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什麼意思,用來形容什麼,《鴻門宴》賞析

時間 2021-05-09 03:48:30

1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鴻門宴原本出自典故項羽邀請劉邦吃飯,想在吃飯期間殺死劉邦,意指不懷好意的邀請。

《鴻門宴》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的是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

全文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連同赴營以前和逃席以後分為三個部分,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按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兩個問題逐層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形象生動鮮明,組織周密嚴謹,語言精練優美。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司馬遷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擔任太史令,從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創作《太史公書》(後來稱為《史記》)。後因向漢武帝為李陵戰敗投降匈奴之事辯護而**入獄並處以腐刑,在形體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創傷。

出獄後任中書令,忍辱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大約在徵和二年(前91年),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為《項羽本紀》。

項羽作為漢朝開創者劉邦的勁敵,曾與劉邦爭奪天下,漢朝歷代君主對項羽的態度多是貶大於褒。而司馬遷卻不同。揚雄《法言》雲:

「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正因為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和「愛奇」思想,不以成敗論英雄,才刻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項羽形象。

而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點,因此司馬遷濃墨重彩地再現了這一事件。

2樓:娛小冰

就是有不良企圖的宴會,現在也指對個人不利的聚會,飯局等。

3樓:

就是請你去吃飯其實想害你,表面對你好麻痺你,其實想要你的命.出自秦末亂世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故事.

4樓:檀丹秋

擺上酒席,請人來,再害他,這是擺鴻門宴,形容什麼自己想想

5樓:招標人

鴻門在今陝西臨潼東北。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大軍入關進駐鴻門,準備滅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的調解,劉邦親赴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設宴相待。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命項莊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見勢不妙,也拔劍起舞,以掩護劉邦。

後劉邦乘機入廁,逃回本營。後以之比喻不懷好意的宴請;是指加害客人的宴會

6樓:匿名使用者

指加害客人、不會好意的宴會

典故: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大軍入關進駐鴻門,準備滅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的調解,劉邦親赴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設宴相待。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命項莊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見勢不妙,也拔劍起舞,以掩護劉邦。

後劉邦乘機入廁,逃回本營。

7樓:搞笑系統高小白

你好,《鴻門宴》是漢代**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了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及劉邦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這次宴會對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是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的原因。

後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

《鴻門宴》賞析

8樓:溫暖的草窩

鴻門宴上,波詭雲譎,風浪迭起。范增亡劉心切,先「數目項王」,繼而「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敦促項王清除心腹大患。然而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的西楚霸王「默然不應」。

無奈之下,范增只得授計項莊,假以舞劍助酒興,伺機擊沛公於座。一時間,刀光劍影.風雲突變,沛公性命情同一發系千鈞,雛漢根基勢比擊石之卵危。於是,一個身系劉漢集團的禍福安危、生死存亡的小人物卓立而出——樊噲闖帳。

劉邦危在旦夕,張良趨出告急。然而張良話未及出口,樊噲便從其匆匆之步履中察覺鴻門宴上早已是劍拔弩張、殺機四伏,焦慮關切之情不由衝口而出:「今日之事何如?

」沒有寒暄,沒有客套,有的是一種機警、一份責任、一顆赤膽忠心。

當得知「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樊噲迫不及待請命:「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寥寥十字,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躍然字裡行間,充分顯示了樊噲與劉邦生死與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誼。人物出場兩句話起勢平淡,細嚼之下就能體味太史公謀篇之匠心:

原來這裡先寫樊噲之「忠」,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智勇雙全」的性格展示鋪墊基礎。

繼之,文段從不同的角度、多個側面立體地展現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勇士形象。

心急如焚闖軍門,奮不顧身救主人,足見其耿耿忠心;側盾撞衛士,孤身入刀林,又見其驍勇。此處用筆經濟,惜墨如金。至於樊噲單槍匹馬獨闖龍潭虎穴、刀山火海,一路所遇,文中竟未著一字,然而仔細揣摩一下那「衛士仆地」之狀,我們就不難悟出簡練出豐富、精緻見神韻的大家筆法。

如果說樊噲獨闖軍帳是直敘其勇的話,那下文瞠目啖肉則是以其威壯而示其英勇。

「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瞠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作者以誇張的語氣,漫畫的筆觸,勾勒了一個霸氣逼人的怒目金剛。這種狀其怒則是顯其威;顯其威則是現其勇。

一向以「力拔山兮氣蓋世」而洋洋自詡的西楚霸王,乍見樊噲剛烈威猛之勢也不禁「按劍而跽」,這一微妙的動作,洩露出項羽內心惶恐而驚慌的震動,同時也有力地反襯、濃重地烘托了樊噲神勇的一個側面——威。這裡一問一答,貌似水波不興,實則烘雲托月。聲東擊西、借物發力,乃司馬遷慣用之技法。

賜卮酒,賞彘肩,贊其壯舉,文段再一次渲染烘托,樊噲糾糾武夫的勇士形象漸趨豐滿。行文至此,似已風平浪靜。作者筆法雖簡尤繁,從正面、從側面,寫言行、描神態,示其忠、敘其勇,狀其威、言其壯,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但在司馬遷的筆下,樊噲絕不僅是一個其忠可嘉、其勇可賈的勇士,而且是一個機警幹練、能言善辯的智者。

樊噲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言行竟讓生性率直坦蕩而又胸無城府的西楚霸王無端喜愛,再賜卮酒。樊噲瞅準機會,借酒發揮,慷慨陳辭,替劉邦說出了想說而又不便說抑或不敢說的話。他先數暴秦之死,「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意謂天人共憤;接誇劉邦之功,「先破秦入咸陽」,暗指項羽無能;再表沛公之德,「封閉宮室,還軍灞上,以待大王」,對映小人之心;然後假以推心置腹之語,前硬後軟,引君入甕。

最終滿足了項羽沽名釣譽之心、剛愎自用之志,徹底推毀了他「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的那份怒火和霸氣。

一番煌煌大論,幾度欲擒故縱;寓假於真,藏虛於實,貌似理直氣壯、推心置腹,實則一派謊言、混淆視聽。說者信口雌黃卻能滴水不漏,以假亂真卻能瞞天過海;攻心戰術,旁敲側擊,句句中的。真是說者見智不見仁,聽者沽名且釣譽。

侃侃而談之中有隱喻,有引用,有偽飾,有託辭,邏輯縝密,論辯有力,足見樊噲反應之敏捷、胸懷之韜略、頭腦之機巧、語言之精采。

最後,拙於言辭的項羽「未有以應」。一場跌宕起伏、潮漲潮落的白熱化鬥爭,至此已是意興闌珊、酣暢漓淋了。項王放虎歸山、養癰遺患,而劉邦則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這一切都因為樊噲捨生忘死的鬥爭,機智巧妙的應變。

綜上評析,我們可以看到《鴻門宴》用少而又少的篇幅敘寫「樊噲闖帳」這一片斷,用精而又精的筆墨敘其言行舉止。然而,在這少而精的筆光墨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血肉豐滿的樊噲,他竭忠盡智,能言善辯,勇而有謀。司馬遷在這裡遣詞用意可是字字如金、句句刻意。

精讀此段文字,反覆揣摩,仍有言猶末盡之意。

鴻門宴重點字詞解釋和翻譯

9樓:匿名使用者

【重點字詞解釋】

常見詞彙

1、秦時與臣遊(遊,結交)

2、然不自意能先入關(意,料想)

3、張良西向侍(侍,陪從)

4、若屬皆且為所擄(屬,一類人)

5、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護)

6、即帶劍擁盾入(擁,拿著)

7、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舉、勝 ,盡)8、大王來何操(操,攜帶)

9、大行不顧細謹(謹,細節)

10、聞大王有意督過(過,過錯)

11、會其怒(會,適逢)

通假字1、成五采(「採」通「彩」,是彩色的意思)2、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距」本義為雞距,是成年公雞的一個腳指,左右相對,交配時卡在母雞的背上。故而,此時「距」應當作「卡」解,即卡住關口,禁止通行。)

3、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7、不者(「不」通「否」讀fou 三聲,無義)8、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態,不是通假字。此姿態最容易受到攻擊,是最佳的刺殺時機,而站立時更容易躲避攻擊,刺殺困難。)

9、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參」通「驂」,貼身衛士)10、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獻上)11、拔劍切而啗之(「啗」通「啖」,吃)

12、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記。)

13、沛公不勝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14、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詞類活用

a 名詞用作動詞

1、沛公軍霸上(駐軍)

2、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說)

3、不可不語(告訴)

4、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5、吾得兄事之(侍奉)

6、范增數目項王(示意,使眼色)

7、刑人如恐不勝(懲罰)

8、道芷陽間行(取道)

9、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10、若入前為壽(走上前)

11、沛公奉卮酒為壽(祝(項伯)身體健康)b 名詞用作狀語

1、項伯乃夜馳之(在夜晚)

2、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3、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4、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5、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張開翅膀那樣)6、頭

10樓:匿名使用者

旦日饗士卒(饗,xiǎng,用酒食款待)

鯫(鯫,zōu,卑微,淺陋) 生說(讀「shuì「勸告,勸誡)我曰奉卮酒為壽(卮zhī,酒器)

戮(戮,lù聯合,一同) 力瞋(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 目目眥(眥,zì眼角)盡裂 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彘(彘,zhì,豬)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勝杯杓(勝shèng,杯bēi,杓sháo,杯,同「杯」。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關中(王wàng,稱王)

2、通假字

成五采(「採」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

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具」通「俱」,都)

不者(「不」通「否」)

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拔劍切而啖之(「啖」通「啖」)

3、詞性活用

a 名詞用作動詞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若入前為壽(上前)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b 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象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髮上指(向上)

道芷陽間行(從小路)

c 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使……進來)

拔劍撞而破之(使……破)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使……回去)

樊噲側其盾以撞(使……側過來)

d 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觸,汙染)

e 形容詞用作名詞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急事)

君安與項伯有故(老交情)

4、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

結為兒女親家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

副詞,很、非常)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河南,河北 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5、重點記憶

沛公軍霸上(駐軍) 古意即為駐軍,並非名詞作動詞。

鴻門宴是什麼意思?

鴻門宴原本出自典故項羽邀請劉邦吃飯,想在吃飯期間殺死劉邦,意指不懷好意的邀請。鴻門宴 是漢代史學家 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文章敘述的是秦朝滅亡後 公元前206年 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全文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連同赴營以前...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呢

項羽和劉邦在楚漢戰爭爆發之前,有著非常一致的堅定目標。那就是推翻秦國的暴虐統治,建設和平穩定 民眾安居 樂業的國家。但是,秦朝滅亡的時候,劉邦 項羽的矛盾激化,為了爭奪秦朝滅亡的勝利果實,終於從盟友那裡向敵對國家磨刀。那麼,明明是敵人,項羽為什麼不在鴻門宴上殺害劉邦呢?一 鴻門宴是為了什麼而發生的?...

作者寫《鴻門宴》所要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多想見你啊啊 鴻門宴 是 史記 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聖 司馬遷對文中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濃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遠的魅力.項羽用性格的筆寫下了只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篇章,無論是暴戾 輝煌還是悲壯,無論是扛鼎拔山的人傑,還是自刎烏江的鬼雄.鴻門宴 節選自司馬遷的 史記 項羽本紀 項羽本紀 是我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