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動機有哪些,人際交往的動機主要有哪些

時間 2022-02-26 21:05:26

1樓:哭泣的貞子

(一)生理需要

無疑,在一切需要之中,生理需要是最優先的。這意味著,在某種極端的情況下,即一個人在生活上的一切東西都沒有的情況下,很可能主要的動機就是生理的需要,而不是別的,一個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的人,很可能對食物的渴望比別的東西更強烈。

(二)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對地滿足了,就會出現一組新的我們可概稱之為安全的需要,而且,它與上述生理需要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同樣,有機體可以完全受它們所支配。它們幾乎成了行為的唯一組織者,調動有機體的一切能量去工作。

我們在一個飢餓人的身上發現,他的支配目標,不僅強烈地影響他目前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且也影響到他未來的人生觀。實際上,有把一切事情看得比安全次要(有時甚至把正在得到滿足的生理需要此刻也看得不重要)的情況。處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人如果需要強烈、時間很長的話,也許就可以把他看成幾乎僅僅是為了安全而活著。

(三)愛的需要

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滿足了,就會產生愛、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並且以新的中心,重複著已經敘述過的整個環節。現在,個人強烈地感到缺乏朋友、情人或妻子或孩子。也就是總的說來,他渴望在團體中與同事之間有著深情的關係。

他將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做出努力。這時,他希望得到愛勝於其他東西。甚至可以忘掉那些曾經得到的東西。

當他飢餓的時候,他把愛看得次要了。

(四)尊重的需要

社會上所有的人(病態者除外)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別人的高度評價、需要自尊、自重或為他人尊重。牢固的自尊心意味著建立在實際能力之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這種需要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在面臨的環境中,希望有實力、有成就、能勝任和有信心,以及要求獨立和自由。第二,要求有名譽或威望(可看成別人對自己的尊重)賞識、關心、重視或高度評價。

(五) 自我實現的需要

即使以上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滿足,我們仍然可以說,通常(如果不能說是「一定」的話)又會產生新的不滿足,除非此人正在幹稱職的工作。**家必須演奏**,畫家必須繪畫,詩人必須寫詩,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是什麼樣的角色就應該幹什麼樣的事。

我們把這種需要叫做自我實現。

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希望成為一位理想的母親,有人可以表現在體育上,還有人表現在繪畫或發明創造上。雖然具有創造能力的人將採取發明創造的方式,但它不一定是一種創造性的衝動。

2樓:

利 欲 感情

我覺得 就這兩點 雖然說起來感覺很不好聽,但是誰不是這樣呢?

一個人,想達到某種目的才會去做某些事,對不對?

其中的想,就是一種欲。

事情大多有利有弊,那你覺得一個人做某件事是想讓自己好呢,還是想讓自己不好呢?

當然,有些人做的一些事,確實會對自己不利,那是什麼去動它做這樣的事情呢?我想恐怕只有感情了。

還有些人,做一些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的事,(比如說,殺完別人在自殺之類的)那也應該歸於感情,逃不出愛恨情仇。

不過,大多情況下,還是這三者的結合,現實中的事情,不會這麼單純。

人際交往的動機主要有哪些

3樓:姜三喵

在生活中,人們的交往很大原因是由於人們害怕孤獨或深感力量單薄,因而具有需要與他人在一起的渴求和願望。人們希望通過交際獲得心理上的平衡。這在心理學上也被稱之為交際心理的「親和動機」。

它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最主要的動機。

心理學認為,親和動機表現為多種多樣的形態:求生動機、安全動機、歸屬動機、對比動機、自我實現動機等,這也主要源於需要的多層次和多結構性。高琳在列車上與陌生人交往就體現了一種親和動機,她需要通過這種交往尋求心理上的平衡,獲取認同感。

在這種動機的誘導下,高琳摒棄了孤獨,也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安全感。

關於親和動機的理論問題,我們可以作如下闡述:

首先是出自人的本能。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正是這種本能作用,人與人的接近,才組成家庭和各種社會組織。

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把人的競爭驅逐、好奇、求偶、求食、貪得、合群等18種行為歸結為人的本能,其中合群傾向促使人的親和動機產生。

其次是生存的需要。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的相互親近主要是為了生存。我們認為,求生雖不是親和動機產生的唯一條件,但它卻是條件之一,至少在人類生存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以前,人們相互親近,以聯合的形式進行鬥爭,以求得生存的條件和權利,這是明顯的事實。

即使生存問題解決以後,為了高層次的需要,產生親和動機,與生存論也沒有相悖之處。

再次是社會交換的需要。霍曼斯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酬賞,包括物質上的報酬以及滿足對方心理需要的語言和非語言活動,是親和動機產生的原因。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需要付出,同時也需要索取,這就必須進行時間、金錢和勞動等方面的交換,以此來維持彼此間的親和關係,這是較高層次的親和動機。

當然,上述闡述只是著眼於巨集觀現象,實際上人類的親和動機是一種十分重要而又相當複雜的衍生動機,它涉及到各個方面的需要,不可能一一予以闡述。不管怎樣說,人類社會總是不斷地前進和發展的,而社會的發展取決於人類的團結和進步,它都需要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影響又相互作用,需要充分發揮群體的智慧和力量。

親和動機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它在人類改造自然和推動社會的發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人類在整個社會生活中,都是傾向於親和的,這是因為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與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相互幫助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友好親善可以說是親和動機的出發點,多識博聞是親和動機的積極結果。

然而親和動機的複雜性,並沒有為大家所認識,有的甚至持有不正確的觀點。據有關調查顯示,中國當代大學生中59%主張廣交朋友,具有一般交友意識的也佔有較大的比例,只有3.3%的大學生對交不交朋友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這說明珍視友誼、與人親近是主流。然而他們的親和動機各不相同,有擇其善者而從之,有以吃喝玩樂為目的,還有以「走後門」作為標準,而總的趨勢還是以人緣型為標準,重視個人品質修養的。如果我們能端正動機,真正把親和動機作為尋求、建立和發展友誼的動力,就可以集思廣益,增強力量和勇氣,發揮親和動機的積極作用。

人類行為的十三個基本動機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說人類行為有動機的包含著兩個意思,一是人類對於自己的行為是可以控制的,要這樣做就這樣做,不要這樣做就不這樣做,也就是所謂意志;一是人類在取捨之間有所根據,這根據就是慾望。慾望規定了人類行為的方向,就是上面所說要這樣要那樣的「要」。這個「要」是先於行為的,要得了,也就是慾望滿足了,我們會因之覺得愉快,慾望不滿足,要而得不到,周身不舒服。

在英文裡慾望和要都是want,同時want也作缺乏解。缺乏不只是一種狀態的描寫,而是含有動的意思,這裡有股勁,由不舒服而引起的勁,他推動了人類機體有所動作,這個勁也被稱作「緊張狀態」,表示這狀態是不能持久,必須發洩的,發洩而成行為,獲得滿足。慾望——緊張——動作——滿足——愉快,那就是人類行為的過程。

參考資料

人的需要與動機有什麼關係?

5樓:北京創典文化

需要與動機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態勢與意識。二者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當人產生需要而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在遇到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時,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就會轉化為動機,推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並努力實現目標。

可以說,有需要和動機,我們才會有成功的可能。需要是我們積極性的基礎和根源,動機是推動我們活動的直接原因。

我們人類的各種行為都是在動機的作用下,向著某一目標進行的。而我們的動機又是由於某種欲求或需要才引起的。

人生髮展的動因有哪些?

6樓:那扇門後的祝福

我覺得人生髮展的動因有:

1,外界給自己施加的壓力

2,自己想變得更好,更強

3,當自己孤立無援的時候

7樓:萌新表示很無奈

只有一個,那就是信仰,可能說夢想要好些!

有哪些人際交往技巧,人際交往技巧有哪些呢?

迷然依我 與人交往不可批評 指責或抱怨,應真誠讚賞和欣賞 要別人喜歡你,留下一個微笑 最重要的是引起別人內心迫切的渴望,並表示真誠的關切 最重要的是尊重他,讓他認為自己是重要人物,滿足他的成就感 卡耐基還說 記住他的名字,並把他叫出來 第一,忌舉止粗魯 忌亂發脾氣。心情再壞,也不要喪失理智,而應當剋...

人際交往中的效應有哪些,人際交往中最常見的心理效應有哪些?

斂天洋暄和 在人與人的交往當中,對於所交往物件的認知 印象以及態度 還有情感等等,都會對於人與人交往的正常進行有著直接的影響。然而,因為很多種因素,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的人們對於人際認知總是會有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偏差出現,那麼,心理學中人際交往的效應有什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瞭解一下吧。心理學中人際...

人際溝通技巧有哪些,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日久生情 1.學會樂於助人 在人際溝通的課程中,樂於助人看似很簡單,但在人際關係中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在某人需要幫助時,施以援手來幫助他人很容易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你的人際溝通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2.善於推銷自己 在人際溝通的核心技巧中,善於推銷自己是增強人際關係最重要的環節。在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