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的故事概括起來

時間 2021-06-02 04:41:04

1樓:的人

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平定南方後,「振旅還京師,賜援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如此受到漢光武帝的禮遇,功勳卓著的將軍府上,其門楣之赫赫揚揚,闔府之無限榮光,家人之春風得意,子弟之耀武揚威,當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馬援還在率部於交趾浴血戰鬥時,對於洛陽城裡的一切動態,無不在關注之中。尤其對他的兩位侄少爺關心備至,在洛陽跟什麼人來往,在什麼地方吃喝玩樂,說些什麼不三不四的話,都瞭解得一清二楚。看來,他部隊的情報系統很有效率,在首都的眼線撒得很廣。

雖說他是職業軍人,但政治意識很強。他擔心小兒輩的愚蠢,毀了他一生名節,敗了他馬家的名聲。

古往今來,出身於**顯宦,豪門貴族的年輕人,我們如今統稱之為「**子弟」的新生代,好樣的當然不少,但差勁的同樣也不少。若是行止不檢、作風不正、品德不佳、名聲不好,而又不知檢點,不自收斂,不加節制、不善反省的話,則必囂張;囂張過甚,則必猖狂。馬援擔心的是他的侄子闖禍生事,連累家門。

於是,就有這封很有名的《誡子侄書》。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他還告誡他倆,除了不要亂說八道,信口雌黃外,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也應該有個選擇。

「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士,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龍伯高,杜季良,顯然都是洛陽城裡年輕人圈子裡的活躍分子,自然也是馬援之侄馬嚴、馬敦的朋友。《後漢書》說馬府的這哥兒倆:「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詳細情況未有交待,不敢妄擬。

但從後來發生的一起案件看,這些年輕人,包括樑鬆、竇固等等地道的皇親國戚,肯定仗勢恃寵,走馬放鷹,耽於安樂,言不及義,大概很遭一般幹部和普通百姓的嫉恨。當馬援這封《誡子侄書》驛傳到洛陽後,立刻被人抓住大做文章,一下子就把那個杜季良給告了,說他「為行浮薄,亂群惑眾,伏波將軍萬里還書以誡兄子,而樑鬆、竇固以之交結,將扇其輕偽,敗亂諸夏。」這兩位比馬嚴、馬敦要牛皮得多的貴公子,只好在宮闕的石階上,拼命磕頭求饒,直到腦袋瓜子磕出大包,磕出鮮血,漢光武帝才開恩,免於處分,放了他倆。

估計他們抱頭鼠竄出來後,必然要埋怨馬氏兄弟,看你叔叔火上澆油,做的好事。而馬嚴、馬敦,若無這封家書的有言在先,牽涉到案子裡,劉秀怕就不會從輕發落了。

馬援這封信,雖使他的侄子倖免於禍,但讓我們感到奇怪的,這個教導別人謹言慎行,律求自身的老前輩,最終也還是壞在了他自己所批判過的:「好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的「此吾所大惡也」上面。《後漢書》在他的列傳後邊,做了個小結,其實也是替他感嘆:

「然其戒人之禍,智矣,而不能自免於讒隙。豈功名之際,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惑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

」這番話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援自還京師,數被進見,嫻於進對,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輔長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觀聽,自皇太子,諸王侍聞者,莫不屬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嘗言:

『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每有所謀,未嘗不用」;「為人明鬚髮,眉目如畫」,風度非凡,那將帥氣勢,威武依舊,連劉秀也忍不住讚賞:「矍鑠哉是翁也」。

不知是這一份殊榮,尊崇,恩渥,褒譽,起到了酒精的麻醉作用,使伏波將軍暈暈乎乎了呢?還是他上了年歲以後,記憶力的減弱,早已忘記曾經殷殷告誡別人的諍言?

後來,他出徵,文武百官,祖道餞行,這本是皇帝賞你的恩寵,你就享受你的光榮得了,用得著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樑鬆、竇固這兩位皇親國戚嘛?他停下馬,教導他倆:「凡人為貴,當使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賤,居高堅自持,勉思鄙言。

」這番話,用百姓的語言直說,就是:你爬得再高,也有可能栽下來,你要想不跌得頭破血流,你只有好自為之。這話當然也不錯,而且相信這老將軍是絕對的善意,可在這樣盛大隆重的禮儀場面當眾講出來,那肯定就是羞辱人了。

又有一次,他病了,樑鬆來探望,「獨拜床下,援不答。鬆去後,諸子問曰:『樑伯孫帝婿,貴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憚之,大人奈何獨不為禮?

』援曰:『我乃鬆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最後,正是這個恨不死他的樑鬆,使得他兵敗削爵,死無葬身之地,落了個很慘的下場。當然,並不是小人之不可得罪,身為軍人,連最起碼的戰略戰術也不顧,盲目地發起攻擊,打蛇不死,反遭蛇咬,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宋人陳亮在《酌古論二》裡,談鄧禹的一番話,用在馬援的結局上,最為貼切了。「語曰:『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嚐盡心於垂成之際也。

」因此,套用一位偉人的話,一個人保持清醒不難,難在一輩子保持清醒。對於上了年紀的老者來說,這也可算是一句值得引以為訓的箴言。

2樓:愛暴走的大熊貓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為「馬伏波」。

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後於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樑鬆誣陷,死後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遣使追諡忠成。

翻譯《後漢書 馬援》,《後漢書 馬援傳》的翻譯

後漢書馬援傳 馬援字文淵,是扶風茂陵人。十二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年齡很小的時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輩的兄弟都覺得 小小年紀就有很大的志向 驚奇。後來到隴漢地區遊學 古代通過去外地尋訪師友增長本事 常對朋友們說 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 困頓反而更加堅持,年齡越大越有壯志雄心。起初 早先,指馬援從軍生涯的早期...

馬與人的故事,關於馬的故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 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

驢和馬的寓言故事,馬和驢的寓言故事

東輝龔夢秋 馬和驢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本該互相幫助,否則夥伴倒地身亡,擔子就會加在自己身上。伊索寓言中馬和驢的寓意是什麼? 椰璐 馬和驢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本該互相幫助,否則夥伴倒地身亡,擔子就會加在自己身上。窮人就像是寓言中不堪重負的驢,富人則像是負擔很輕的馬。如果富人不及時幫助一下窮人,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