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為何要剃髮,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

時間 2021-06-04 17:40:52

1樓:匠欣獨運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裡,王子喬達摩·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佈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

和尚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髮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

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2樓:小琴

根據佛制,剃髮、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資格的必要條件。剃髮染衣的用意是為了捨棄美好裝飾,實行樸素無華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鬍鬚,但我國有一部分僧人留須,他們認為出家時應剃鬚,此後可以留。

南方國家的僧人則一律不留須。至於受戒並不需要在頭頂上燒戒疤。除漢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沒有燒戒疤的規矩。

這可能與《梵網經菩薩戒本》燃身供養之說有關。唐朝已有煉頂(以艾燃頂)的習俗,這個習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據說是在元代。當時異族統治者想借以識別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民眾逃到僧眾裡面去。

這話尚待查考。

3樓:

和尚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

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

4樓:醉消魂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所以都剃度。

剃度,佛教出家侶僧剃髮受戒的一種儀式,佛教認為剃髮出家是接受戒條的一種規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顧況《虎丘西寺經藏碑》:「叔諱七覺......

神龍初,八歲剃度,萬會一覽,學際天人。」《舊唐書·高祖記》:「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託號出家。

擴充套件資料

據說起源於元代,當時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項,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為終身之誓。這樣一個小小的發明,後來居然悄悄地流傳開來,並且世代傳襲下來。這當然是一種殘害身體的陋習,是漢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產。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裡,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佈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

和尚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髮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

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5樓:愛

剃度,落髮就是要破除紅塵間的煩惱,以示六根清靜。

佛家真正的出家人是要剃光頭的,首先,因為佛家把頭髮說成是「三天煩惱絲」,也就是說,出家的和尚剃光頭是為了表示去除世俗的煩惱。這些煩惱包括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等等,把頭髮剃掉,代表著出家修行必須要將這些煩惱統統斷除。

佛教戒律規定,凡年滿七歲的兒童或其他年齡的男女,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受與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經過一段寺院生活的實踐,修行者要求剃度,徵得寺中主要執事僧和主持僧的同意,便可舉行剃度儀式。由某執事僧或主持僧作剃度師,剃除鬚髮,披上僧衣,成為未受沙彌十戒的「形同沙彌」。

按照《剃度沙彌正範》,剃度儀式有導引、啟白、請師、開導、請聖、辭謝四恩、懺悔、灌頂、剃髮等程式。

僧人落髮,起源於佛陀時代。據佛傳說,悉達多王子逾牆出走以後,便以利劍自剃鬚發併發誓說:「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習障。

」煩惱習是修持中基本斷除煩惱後殘留的習氣,煩惱障則指擾亂身心,不能專心修道的種種障礙。悉達多的斷髮言誓,為後世佛教徒所效法。從形式上講,這是出家人區別於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徵;從實質上講,它體現了出家人斷除煩惱的堅定決心。

按佛門規定,剃度招徒是子孫寺廟的事,十方叢林的住持、班首、執事和普通僧眾,都不得招收徒弟。十方叢林清規明文規定:住持方丈並法眷人等,不得招徒削髮,如違逐出。

私收徒眾,不許共住。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產生派系,妨礙僧團的和合。在現代的叢林,上述規定沒有嚴格執行,有的十方叢林也招收徒眾,其條件有:

一般要求為年滿十八週歲的未婚青年;本人申請,家庭同意,身體健康,六根具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對於佛教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並須一名佛教徒作為介紹人。

發願出家的男女青年,要在寺廟見習一年以上時間,因緣成熟後,才由住持或住持委派其他僧人為其剃度。剃度的儀式也不如過去繁冗。而且,剃除鬚髮是由理髮師一次完成。

剃度師只是拿起剃刀,一邊念剃髮法語,一邊象徵性地剃一下。

資料拓展:

剃度,佛教出家侶僧剃髮受戒的一種儀式,佛教認為剃髮出家是接受戒條的一種規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顧況《虎丘西寺經藏碑》:「叔諱七覺......

神龍初,八歲剃度,萬會一覽,學際天人。」《舊唐書·高祖記》:「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託號出家。

6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據說在古代印度對罪情比較嚴重的犯人,就是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個懲罰的方式就是把他的頭髮去掉。所以在印度一般人是留著長長的頭髮的,包括他的這些苦行的人,頭髮都會非常長,都不會輕易的剪頭髮,而在當時的人們認為,如果誰的頭髮被剃掉了,他會是認為是自己的奇恥大辱,這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難道古印度認為和尚都是犯了罪行的人嗎?

原來,印度佛陀就是為了捨棄這種--我是一個高貴的人,讓你覺得頭髮非常莊嚴,捨棄這種驕倷之心,所以他在出家的時候是自己拔下利劍剃除了自己的鬚髮。後來佛教也把剃髮代表斬斷煩惱。所以說這個出家把剃髮作為一個標誌是有它的特殊的內涵的。

所以現在但凡叫出家還是要看看他有沒有剃度,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更是如此。我們常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有些扮演比丘尼,我們俗語所謂尼姑,她們會頭上留著長長的頭髮,或者說做一個帽子把這個頭髮遮起來,還留著鬢角,這一看就非常不專業,因為沒有不剃頭髮的比丘尼。如果有哪一個比丘尼說是可以不剃頭髮,基本上可以判斷這個人肯定是個假的。

所以說剃髮應當是出家和在家之間從外形上的比較重要的區別。當然還有染衣,就是看穿不穿袈裟這些,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標誌。

7樓:深知我的小情緒

和尚剃光頭的說法有三種:

一、象徵剪除煩惱,消除舊習。剃去頭髮,希望能排除人世一切之煩惱。後來佛教也把剃髮代表斬斷三千煩惱。

二、剃髮表示去掉驕傲怠慢之心,《智度論》第四十九說:「剃頭著染衣,持缽乞食,此是破驕慢法」。

一旦驕傲自滿,將成為修行的障礙。至於和尚頭上的戒疤,通常認為是在元朝時出現。

三、剃髮也是為了區別於其他教派,營造一種儀式感。據記載,「佛制半月剃髮」即半月剃一次頭頭髮。

佛教剛傳到中國時,和尚出家沒有別的傳戒儀式,只要剃掉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出家了。

拓展資料: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高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槃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原來是從印度梵文而來,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

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在印度,佛教分為四眾,出家者稱為「比丘、比丘尼」,在家者稱為「優婆塞、優婆夷」,而「和尚」一詞是百姓對比丘的理解。這樣一來,本來是毫不相干的詞,被百姓這樣一理解,就又有了特殊的意思。

即和尚是指:也就是說只有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僧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和尚」。宋代以後,老百姓分不開比丘、沙彌、長老、法師等稱謂,所以將佛教出家的男眾統稱為「和尚」,區別於**佛教的「喇嘛」。

8樓:匿名使用者

歸納起來有三個意思:第一,象徵剪除煩惱、消除舊習。按照佛教的說法,頭髮是人世煩惱和錯誤習氣的象徵,剃去頭髮就是剪除煩惱、消除舊習。

唐代詩人王維在《為舜ê^黎謝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一文中說:「覆其慚愧之衣,落其煩惱之發。」意思是說:

穿上袈裟,時時有慚愧謙虛之心,剃去頭髮,希望排除人世一切煩惱。

第二,表示去掉驕傲怠慢之心。《智度論》第四十九說:「剃頭著染衣,持缽乞食此是破.x(同驕)慢法。」

第三,為區別於其他的教派。「佛制半月剃髮」。印度的教派很多,人們一見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佛教初入中國時,和尚出家沒有別的傳戒儀式,只要剃去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就可以了。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剃度,佛教出家侶僧剃髮受戒的一種儀式,佛教認為剃髮出家是接受戒條的一種規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顧況《虎丘西寺經藏碑》:"叔諱七覺......

神龍初,八歲剃度,萬會一覽,學際天人。"《舊唐書·高祖記》:"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託號出家。

和尚為什麼要過午不食?佛教僧人為何過午不食?

所謂的過午不食,是佛陀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確的說法叫 不非時食 也就是說不能在規定許可以外的時間吃東西。這個時間就是在太陽到正中午後,一直到次日黎明,這段時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但是身體有特殊需要的除外 例如病人 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點,是以太陽昇到正中天為準。佛教認為 清晨是天食時,即...

人為何要工作,人為什麼要工作

1如果愛就深愛 人為什麼要工作呢?這是因為 一,工作是生存的需要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創造性的提出了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他把人的各種需要分為五個層次,依次序上升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馬斯洛這一理論,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生理需要是人的各種需要中最基本 最強烈...

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為何要討好別人

追風的社會青年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有類似的感覺,當你有衝突時,你總是將錯誤的原因歸咎於自己,如果我再努力一點,她會更喜歡我嗎?或者,如果我不真誠地道歉,他還是不會原諒我,與此類似,他們實際上是在自欺欺人,在完善他人,我們普通百姓總是在努力使事情成真,而且在我們眼中特別成功的人也是如此,在心理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