粒子為凝結核。

凝結核是很小的,它比起雲滴(雲中水滴或冰晶)、雨滴要小得多。通常,雨滴半徑為1毫米,雲滴為1/100毫米,而凝結核只有1/10000~>l/1000毫米,人的頭髮絲半徑約為5/100毫米。從這些數字可以得出比較直觀的印象,即凝結核比人的頭髮絲還要細得多。

當具備了充足的水汽、使空氣冷卻的上升運動和凝結核以後,雲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1 微小的開始

太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把地面晒熱,因此最先形成的雲都是非常小。

2 新的氣泡

在地面上,某些特定的地點會整天保持很高的溫度。因此,這裡的熱空氣會像我們在水裡撥出的氣泡般不斷浮升。有時,熱空氣泡形成的雲會被風吹走,不過新的雲又會馬上填滿原來的位置,於是在天空中形成長達幾公里的白雲大道。

3 雲層的形成

只有在周圍的空氣都很乾燥時,雲團才會蒸發、消失。因此,當溼度上升時,也就意味雲團蒸發的速度會變得較慢。此外,上升氣流會不斷帶來水汽,因此,你會發現出現時間越是持久的雲,它往往能繼續生存。

只有在周圍的空氣都很乾燥時,雲團才會蒸發、消失。因此,當溼度上升時,也就意味雲團蒸發的速度會變得較慢。此外,上升氣流會不斷帶來水汽,因此,你會發現出現時間越是持久的雲,它往往能繼續生存。

4 不斷上升

白晝氣溫逐漸升高,使得更多的熱力泡自地面上升。一個緊接一個上升的熱力泡,會在空中形成一小團雲。先上升的熱力泡凝結時所釋出的熱會使雲團溫度升高,讓後來的熱力泡浮升到更高的地方。

所以,每一團雲中都包含了好幾個不同階段的熱力泡。

5 巨大的積雲

積雲內的空氣通常會產生上下對流的現像,這些上升或下降的氣流彼此都很接近。飛行員會儘可能避免飛進巨大的積雲裡,因為積雲裡的強烈上升、下降氣流會使得飛機劇烈震湯,乘客必須扣上安全帶才能坐穩。圖中的雲已發展得非常大,如果再增大些,雲中的水滴可能會開始形成雨滴。

人們通常把發生閃電的雲稱為雷雨雲,其實有幾種雲都與閃電有關,如層積雲、雨層雲、積雲、積雨雲,最重要的則是積雨雲,一般專業書中講的雷雨雲就是指積雨雲。

雲的形成過程是空氣中的水汽經由各種原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而發生凝結的過程。使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是形成雲的一個必要條件,其主要方式有:

(1) 水汽含量不變,空氣降溫冷卻;

(2) 溫度不變,增加水汽含量;

(3) 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溫度。

但對雲的形成來說,降溫過程是最主要的過程。而降溫冷卻過程中又以上升運動而引起的降溫冷卻作用最為普遍。

積雨雲就是一種在強烈垂直對流過程中形成的雲。由於地面吸收太陽的輻射熱量遠大於空氣層,所以白天地面溫度升高較多,夏日這種升溫更為明顯,所以近地面的大氣的溫度由於熱傳導和熱輻射也跟著升高,氣體溫度升高必然膨脹,密度減小,壓強也隨著降低,根據力學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氣層密度相對說來就較大,就要下沉。熱氣流在上升過程中膨脹降壓,同時與高空低溫空氣進行熱交換,於是上升氣團中的水汽凝結而出現霧滴,就形成了雲。

在強對流過程中,雲中的霧滴進一步降溫,變成過冷水滴、冰晶或雪花,並隨高度逐漸增多。在凍結高度(-10攝氏度),由於過冷水大量凍結而釋放潛熱,使雲頂突然向上發展,達到對流層頂附近後向水平方向鋪展,形成雲砧,是積雨雲的顯著特徵。

積雨雲形成過程中,在大氣電場以及溫差起電效應、破碎起電效應的同時作用下,正負電荷分別在雲的不同部位積聚。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在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之間發生放電,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閃電"。

雲是怎麼形成的

月似當時 地面上的水吸熱變成水蒸氣,上升到天空蒸汽層上層。由於蒸汽層上層溫度低,水蒸氣體積縮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於蒸汽層下面溫度高,下降過程中吸熱,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覆,這就形成雲。雲吸收從地面散發的熱量,並將其反射回地面,這有助於使地球保溫。但是雲同時也將太陽光直接反射回太空,這樣便...

雲是怎樣形成的 雲是怎樣形成的呢

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 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 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

火燒雲形成的原因,火燒雲是怎麼形成的

火燒雲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雲霞.火燒雲屬於低雲類,是大氣變化的現象之一。它常出現在夏季,特別是在雷雨之後的日落前後,在天空的西部.由於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使火燒雲的形狀千變萬化.火燒雲的色彩一般是紅彤彤的。火燒雲的出現,預示著天氣暖熱 雨量豐沛 生物生長繁茂 蓬勃的時期即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