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葬禮的介紹

時間 2021-05-04 17:54:57

1樓:金果

臨終到了近現代,七八十歲才算壽終,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今天的人們認為80歲以上才算是壽終正寢。對於這種正常的死亡,家人早有準備,兒女子孫都要在死者臨終前日夜守候,稱為"送終"。

裝裹壽衣,當地俗稱"裝老衣"。舊時,人到了六七十歲時,就要自己縫製壽衣。自己沒有能力縫製的,子女為其縫製或預先購置。

人在臨終時候,親屬為其剃頭、洗腳、穿戴"裝老衣"(壽衣)等,俗稱"裝裹"、"裝穿"。有的地方則在嚥氣後進行裝裹。

壽衣的顏色基本為紫、藍色。沒有扣,都用帶系,表示後繼有人。男性頭上要戴一頂蘭色的帽子,帽頂上要用紅布做成桃疙瘩,用來驅除煞氣,這樣,對子孫有吉祥之意。

鞋必須是布底,底上貼蓮花,表示腳登蓮花,修成正果。

孝子們要立即戴孝。直系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均為重孝,即用白色粗麻布製作的不緝邊的孝衣(即五服中的第一服"斬縗"),上衣叫"孝衫",下衣叫"孝褲兒"。兒子、兒媳還要將麻紕辮成麻辮拴在腰間。

孝衣、孝褲早在死者彌留之際就已做好。

同時,還要將白布包縫在鞋面上,稱為"鞔鞋(hái),此即為孝鞋。穿戴好孝衣後,就要為死者安床、點下炕紙了。

安床人死氣絕後,不能老讓亡者躺在原來的炕上,必須要從自家的門上卸下一塊門扇或者是壽材的上蓋放在炕上,把死者移在門板或材蓋上,叫"停屍"。停屍是有方位的,多取東西方位,但死者的頭部的位置不得對準樑下,並要仰臥。死者停好後,在臉上苫一張白麻紙,叫"苫面紙",古代稱"面衣"。

停屍後,兒女們和親人自披重孝,跪在地下,點燃長明燈俗稱"照屍燈",同時焚燒紙錢,俗稱"燒下坑紙"。安好床,停好屍,點了下炕紙後,首要的是立即請陰陽先生。陰陽先生到了以後,畫了符,貼在門楣、窗框、大梁等有關地方,以防殃氣落在上面。

接著便擇日子,批"殃榜"。之後,孝子們便分了工,各自忙碌起來。主要有報孝送孝、破土打墓、請鼓匠、訂紙火、搭靈棚、砍引魂幡、請辦事人、準備肆筵等等。

訃告訃告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大門外掛通天紙;一種是張貼書面訃告。亡者停在門板上以後,孝子首先要在大門口外的一側吊上"通天紙"。

通天紙俗稱"歲頭紙",具有報喪的性質,掛上通天紙,則表示老人亡故了。書面訃告,民間稱"殃榜"、"告牌"。訃告要請陰陽先生書寫,訃告用白麻紙寫。

內容為死者的姓名、出生和死亡時間,傍列三股之內孝子名泣血叩首等字樣。另外還要註明妨、庢(音zhì,當地讀如"值",入聲,義為妨礙、妨害)什麼屬相之人等。末了還要寫上出殯日期。

2樓:守則護吧組

臨 終過去民間習俗認為,凡享有50歲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壽終,稱之為「喜喪」,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白喜事」。到了近現代,七八十歲才算壽終,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今天的人們認為80歲以上才算是壽終正寢。對於這種正常的死亡,家人早有準備,兒女子孫都要在死者臨終前日夜守候,稱為「送終」。

當地有「人死時,子女誰守在身邊送了終,誰才是真兒女」的說法,顯然是「百善孝為先」的孝悌文化的俗化。 壽衣,當地俗稱「裝老衣」。舊時,人到了六七十歲時,就要自己縫製壽衣。

自己沒有能力縫製的,子女為其縫製或預先購置。

人在臨終時候,親屬為其剃頭、洗腳、穿戴「裝老衣」(壽衣)等,俗稱「裝裹」、「裝穿」。有的地方則在嚥氣後進行裝裹。裝穿時,還要呼喚著「爹(媽),給你穿衣裳,穿上衣裳再上路」。

未嚥氣穿上壽衣時,不穿鞋,只待嚥氣後,才將鞋穿上。所謂,一穿鞋就「走了」。「裝老衣」包括內衣(?

子)、單衣、夾衣、棉衣,據說穿得越厚越好。當地講究。一忌穿戴有皮毛的衣服、鞋帽等。

傳說怕下到陰間腳底長毛變為墓虎重返陽間傷人,「著毛變畜,錯胎轉生」。二忌穿白色的衣服,白色如同一塊冰,背在背上是不吉的。三忌穿黑色的衣服,怕後代絕子絕孫,即「黑門」。

四忌穿緞,因「緞」與「斷」諧音,害怕斷了根,絕了後。壽衣的顏色基本為紫、藍色。沒有扣,都用帶系,表示後繼有人。

男性頭上要戴一頂蘭色的帽子,帽頂上要用紅布做成桃疙瘩,用來驅除煞氣,這樣,對子孫有吉祥之意。鞋必須是布底,底上貼蓮花,表示腳登蓮花,修成正果。民俗有「腳登蓮,上西天」等說法。

無論在哪個季節去世,壽衣都是冬裝。穿「裝老衣」時,不許親人哭泣。同時,要馬上把窗子開啟,讓煞氣往出走。

所謂「煞氣」,迷信指人死後的靈魂,當地人稱為「殃」。據傳,人死後,其「殃氣」要從室內的某一孔道出去,有從窗戶出去的,有從門出去的,有從門頭窗出去的,還有從煙道出去的。如殃氣出不去,則對家人不利。

死者嚥氣後,沒有閤眼的,要將其眼睛合上,稱為「揞眼」,沒有閉嘴的,要將其嘴合住,稱為「合口」。

給死者裝裹好後,還要將一枚硬幣塞入死者口中,俗稱「口含錢」。這一習俗在上古時即有,只是那時所含的是玉而不是錢,故稱之為「琀」。最後,要在死者上衣袍袖口內裝好「打狗餅子」,然後用麻紕把袖口和褲腿扎住。

「打狗餅子」是用白麵做成並在鍋內烤熟的小餅。裝「打狗餅子」是有講究的,其數量是與死者歲數相等的小麵餅,另外再加兩個稍大些的餅,稱做「天一個,地一個」。如死者終年72歲,就需要74個。

「打狗餅」的作用是亡者餵給陰間的狗的。據傳,亡者的靈魂下陰間冥府報到的路非常曲折,還要經過二座橋(金橋、銀橋),途中有很多的攔路狗和屈死鬼要錢,於是,亡者便邊走邊扔小餅,一直到閻王殿為止。

最後,孝子們要立即戴孝。直系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均為重孝,即用白色粗麻布製作的不緝邊的孝衣(即五服中的第一服「斬縗」),上衣叫「孝衫」,下衣叫「孝褲兒」。兒子、兒媳還要將麻紕辮成麻辮拴在腰間。

孝衣、孝褲早在死者彌留之際就已做好。同時,還要將白布包縫在鞋面上,稱為「鞔鞋(hái),此即為孝鞋。穿戴好孝衣後,就要為死者安床、點下炕紙了。

人死氣絕後,不能老讓亡者躺在原來的炕上,否則叫「背炕板子」,對生者不利。必須要從自家的門上卸下一塊門扇或者是壽材的上蓋放在炕上,把死者移在門板或材蓋上,叫「停屍」。停屍是有方位的,多取東西方位,但死者的頭部的位置不得對準樑下,並要仰臥。

死者停好後,在臉上苫一張白麻紙,叫「苫面紙」,古代稱「面衣」。據說,給死人蒙苫面紙的遺俗來自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

勾踐聽從文種、范蠡的意見,以西施為禮求和。伍子胥力勸吳王要斬草除根,吳王不聽,還殺了伍子胥。後吳王沉湎於西施美色,驕奢淫逸,妄自尊大。

20年後,被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滅國,吳王夫差拔劍自刎。嚥氣時,自感無臉到陰曹地府見伍子胥,便讓人在他臉上蒙了一張紙。後人遂衍用成俗。

停屍後,兒女們和親人自披重孝,跪在地下,點燃長明燈俗稱「照屍燈」,同時焚燒紙錢,俗稱「燒下坑紙」。燒下炕紙其意在於以金錢賄賂閻王、小鬼放死者靈魂附體,重回人生。叩頭後,大放悲聲,嚎啕痛哭,俗稱「嚎喪」。

一邊哭,一邊說:「不要空走,要帶上錢走。」

俗傳人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魂靈兒即離體而去冥界,當然不是自願去的,而是被白無常、黑無常鐵鏈鎖去的。因為是生鬼,一路上要有許多坎坷,要遇到攔路鬼索財,要過惡狗村,闖圪針林,登望鄉臺,涉兩界河,過奈何橋,喝孟婆湯(也叫迷魂湯)等等,家人怕其辛苦,為此做了許多準備,燒下炕紙給備足了冥錢,用以買路;燒紙車用以代步;裝小餅用於給攔路狗陣餵食讓路,插倒頭撈飯竹棍是做打狗棍,點照屍燈是讓魂靈兒三天後回家看望時不使迷路。但新生鬼魂一旦喝了迷魂湯後,就不再記得人間之事了。

安好床,停好屍,點了下炕紙後,首要的是立即請陰陽先生。陰陽先生到了以後,畫了符,貼在門楣、窗框、大梁等有關地方,以防殃氣落在上面。接著便擇日子,批「殃榜」。

之後,孝子們便分了工,各自忙碌起來。主要有報孝送孝、破土打墓、請鼓匠、訂紙火、搭靈棚、砍引魂幡、請辦事人、準備肆筵等等。 訃告的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在大門外掛通天紙;一種是張貼書面訃告。

亡者停在門板上以後,孝子首先要在大門口外的一側吊上「通天紙」。通天紙俗稱「歲頭紙」,具有報喪的性質,掛上通天紙,則表示老人亡故了。通天紙是用老白麻紙摺疊,首尾相剪,連綴成鏈,寬約5釐米,長約40~50釐米長條狀。

其數量也是按歲數大小一歲一張,天一張,地一張,如果80歲死亡,則剪82張。剪好紙條後再用紅頭繩扎一頭綁上一塊黑炭,懸於大門外一側。如死者為男,通天紙懸於大門左側,如死者為女,則懸於右側。

因「臺」、「炭」音近,故俗稱黑炭為「望鄉臺」,又叫「望鄉炭」。迷信認為,亡者在肉體死亡第三日時,其靈魂還要在此停留,瞭望所有親人。古人說:

「三天不吃陽家飯,七天上了望鄉炭(臺)。」又云「屈死鬼上了望鄉臺,陰魂不散折回來。」只有這時,死者靈魂才知覺要與親人訣別。

通天紙可任行人隨意扯之或風吹掉,稱為替亡者免去陰間之罪。

書面訃告,民間稱「殃榜」、「告牌」。訃告要請陰陽先生書寫,訃告用白麻紙寫就,內容為死者的姓名、出生和死亡時間,傍列三股之內孝子名泣血叩首等字樣。另外還要註明妨、庢(音zhì,當地讀如「值」,入聲,義為妨礙、妨害)什麼屬相之人等。

末了還要寫上出殯日期。其寫法和格式如下(豎寫):

例一:不孝××× 罪孽深重 費自殞滅 禍延顯考×××公諱×××

府君 慟於×年×月×日×時壽正寢 生於×年×月×日×時 終年

××歲 不孝×××隨侍在列 親視含殮 遵禮成服 哀此訃

子 ××× ××× ×××

孫 ××× ××× ×××

忌妨四相 寅 申 巳 亥 宸考者不論

例二:民故顯考××× ××歲 稀壽一位之靈

生於×年×月×日

××年×月×日×時壽終

孤子×××攻服 孫×××泣洫稽首拜

侄子×××期服 孫×××

淺諄稽首拜

訃告寫好後,貼在用高粱秸縫製的箔子上,仍依男左女右的習慣用木釘釘在宅居大門側邊的牆上,以告街坊鄰里、親朋好友。

《穆斯林的葬禮》人物介紹,韓新月

韓新月是 穆斯林的葬禮 中的女主人公,玉王韓子奇之女,一個美麗 純真 善良的姑娘,命運坎坷,對生活仍然充滿希望,對未名湖仍然充滿期望。抗戰期間因其父與其母流落英國,互生情愫而誕新月,戰爭結束後隨父回國,與其姨媽共同生活,少年坎坷,但深得家庭寵愛,為人單純善良,外表清新淡雅,如初生之月,又如出水之蓮。...

漢族的由來 漢族為什麼叫漢族,漢族名字的由來

全球傳統以中西東劃分,龍的傳人一族的地盤區域在中土,因為中是媧皇,西是王母,東是東皇。龍的傳人時代,華夏的先祖是龍漢的漢。5000 4100年,地稱天府,又曰華陽。華夏的先祖主政中土的華陽,為部落提供共主的背書,也稱中華時代。因為先祖在五千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漢為名,所以主政華陽時,在華陽區域留...

關於漢族的,關於漢族的資料

空閒的迷茫者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 原指天河 宇宙銀河,詩經 雲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 華夏 或 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 軍事 哲學 文學 史學 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