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若此固宜,第寰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求翻譯
1樓:娛樂眾生相
解釋:這樣處罰固然合適,只是裴寰身為縣令,愛惜陛下的百姓,怎麼能治罪呢?
出自北宋歐陽修的雀正歷《新唐書·裴度傳》
原文。裴度,字中立,河東聞喜人。擢進士第。
進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閱鷹狗,所過撓官司,厚得餉謝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為禮,因構寰出醜言,送詔獄,當大不恭。
宰相武元衡婉辭諍,帝怒未置。
度見延英,言寰無辜,帝恚曰:「寰誠無罪,杖小使;小使無罪,且杖寰。」度曰:「責若此固宜,第寰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霽,乃釋寰。
譯清信文。裴度,字中立,河東聞喜人。考中進士科。
公升任御史中丞。宣徽院的五坊小使頃搜秋天放獵鷹獵犬,所過之處擾亂官府,索取豐厚的**和謝禮才離去。下邦令裴寰,是位有才幹的官吏,不奉承這夥人,這夥人誣告說裴寰口出惡言,將他投入詔獄,要以大不敬罪論處。
宰相武元衡婉言諫諍,皇帝怒氣不消。
裴度在延英殿拜見皇帝,說裴寰無罪,皇帝憤怒地說:「如果裴寰真的無罪,就處罰小使;如果小使無罪,就處罰裴寰。」裴度說:
這樣處罰固然合適,只是裴寰身為縣令,愛惜陛下的百姓,怎麼能治罪呢?」皇帝的怒容消失,於是釋放裴寰。
2樓:教育解題小達人
翻譯:如果照此來責罰固然妥當,但讓裴寰當了縣令,他愛惜陛下您的百姓的行為,怎麼能定罪呢。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
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
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磨亮模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瞎緩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
之後白話文。
來講的,古代並無鍵鬧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
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
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以上資料參考百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