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葬禮是怎樣的,蒙古族的葬禮

時間 2021-07-18 23:30:58

1樓:蒸粟損敵

**是牧區盛行的一種葬式,又稱野葬或棄葬。人死後,脫掉死者的舊服裝,換上新衣或用白布纏裹全身,將屍體放在勒勒車上,趕車急行,屍體掉在**,那裡就是吉樣的葬地。**後,死者的子孫一般49天內不剃髮,不飲酒娛樂,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

火葬是喇嘛教傳人蒙古族地區後出現的一種葬式。為王公貴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後所採用。普通人死後,多數不實行火葬,只有患傳染病或產婦死後,才進行火葬。

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屬揀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撤于山川、江河,有的裝入壇罐中埋葬,以示永遠悼念。土葬是農區蒙古族普遍實行的一種葬式。

內蒙古西部農業區蒙古族的土葬,與漢族大同小異。人死後(或臨終前),家人給死者更換新衣,將屍體放在木板上,用哈達罩其面,等待人殆。人殆時,屍體不能見太陽,一般在黃昏時刻,將屍體從窗戶抬出去入棺。

停放在院內,一般三至七天內出擯,東部地區蒙古族一般都當天出殯。出殯時死者的長子扛棺材大頭,其餘子孫抬小頭,有的拉在靈車上,有的一直抬到墓地。到達墳地後,用吊繩把棺材放人墓穴。

埋葬時,死者的子孫和近親,圍繞墓穴正反臺轉三圈,並用手抓土向墓穴撤去,然後大家一起剷土埋棺。老年人去世,一般全村的小夥子都來哀悼和參加葬禮。

蒙古族的葬禮

2樓:使用者名稱用

1、**

**是蒙古族的傳統葬儀,又叫明葬。野葬。**多用於貧苦牧民或下級喇嘛階層。

這一葬法,源於吐蕃。古代,藏族有人死後,要把屍體放在石碓裡搗成肉醬,跟青棵和在一起,然後撒向四方,讓鷹鷲來吃,自然也伴隨喇嘛誦經。請不起喇嘛的人,只能將屍體大卸五塊,扔給鳥獸。

蒙古族的**與藏族的**相類似。源於藏傳佛教,這種葬式的意思是:蒙古人是食肉民族,生前吃肉,死後要把肉還給禽獸。

佛教講究利他,解救芸芸眾生,可以說**淋漓盡致的表達了這種思想。人活著的時候要行善,死後靈魂要離開肉體,就將這無用的肉體作為最後的奉獻,利悅鳥獸。

其一般過程是:如果過了七個時辰,認定死者確無轉機之後,由親屬或鄰里長者操辦,剪掉頭髮,淨身後裝大白布口袋,放在特定的地方,選擇吉日良辰,由親屬放在牛車(現在西部蒙古地區多用駱駝車或者在駱駝上直接馱)上,送到偏僻荒野的特定地點,卸下屍體,頭朝北、腳朝南,周圍擺石頭作記標,急速返回,歸途不許回頭看。到家;將車扣翻,三天不動。

三日後,親屬去檢視屍體是否被飛禽吃光。蒙古人將禽獸吃屍體一事,視為屍體亡靈己經**。若死者屍體被吃光,就認為亡靈已經**,預示子孫將得到吉祥幸福;如果屍體被野獸扯食,認為死者生前做過壞事,殺牲過多,死後用自己的肉體償還野獸;如果屍身無損;則認為死者生前罪孽尚末捎除。

再去在遺骸上灑黃油、酒等,等待飛禽來啄食。蒙古人認為,屍體亡靈**的速度越快越好,越能找到轉世重生的地方。這種**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將屍體獻給動物的一種具有施捨意義的行善行為,無論是死者,還是家人都心甘情願。

蒙古習俗的葬禮習俗

3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的喪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稱**)。西部牧區常見的是野葬。人死後將屍體放在木輪車上拉著跑,直到掉下來為止。

屍體置於荒野,被狼或野鷹吃掉,死者的靈魂即可以**堂。

七天後,如果死者的屍體還在,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必須繼續請喇嘛唸經﹑向喇嘛佈施,替死者祈禱消災。火葬主要是上層喇嘛,土葬則多為王公貴族以及農區或半農牧區的蒙古人。

新中國成立後,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其喪葬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自己家族的習慣。

擴充套件資料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地區曾有過很多落後的婚姻習俗,如貴族一夫多妻﹑包辦婚姻﹑結婚前要由喇嘛唸經或求神問卦﹑重聘禮﹑搶婚、收繼婚習俗等風俗。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戀愛,自主擇偶,絕大多數家長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選擇,父母前往女方家“徵得同意”只是一種必要的程式。

2、馬頭琴是蒙古人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因琴桿上端雕一個精緻的馬頭而得名。最早的馬頭琴稱為“奚琴”或“胡琴”,起源於東胡的“奚”(即庫莫奚),清末稱作“潮爾”。演奏形式多半是獨奏,或是自拉自唱。

3、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舞蹈有馬刀舞﹑筷子﹑安代﹑馴馬手、小青馬等。通過草原馬上生活提煉而成的馬舞,造型挺拔豪邁,步伐灑脫輕盈。

4樓:海星1219是欪

喇嘛教傳入蒙古族地區後出現的一種葬式。為王公貴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所採用。普通人死後,多數不實行火葬,只有患傳染病或產婦死後,才進行火葬。

火葬法是:人死後,脫去舊衣,換上新裝,或用白綢緞裹其身,將屍體盤坐裝入3尺方形木製小轎裡,封好轎蓋。出殯時,先請喇嘛指定焚屍地點和方位。

後將裝屍小轎用車拉到曠野,親友跟隨送葬。焚屍時,在裝屍小轎周圍堆上木柴,加油點燃,並將死者生前所用或所愛之物,一併投入焚燒。同時,喇嘛為死者唸經、祈禱,願死者的靈魂儘快“**”,早日進入“極樂世界”。

火葬次日,由死者家人揀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裝入壇罐中埋葬,以示永遠悼念。

土葬是農區蒙古族普遍實行的一種葬式。內蒙古西部農業區蒙古族的土葬,與漢族大同小異。人死後(或臨終前),家人給死者更換新衣,將屍體放在木板上,用哈達罩其面,等待入殮。

入殮時,屍體不能見太陽,一般在黃昏時刻,將屍體從窗中抬出去入棺。入棺後,停放在院內,一般在3—7天內出殯。出殯時,死者的長子扛棺材大頭,其餘子孫抬小頭,將棺材放在靈車或棺罩上,運往墳地。

到達墳地後,用吊繩把棺材放入墓穴。埋葬時,死者的子孫和近親,圍繞墓穴正反各轉三圈,並用手抓土向墓定撒去。然後剷土埋棺。

**是牧區盛行的一種葬式。又稱野葬或棄葬。人死後,脫掉死者的舊服,換上新衣或用白布纏裹全身。

將屍體放在勒勒車上,趕車急行,使其任意顛簸,屍體掉在**,那裡就是吉祥的葬地。然後,車伕趕著勒勒車快速返回,直奔家中,不得回頭看。3日後,死者家屬去察看,若屍體被野狼吃掉,就認為死者已經升了“天堂”,或者已經進入“極樂世界”;若屍體完整無損,就認為死者生前的罪孽未消,對其子孫後代也是不祥之兆,於是要請喇嘛唸經,替死者仟悔,消除罪孽。

並在屍體上塗一層黃油,好讓狼早日吃掉。**後,死者子孫一般在49天內,不剃髮,不飲酒娛樂,路遇行人不寒暄,以示哀悼。

蒙古族怎樣埋葬屍體(具體點 )?

蒙古族歷史,蒙古族歷史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 逐水草而遷徙 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 草原驕子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特別是明代以來,在歷史 文學 語言 醫學 天文 地理等方面,對祖國的科學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文藝方面,...

蒙古族的歷史,蒙古族的歷史經歷

蒙古族的起源。據 史集 記載,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 額爾古納河畔山嶺 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 迭兒勒勤蒙古 蒙古祕史 和 舊唐書 記載 蒼狼...

蒙古族由來,蒙古族發源地

蒙古族發源地 蒙古族發源地在額爾古納河。蒙古族,主要分佈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遊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經濟 蒙古族早期的社會經濟主要是狩獵與遊牧,直到13世紀,蒙古族仍然有 圍獵 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