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系統的特點
1樓:站在太陽下
草原生態系統的特點是草原生態系統分佈在乾旱地區,動植物種類較少,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種群密度和群落的結構也常常發生劇烈變化。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草原生態系統的動植物種類要少得多,群落結構也不如前者複雜。
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因此,種群密度和群落的結構也常常發生劇烈變化。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為主,也有少量的灌叢。由於降雨稀少,喬木是非常少見的。
與草原上的生活相適應,那裡的動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為特點。草原上齧齒目動物特別多,它們幾乎都過著地下穴居的生活。昆蟲中也有很多種類有挖洞的習性,如螞蟻、螻蛄等。
不會挖洞的動物,則常常戰用齧齒目動物的洞穴。洞穴對於動物防禦和逃避敵害、貯存食物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草原上有很多動物具有很強的奔跑能力,如瞪羚、黃羊、高鼻羚羊、跳鼠、野兔、狼、狐、豹、獅等。
瞪羚的奔跑速度每小時可達60千公尺,獵豹的奔跑速度每小時可達90千公尺。這與草原上地面的平坦開闊、障礙物少是有關的。由於缺水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兩棲類和水生動物非常少見。
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
2樓:
摘要。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 草地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主要指群落的分層現象,也稱為群落的成層性。例如,松嫩平原上比較複雜的羊草+雜類草草甸,其地上部分可分為三個亞層:
第一層高50~60 cm,主要由羊草、野古草、牛鞭草、拂子茅等中生根莖禾草組成;第二層高25~35 cm,主要由水蘇、通泉草、旋覆花等中生雜類草組成;第三層高5~15 cm,主要由蔓委陵菜、寸草苔和糙隱子草等組成。群落的垂直結構不僅表現在地上部分,地下的根系也有明顯的分層性。不同種類的根系可分佈在不同的土層深度。
在乾旱的荒漠草原或沙地草地群落中,某些植物的根系可達數公尺深。但是,最大根量仍主要分佈在土壤的表層,這與土壤養分主要分佈在土壤表層有關。
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 草地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主要指群落的分層現象,也稱為群落的成層性。例如,松嫩平原上比較複雜的羊草+雜類草草甸,其地上部分可分為三個亞層:第一層高50~60 cm,主要由羊草、野古草、牛鞭草、拂子茅等中生根莖禾草組成;第二層高25~35 cm,主要由水蘇、通泉草、旋覆花等中生雜類草組迅譁成;第三層高5~15 cm,主要由蔓委陵菜、寸草苔和糙隱子草等組成。
群落的垂直結構不僅表現在地上部分,地下的根系也有明粗盯顯的分層性。不同種類的根系可分佈在不同的土層深度。在幹畝凳行旱的荒漠草原或沙地草地群落中,某些植物的根系可達數公尺深。
但是,最大根量仍主要分佈在土壤的表層,這與土壤養分主要分佈在土壤表層有關。
草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的主體是禾本科、神頌粗豆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遊鎮。其中優勢植物以禾本科為主。如針茅屬具有「草原之王」之稱。
禾本科植物的葉片能夠充分利用太陽光能,能忍受環境的激烈變化,櫻隱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不高,還具有耐割、耐旱、耐放牧等特點。這些草本植物是草地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食物**,也是草地生態系統進行物質迴圈和能量迴圈的物質基礎。
什麼是草原和草地生態系統
3樓:炸雞大漢堡
草原中緯度地帶大陸性半溼潤和半乾旱氣候條件下,由多年生耐旱、耐低溫、以禾草佔優勢的植物群落的總稱。草原群落的高度不高,但密度卻很大,有明顯的季節更替,發育盛期在7月~8月間,正是雨多高溫的季節。草地生態系統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型衝鏈主要生產者的陸地生態系統。
因所在地區降水少、蒸發大,因此其結構、種類、生物量等都比森林要低。植被層的高度不高,植物個體小,但密度大。因季節變化,不同植物種類表現出不同季相,同時因層次分化不明顯,鳥類比森林少,哺乳動物中以較小的穴居和較大健走動物為特徵判核。
世界上草地佔陸地總面積1/4,主要分佈在氣候乾旱的溫帶。現在世界各地的天然草地除了部分做放牧外,已有相當大面積被農業生態系統所代替。它同樣具有防風、固沙、保土、調節氣候、淨化卜孫空氣、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
由於人口激增伴隨的家畜頭數增加,草地超載導致了草地退化。
草地生態系統按植被型別不同可分為草原、草甸、灌草叢等次一級的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所謂草原生態系統,它主要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日光能、礦物元素、水分等非生物因子,而且有人類生產勞動的不同程度的干預,是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流動的錯綜複雜的網路結構。其中,綠色植物是初級生產者(或稱第一性生產者),它從土壤吸收礦物元素和水分,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所提供的淨生物量(或稱淨第一性產量,見森林生態系統),是一切家畜和野生動物所需營養物質的最基本的**。草食動物是一級消費者,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分。
因為它能夠把所採食的植物體轉化成肉、奶、皮、毛等產品,也可稱做次級生產者(或第二性生產者)。而這兩個營養級間的轉化效率(或稱生態效率)會因為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有所差異,通常是1/5~1/10。
在這種生態環境中,草食動物不但能把植物有機物轉化為動物產品,從而提高系統內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速度外,而且通過放牧行為如採食、踐踏、排洩糞尿等對草地產生影響。以草食動物為營養源的肉食動物是二級消費者。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如狐、貂及齧齒類動物的天敵等肉食動物屬於這一營養級。
它在整個草原生態系統中,與草食動物相比雖居次要地位,但對維持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植物或動物的屍體通過微生物的分解,有機物被礦化為簡單的無機鹽類返回土壤,這類微生物被稱為分解者。絕大部分分解者儘管沒有直接的提供產品,可是它是促進營養物質再次迴圈和活化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
為了方便研究,一般把草原生態系統分解為若干亞系統,比如初級生產亞系統、次級生產亞系統。每一亞系統內又可包含若干次亞系統,如初級生產亞系統中的天然草地次亞系統、人工草地次亞系統等。每個級別的系統都是因若干具體的組分構成,比如初級生產系統中的豆科牧草及禾本科牧草次級生產系統中的牛、馬、羊等。
下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據圖回答1)該食物
憦慍呁 答 1 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吃與被吃這種關係,所以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 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 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中草是生產者,圖中的食物鏈有 草 兔 鷹 草 兔 狐 草 鼠 狐 草 鼠 鷹 草 鼠 蛇 鷹共5條 2 草屬於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
如圖是某溫帶草原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 (1)在生態系統穩定性方面,該生態系統的
瞌睡蒼堪 1 草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比森林若,因此草原的恢復力穩定性比森林高 2 若要蛇增加1千克體重,最少需要生產者的條件是 蛇所處的食物鏈最短,且傳遞效率最大,即20 因此最少需要生產者 1 20 20 25 3 據圖可知蛇不但是貓頭鷹的食物,同時蛇與貓頭鷹有共同的食物 鼠,因此貓頭鷹和蛇的關係...
什麼是生態系統,什麼是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由哪些成分組成
什麼是地球的生態系統,我們得從地球上的生物物種說起。在地球生物圈中,有很多很多種生物。目前,關於物種的數量還沒有明確答案,也眾說不一。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並命名的生物有100萬種。有人說地球上有500萬種生物,但又有報告,僅亞馬遜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就可能有800萬種生物,由此,估計全球現存的物種大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