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簡介,侗族歷史名人介紹,侗族名人有哪些

時間 2021-07-20 14:39:05

1樓:匿名使用者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湖南省及廣西省交匯處。根據2023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侗族人口數為2960293。

侗族的名稱,最早以"仡伶",見於宋代文獻。明、清 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侗族。民間多稱"侗家"。

侗族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分南、北部兩個方言。原無文字,沿用漢文,2023年設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現在大部分通用漢文。

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木。林業以產杉木著稱。以生產魚粳稻為主,善用稻田養魚。

有自己的民間戲曲——侗戲。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標誌。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

三江著名的程陽風雨橋,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橋上建有五座多腳寶塔,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橋樑結構不用一根鐵釘,只在柱子上鑿穿洞眼銜接,斜穿直套,結構精巧,十分堅固,令人歎為觀止.

侗族的簫與笛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藝術

侗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美譽。侗族詩歌的韻律嚴謹,題材廣泛,情調健康明朗,比喻生動活潑。其中抒情詩歌優美細膩,真摯熱情。

;敘事詩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長,是侗族民間文學的一項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詩歌歌詞多以人類起源、民族遷徙和習慣法為題材,具有史料價值。以《珠郎娘嫫》、《莽歲》、《三郎五妹》等流傳最廣。

**曲調既多又美。一領眾和、多聲合唱的“大歌”聲音巨集亮,氣勢磅礴,節奏自由。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語稱ki212,俗稱牛罷腿)伴奏而得名,曲調歡快流暢,為侗族所特有。

民間的故事傳說,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表現手法富於浪漫性,體現了侗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戰勝**的善良願望。侗戲是由原有的敘事說唱發展起來的,始於19世紀初,相傳是黎平侗族吳文彩(約1798~1845)所創。臺步簡單,動作純樸,曲調唱腔多樣。

演唱時,用胡琴、“格以琴”伴奏,擊鑼鈸鼓鬧場,著侗裝,不畫臉譜,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侗族民間舞蹈,有“哆耶”、蘆笙舞和舞龍、舞獅等。“哆耶”是群眾性的集體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牽手搭肩,圍成圓圈,邊走邊唱。

蘆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蘆笙邊吹邊舞的集體舞蹈。樂器除上述者外,還有侗笛、嗩吶等。手工藝品有挑花、刺繡、彩繪、雕刻、剪紙、刻紙、藤編、竹編。

刺繡是侗族婦女擅長的工藝,她們有服飾上刺繡各種圖案花紋、人物、禽獸、花卉、草蟲,形象生動,色彩絢麗而調和。銀飾有頸圈、項鍊、手鐲、耳環、戒指、銀簪、銀花。紡織品有侗錦、侗帕、侗布。

先用靛染,後塗蛋白的“蛋布”,顏色鮮亮,為侗族固有衣料。

侗族擅長石木建築,鼓樓、橋樑是其建築藝術的結晶。鼓樓為木質結構,以榫頭穿合,不用鐵釘。有

三、五層以至十五層,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飛閣重簷,形如寶塔,巍峨壯觀,是族姓或村寨標誌,也是公眾集會的議事場所。風雨橋是石墩木橋,長廊橋道,橋亭重瓴聯閣,雄偉壯麗,以三江縣的程陽橋最負盛名,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

風俗習慣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男子裝束,近城鎮者與漢族無異,唯邊遠山區略有差別,穿右衽無領短衣,著管褲,圍大頭帕。有的頭留頂發。

婦**束各地互有差別,有著管褲、衣鑲託肩、釘銀珠大扣、結辮盤頭者;有衣長齊膝、襟邊袖口褲腳有滾邊或花邊、挽盤發者;有著大襟衣、大褲管、柬腰帶、包頭帕、挽頭髻者;有著對襟衣、襯胸布、圍褶裙、系圍腰、著腳套或裹綁腿、髻插銀椎者;有寬袖大襟、衣滾繡有龍鳳花卉、長裙過膝,梳盤發者;也有著漢裝者。一般都喜歡戴銀飾。

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則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幹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

“月也”,是這一村群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閒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鹹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曆3月3日或2月2日彙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衝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樹、巨石、水井、橋樑均屬崇拜物件。以女姓神“薩歲”(意為創立村寨的始祖母)為至高無上之神,每個村寨都建立“薩歲廟”。以雞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測定吉凶。

侗族的節日以春節、祭牛神(農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節(農曆七月間)較為普遍。有些地區還有***或十一月過侗年。由於民族之間的交往,侗族還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

3樓:匿名使用者

侗族,自稱為“幹”或“更”或“金”。有些地方被稱為“金 佬”、“金絞”、“金坦”。漢族稱之為“侗家”,苗族稱之為“呆故”,新中國成立後稱為侗族。

侗族地區的古代居民,據史書記載, 秦朝時稱為“黔中蠻”;漢代時稱為“五陵蠻”或“五溪蠻”;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僚”;唐朝時稱為“僚”,又稱為.“僚許”或 “烏滸”;宋朝以後分別稱為“仡佬”、“仡伶”、“仡悅”、“仡僂”、苗、瑤等等;明代稱為“峒(硐、洞)人”或“洞蠻”;清代稱為“洞苗”、“洞民”、“洞家”,或泛稱為苗。總的來說,歷史上的這些不同稱呼,是否專指一個民族,一時間難以斷定,但可以認為:“仡伶”是侗族的自稱,“峒人”或“侗家”則是漢族對侗族的稱謂。

侗族屬古“駱越”的一支。《晃州廳志》說;“廳治東接龍標,西馳駱越。”晃州(新晃)之西,即今之玉屏、岑鞏、鎮遠,嶺南則是三穗、天柱、錦屏等地,可知這一地區為“駱越”所居。

《三江少數民族概況》說:“侗族女子,熱天喜沐浴,每至黃昏,丁作之餘,結隊到溪邊卸衣裙入溪浴,歡聲溝谷,上下游泳,雖有男子,不相侵犯。”

對於侗族的族源問題,有來自江西之說:即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不少江西籍的漢人,因戰亂或不堪忍受封建統治者的剝削壓迫,便遷入侗族地區。到了明代,朱元璋為了鞏固地方政權,加強封建統治,除沿襲元代舊制,以“隨軍有功”人員任長官司而外,還在侗族地區安屯設堡,“撥民下寨”,對侗族人民進行軍事統治,而這些人大都是來自江西吉安府的漢人,據《黎平府志》記載;當時府屬的潭溪、新化、洪洲、歐陽、隆裡、亮寨、中林、古州,湖耳、三朗等地,計有正副長官司十五人,籍隸江西者十三人,其中又有十一人是太和縣的。

另據調查有李、吳、石、陸、慄、歐等六個姓氏,都說自己的祖先來自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或太和縣。但是如今這些人無論在服飾、語言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均與附近侗族相同。這種民族間的相互融合是必然趨勢。

因此,侗族先民來自江西的說法,實際上是一次人口遷徙、民族融合的反映。在明代,不僅湘黔桂交界地區有侗族,而且嶺南梧州一帶亦有侗族分佈。

4樓:房志佟佳瑛

侗族族名

公元6-9世紀在今侗族居住地的專管少數民族的州對所轄地區稱“峒”或“溪洞”。這是管理少數民族的行政單位,並加以編號。現在該地區的一些村寨仍叫“洞”。

此名慢慢變成對他們的稱呼,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侗族”。

人口分佈

截止2023年侗族人口總數為251.401萬人。

分佈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交界地區。

歷史由來

侗族**於秦漢時期的“駱越”(“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來居住在廣西梧州一帶,後來一部份向東移動到貴州、湖南一帶;另一部份移至廣西定居下來。12-13世紀,江南一些漢族人因亂戰而遷到侗族地區;14世紀,從江西遷移來大批的漢族農民;14世紀末,又在侗族地區屯軍,軍人多為江西籍的漢族人。

以上這些移民和屯軍,以後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語言文字

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兩方言區,但差異不大。現在多數人能說漢語,有的地方完全說漢語。

侗族原來沒有自己的文字,2023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但沒推行起來,現在基本通用漢語。

侗族歷史名人介紹,侗族名人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粟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大將。

王天培:北伐名將。

楊至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楊伯濤:抗日名將,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十八軍軍長。

龍大道:革命烈士,中共早期高階幹部,上海工人運動負責人之一。

6樓:不曾明瞭

粟裕(2023年-2023年),原名粟多珍,侗族,生於湖南會同,開國十大將之首。

王天培(1888-1927),字植之,侗族,貴州天柱縣人。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北伐名將。

楊至成(2023年—2023年),貴州三穗人,侗族,開國上將。

泰山歷史名人的簡介,泰山歷史名人的簡介

聽風之小豬 泰山歷史名人介紹 1 孔子游泰山 相傳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多次登泰山,孟子 有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記載。據儒家經典 禮記 載,孔子在泰山見到有個婦人在路邊哭泣,便讓學生子路問其緣故,婦人說 從前我公爹被虎傷害了,丈夫又死於虎口,如今,我兒子又這樣送了命,孔子問 為什麼不搬走呢?婦人說,這...

侗族人民為何,要在正月舉辦抬棺人這一節日?

這就是他們本民族給這種人舉辦一種節日,然後讓好運跟隨著他,就是一種祝福他們的意思。實際上棺材也就是升官發財的意思,所以說在這一天舉辦這一節日,就是為了有好運降臨在自己頭上。估計是要驅邪的意思,也是他們一個傳統的節日,正月舉辦這個節日是能夠驅邪的。肯定是覺得抬棺人是一個不容易的職業,想要讓他們感到欣慰...

青島歷史簡介,青島的歷史名人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6000年以前,這裡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 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琅琊臺。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 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 祀神人於交門宮 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