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宦者列傳序翻譯

時間 2021-06-19 18:17:43

1樓:匿名使用者

宦帖 據宋代一位名叫黃伯思的學者所指,《遠宦帖》是《十七帖》中的書信。公元332年時,王羲之在武昌擔任庾亮的軍事參謀,而好友周撫剛好從武昌轉至益州鎮守,此帖便是羲之在當時寫給周撫的一封信札。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一直都為歷代鑑賞家所爭相收藏,即使擁有尊貴地位的皇帝也不例外,據說唐太宗就曾為了《蘭亭集序》派人四處尋找,這些軼聞說明了後人對王羲之書藝的重視。

《蘭亭集序》呈現出行書的風格,而《遠宦帖》則是王羲之書寫草體的代表作品。草書約略始於漢代,因為運筆的快速,造成線條連綿暢順的形式特質,這些都可以在首行的「省別」及後端的「救命」找到視覺上的印證,如果我們再將文中「平安」二字與《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中的表現相互比較,則更容易感受到王羲之放縱於此的筆墨特性。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乃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宋黃伯思(1079~1118)以為《十七帖》中的書信,均系寫與周益州者。

按,周益州,名撫。是周訪之子,與王氏累世通家,又和陶侃是兒女姻親。(侃子瞻,娶周嫵妹為妻)書信中提到「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被認為指陶侃而言。

陶侃(二五七~三三二)於其晚年,即咸和五年(三三○)鎮守武昌,周撫即於是時至武昌,後遷建監巴東,刺史益州。也正當庾亮、庾冀鎮武昌之時。右軍於咸和九年(三三二)參庾亮軍事,時與周撫往還最密。

故此一書信當在其前後所致周撫者。

此帖首見於《法書要錄》卷十右軍書記。《宣和書譜》即稱《遠宦帖》。亦刻入《淳化閣帖》卷六;《大觀帖》、《鼎帖》、《寶賢堂帖》、《澄清堂帖》(孫承澤本)均曾刻入。

清道光間,葉志詵得王獻之《送梨帖》,將此帖一同上石。後楊守敬又刻入其《鄰蘇園法帖》中。

北宋曾入大觀,宣和內府,有大觀、宣和諸印璽,卷首徽宗趙佶瘦金書籤,上鈐雙龍方印,專用於古法書者。後曾入金明昌內府,及北燕張氏,後歸賈似道。明時曾為秀水項元汴所藏,入清由耿會侯、安岐所遞藏,曾著錄於《墨緣匯觀》,訂為唐人鉤墓本。

嗣入清內府,而未鈐內府收藏印,故石渠亦無著錄。今藏故宮博物院,曾先後輯入故宮法書晉王羲之真跡冊,《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一冊影印行世。(張光賓)

釋文: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2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人。在永平(漢明帝年號)末年開始在內宮任職,建初(漢章帝年號)時期,擔任小黃門(太監官職名)。到漢和帝即位,升任為中常侍(太監官職名),參與政事。

蔡倫有才能學問,盡心盡力,誠實謹慎,多次觸犯皇帝,陳述得失的道理。每當到了休沐的時間,都閉門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後來升任尚方令(太監官職名)。

永元(漢和帝年號)九年,監督製作祕劍(皇宮專用的劍器)以及各種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為後代製作器械的方法。自古書籍大多都編成竹簡,那些用綢緞布匹寫字的叫做紙。綢緞太貴而竹簡太重,都對人來說很不方便。

蔡倫於是想出一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讚他的才能,從此都採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

後漢書 劉玄劉盆子列傳翻譯,《後漢書 劉盆子列傳》翻譯

天鳳元年,琅邪海曲有個叫呂母的人,兒子是縣吏,犯了個小罪,縣宰就把他殺了。呂母怨恨縣宰,祕密地召集人手,計劃為她兒子報仇。呂母家中素常有錢,有數百萬的資產,於是她釀好酒,買刀劍衣服。有青年人來要酒的,都給了他們。看他們中衣冠不整的,都借給他們衣服,不問多少。幾年後,錢漸漸用完了,青年人們要報答她。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