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中是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成語分別是哪些

時間 2021-06-07 05:46:51

1樓:匿名使用者

談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談修身做人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樓:小周春燕

不恥下問

溫故知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求知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習方法:溫故知新

修身做人:三省吾身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和社會現象,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我認為這個成語不是很多,自己總結吧

4樓:付家豪的

不亦樂乎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樓:楊小宥

學習方法:溫故知新 修身做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求知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樓:檸檬味±窒息

溫故而知新;吾日三醒吾身..........

《論語》十則中是求知態度 學習方法 修身做人的分別是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求知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8樓:

求知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強調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 或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強調對知識的態度)

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或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注意,你給的題目對句子的要求太少,因此答案有很多,總的說,限定的詞語越多,答案越惟一.

具體的答案,還要根據題目巧妙應對.

9樓:利物普必勝

10 《論語》十則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0樓:寒若冰雪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十則中求知態度 學習方法 修身做人的句子

11樓:

1、關於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孔子讚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

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

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於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裡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

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時,孔子提倡和讚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2、關於學習的方法.

孔子在和**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於實踐.

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

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鑽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

孔子說:「**,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孔子還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

」(《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麼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可見「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修身」、「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

」(《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於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

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孔子說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

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

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

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那麼孔子為什麼強調做人要全面發展呢?這裡體現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泰伯》)即: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可以堅定人的情操,**可以促進人們事業的成功.所以,對於個人修養來說,全面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幾句關於做人的語句  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  2.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子曰: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子曰: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5.子曰:

「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中求知態度有哪些?學習方法有哪些?修身做人有哪些?

12樓:

求知態度的有:

1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學習方法的有: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3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修身做人的有: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論語十二章》從文中找出求知態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

13樓:半路遇到狗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道德修養】

【方法】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纖攔歲者而改之

【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修養】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衡鏈「不患人毀睜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潮潮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

論語十則翻譯l,論語十則全文翻譯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論語十則 原文 加解釋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

論語十則的重點詞解釋,論語十則重點實詞

1 論語十則中的實詞 虛詞。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56362 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 代詞 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