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小說的留傳程度大於樑古

時間 2021-06-20 18:00:28

1樓:愛漂漂淼淼

為什麼金庸**的留傳程度大於樑古只能說金庸的**更被讀者接受。金庸作為武俠**這一「專案」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武俠**作

為「寫夢的文學」本不以寫實見長,其人物創造主要來自作者想象和寫作傳統,寫作傳統中的程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徵化,它不直接**於現實。而金庸**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蕭峰和阿朱這一對主角情侶。

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天龍八部」更令人蕩氣迴腸、不知肉味,才會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釀更醇香無比。而他的這種歷史處理也使得武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虛構,「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襯托,而人物的性格卻呼之欲出了。

傑出的武俠**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到如今,金庸**的流播已經衝出華人世界,走得更遠。但是,研討金庸**的藝術特色時,要一時說清卻是很難的,在這裡,我無意談論金庸**的所有藝術特色。

前輩說書人常說「花開兩朵,先表一枝」,我覺得用這一想法作為指導思想來切入金庸作品涵蓋乾坤的殿堂無疑是有效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只需要看見他的作品有多少都拍成電視劇就明白了

3樓:時時聰明的糊塗

金庸的書非常大氣,滿滿的正能量。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正義感。特別適合那些在讀大學生,他們抱負遠大,涉世未深,對於未來 國家建設抱有極大的熱情。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正能量雲集。

梁羽生的書正邪太分明,情節大多虐,曲折的合情合理又讓人感覺不對。他的書最傳統,章回體說書式的語調既是亮點又有點侷限性。

古龍**荒誕,故事離奇,武功更是近乎神話,人物也稀奇古怪,得慢慢的細品,古龍寫的是真正的人,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熊奇這些話能道出金庸作品強於古樑作品的原因吧。

金庸各部**的文學價值

4樓:流月弄影

查良鏞,bai筆名金庸du。最開始寫武俠zhi是在報紙上**

dao,從而賺取稿費和專工資維持生活。所以屬那些什麼社會學,人文學等價值是不存在的。唯一的價值就是通過他自身的天才開創了新一代的武俠**框架,打破了之前的傳統和束縛。

讓我們後一代人在茶餘飯後,休息的時候可以美美的讀上幾段逍遙、飄逸的武俠**追尋那種值得嚮往的刺激而已。

以上是我的回答,僅屬於本人個人總結。望採納!

金庸**用一句話怎麼概括?

5樓:匿名使用者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橫批 越女劍

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而橫批則為書名《越女劍

6樓:匿名使用者

飛—《飛狐外傳》(1960—2023年)

雪—《雪山飛狐》(2023年)

連—《連城訣》(2023年)

天—《天龍八部》(1963—202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2023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2023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鹿—《鹿鼎記》(1969—2023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2023年)

書—《書劍恩仇錄》(2023年)--第一部**神—《神鵰俠侶》(1959—2023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2023年)

倚—《倚天屠龍記》(2023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碧—《碧血劍》(2023年)

鴛—《鴛鴦刀》(2023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

7樓:匿名使用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的15部**的時間順序?

8樓:匿名使用者

按寫作出版時間順序:

《書劍恩仇錄》(1955 年)

、《碧血劍》(1956 年)、《射鵰英雄傳》(1957-1959 年)、《雪山飛狐》(1959 年)、《神鵰俠侶》(1959-1961 年)、《飛狐外傳》 (1960 年)、《倚天屠龍記》(1961 年)、《白馬嘯西風》(1961 年)

《鴛鴦刀》(1961 年)、《連城訣》(1963 年)、《天龍八部》(1963-1966 年)、《俠客行》(1965 年)、《笑傲江湖》(1967 年)、《越女劍》(1970 年)、《鹿鼎記》(1969-1972 年)

按故事發生時間順序:

《越女劍》 東周、《天龍八部》 北宋、《射鵰英雄傳》 南宋、《神鵰俠侶》 宋末元初、《倚天屠龍記》 元末明初、《笑傲江湖》 明、《碧血劍》 明末清初、《鴛鴦刀》 清初、《白馬嘯西風》 清、《鹿鼎記》 清 康熙、《書劍恩仇錄》 清 乾隆、《飛狐外傳》 清 乾隆、《雪山飛狐》 清 乾隆

《俠客行》與《連城訣》發生時間未知。

9樓:沈沙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完畢,宣佈就此封筆不寫武俠**。

但是我覺得你按成書順序閱讀不見得會對理清人物關係有直接的作用:)金庸**的歷史順序

一、越女劍-春秋

二、天龍八部-北宋

三、射鵰英雄傳-南宋

四、神鵰俠侶-南宋末

五、倚天屠龍記-元末

六、俠客行-明中(因為已有武當愚茶道長,故在倚天之後)七、笑傲江湖-明中(鹿鼎記:前朝有令狐沖

金庸在他自己**裡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10樓:小語文人

金庸先生最喜歡自己塑造的武俠**中的人物是《天龍八部》中的主角人物之一的喬峰。

金老以前說過一段話;

喬峰:大氣磅礴,勇猛剛健,是為闊;七歲殺人,不受冤屈,是為毒;誓不殺一漢人,是為正;義釋背叛他的丐幫長老,是為良;出手即重創雲中鶴,是為快;英雄有淚亦盡彈,是為真;杏子林快刀斬亂麻平息叛亂,是為捷;激賞段譽書呆子之爽氣,是為雅;單刀於聚賢莊應戰群雄,是為大;於客店中探得薛神醫大撒英雄帖,是為警。蕭峰的一身集有郭靖之闊,楊過之狂,張無忌之正,石破天之良,令狐沖之快,周伯通之真,黃藥師之捷,陳家洛之雅,洪七公之大,胡斐之警,不作第一人,可乎?

望採納,謝謝!~

求高人總結一下金庸先生的**風格特點

11樓:淚

金庸的武俠**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正規化意義。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

他繼承古典武俠**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先河。

金庸的人物刻畫,輕表面、重實在,沒有正面的長篇大論的描寫,卻依然塑造出一個個精彩絕倫的形象,香香公主、黃蓉、小龍女、張無忌、令狐沖„„舉不勝舉,甚至梅超風蓬頭垢面的長髮也會被人用來做形容詞。如描寫小龍女的「楊過抬起頭來,只見一隻白玉般的纖手掀開帷幕,走進一個少女來。那少女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裡,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髮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

」看了這一段,估計大家心裡便有了一個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龍女。

金庸**的結構藝術,大有大的巨集偉,小有小的玲瓏,大小均宜。傳統的章回體**有一個固定的秩序,按著時間、按著帝國的秩序,講究一個社會邏輯。而五四以後,西方文學架構的手法深入了中國文學的創作,倒敘、插敘、省略或者將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現在**裡,並在金庸**中達到一個高峰。

比如《射鵰》三部曲的巨集大、《越女劍》的小巧。《天龍八部》中有三個男主人公,一開始是段譽的故事,不知不覺轉入了喬峰的故事,然後又變成虛竹的故事,篇幅都很長,最後三兄弟結拜,三個故事交融到一起。一般的武俠**總會貫穿著的一條感情線,而金庸**往往其他的結構特色,喬峰的身世問題,一個丐幫版主忽然成了契丹人,在喬峰**自己身世的一系列事件中,他找到誰,誰就被提前殺了,留下的線索還是直指他的?

這便是偵探**的構造。

金庸**的語言藝術,通俗,淺顯,流暢,靈活生動。金庸**的語言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在各種語言中努力找著一個平衡點,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渾然不可句摘」。嚴家炎先生曾指出「金庸**的語言是傳統**和新文學的結合,相容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簡練,傳神而又優美。

」金庸語言不僅藉助白描和心理刻畫,還常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修飾手法。《雪山飛狐》中描寫胡一刀夫婦的那句話:「這一男一女啊,打個比方,那就是貂禪嫁給了張飛„„」在這裡,人物形象藉助語言的勾勒而顯得如魚得水,它喚起的想像與聯想讓讀者再也抹不去對這一對夫妻的記憶。

金庸的**風格,比較陽剛,除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屬於非常另類之外,其他角色,無論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剛強的氣質。女性角色雖然寫得色彩斑斕,個性豐富,但一般處於陪村的地位。筆鋒上,金庸有明寫,有暗藏。

絕對不把人物心理寫透,讓讀者自己去猜測去想,是比較典型的東方**的筆法。金庸的**結構巨集偉,大氣磅礴,揮灑自如。人物、歷史、武功、情節交錯有致,人物情節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儒、道、釋的思想,武打場面精彩紛呈、瑰麗無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門人。

不少**也被一次次拍成了電視系列劇。當年梁羽生比較自己和金庸,說金庸是「洋才子」,其實從金庸**來看,他的中國風還是佔了主導地位,思想上,金庸**人物中,不少最後以出家了結冤孽,這是非常典型中國士子的心態。金庸的一些西風寫法不佔主要地位。

其實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風格,只是為了更加迎合當代讀者的口味。

1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金庸的人物刻畫,輕表面、重實在,沒有正面的長篇大論的描寫,卻依然塑造出一個個精彩絕倫的形象,香香公主、黃蓉、小龍女、張無忌、令狐沖„„舉不勝舉,甚至梅超風蓬頭垢面的長髮也會被人用來做形容詞。如描寫小龍女的「楊過抬起頭來,只見一隻白玉般的纖手掀開帷幕,走進一個少女來。那少女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裡,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髮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

」看了這一段,估計大家心裡便有了一個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龍女。

第二,金庸**的結構藝術,大有大的巨集偉,小有小的玲瓏,大小均宜。傳統的章回體**有一個固定的秩序,按著時間、按著帝國的秩序,講究一個社會邏輯。而五四以後,西方文學架構的手法深入了中國文學的創作,倒敘、插敘、省略或者將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現在**裡,並在金庸**中達到一個高峰。

比如《射鵰》三部曲的巨集大、《越女劍》的小巧。《天龍八部》中有三個男主人公,一開始是段譽的故事,不知不覺轉入了喬峰的故事,然後又變成虛竹的故事,篇幅都很長,最後三兄弟結拜,三個故事交融到一起。一般的武俠**總會貫穿著的一條感情線,而金庸**往往其他的結構特色,喬峰的身世問題,一個丐幫版主忽然成了契丹人,在喬峰**自己身世的一系列事件中,他找到誰,誰就被提前殺了,留下的線索還是直指他的?

這便是偵探**的構造。

第三,金庸**的語言藝術,通俗,淺顯,流暢,靈活生動。金庸**的語言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在各種語言中努力找著一個平衡點,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渾然不可句摘」。嚴家炎先生曾指出「金庸**的語言是傳統**和新文學的結合,相容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簡練,傳神而又優美。

」金庸語言不僅藉助白描和心理刻畫,還常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修飾手法。《雪山飛狐》中描寫胡一刀夫婦的那句話:「這一男一女啊,打個比方,那就是貂禪嫁給了張飛„„」在這裡,人物形象藉助語言的勾勒而顯得如魚得水,它喚起的想像與聯想讓讀者再也抹不去對這一對夫妻的記憶。

金庸的**風格,比較陽剛,除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屬於非常另類之外,其他角色,無論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剛強的氣質。女性角色雖然寫得色彩斑斕,個性豐富,但一般處於陪村的地位。筆鋒上,金庸有明寫,有暗藏。

絕對不把人物心理寫透,讓讀者自己去猜測去想,是比較典型的東方**的筆法。金庸的**結構巨集偉,大氣磅礴,揮灑自如。人物、歷史、武功、情節交錯有致,人物情節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儒、道、釋的思想,武打場面精彩紛呈、瑰麗無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門人。

不少**也被一次次拍成了電視系列劇。當年梁羽生比較自己和金庸,說金庸是「洋才子」,其實從金庸**來看,他的中國風還是佔了主導地位,思想上,金庸**人物中,不少最後以出家了結冤孽,這是非常典型中國士子的心態。金庸的一些西風寫法不佔主要地位。

其實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風格,只是為了更加迎合當代讀者的口味。

金庸的小說為什麼要改版三次,金庸新改版的《天龍八部》結局是什麼

友夜夢 金庸的 集經歷過三次改版,第一版有北京三聯書店和廣州花城書店兩個版本,之後的 二 三版就只有花城版。第二次改版主要是一些姓名改動,如倚天中胡鐵牛該叫胡青牛,神鵰中加設甄志丙一角來 小龍女,因為歷史上卻有尹志平其人,為表尊重就改了。第三次改版主要是出於作者對 內容的推敲,最著名的就是天龍的結局...

金庸小說故事先後順序是什麼,金庸小說的歷史順序

胡道增 金庸 的時代順序 越女劍 越王句踐復國 天龍八部 北宋 射鵰英雄傳 南宋 神鵰俠侶 南宋末 倚天屠龍記 元末 俠客行 明中 因為已有武當愚茶道長,故在倚天之後 笑傲江湖 明中 鹿鼎記 前朝有令狐沖 碧血劍 五毒教於五仙教何惕守100年 碧血劍 明末 鹿鼎記 清康熙 書劍恩仇錄 清乾隆 飛狐外...

為什麼大部分由金庸古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收視率比不上亮劍雪豹之類電視劇的收視率呢

1.改的實在太爛,樓主可以去看 等 看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跟電視劇對比一下,會發現不少情節跟原著或者樓主自己想的不一樣大發了。正應了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2.理解錯誤,樓主請注意 金古電視劇都是 改成真人,雪豹亮劍則有點像是照著劇本寫的 可能由於地區原因,上市時,電視劇播的已經差不多了 3.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