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山水畫的共同特色是什麼,有哪些代表畫家和代表作

時間 2021-08-11 16:52:27

1樓:的人

南宋山水畫則受宮廷畫院畫風的影響,追求細節真實和詩意表達。“畫面的詩意追求開始成了中國山水畫的自覺的重要要求。

”“這裡不再是北宋那種氣勢雄渾邈遠的客觀山水,不再是那種異常繁複雜多的整體面貌;相反,更經常出現的是頗有選擇取捨地從某個角度、某一區域性、某些物件甚或某個物件的某一部分出發的著意經營,安排位置,苦心孤詣,在對這些遠為有限的物件的細節忠實描繪里,表達出某種較為確定的詩趣、情調、思緒、感受。”

詩意追求使畫面沒有流於庸俗和呆板,細節真實則使畫面沒有流於空疏和抽象。“北宋渾厚的、整體的、全景的山水,變而為南宋精巧的、詩意的、特寫的山水,前者以雄渾、遼闊、崇高勝,後者以秀麗、工緻、優美勝。兩美開峙,各領千秋。

”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關仝和范寬;逐步過渡到“清潤可愛”的小景山水,以貴族畫家王詵、趙令儴為代表,同時也出現繼承五代董北苑(源)巨然的平淡天真“江南畫”的米家山水等(米氏父子,江貫道);到南宋的空靈簡率的“邊角”山水,即以南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一角),夏圭(夏半邊)為代表。中間也有繼承唐青綠山水的王希孟和趙伯駒。

2樓:世界靜音了時代

南宋院體山水畫重理法、重質趣、重寫實。早期山水畫“水不容泛”“人大於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已有所發展,畫中有符合自然規律的山水營造特點,空間處理得當,峰巒參差有致,樹木、山石、屋宇處理合度.《畫鑑》又云:

“董源得山水之神氣,李成得體貌,范寬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為百代師法。”三家對自然的理解各具其趣,風格各異

宋代的山水畫多用絹,鉤勒精細,刻畫嚴謹,用墨則層層渲染,凝重恬靜;兩宋山水,從風格來說,北宋的秉承五代以來北派“大山大水”,進一步發展出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高遠”以及煙林清曠氣象蕭疏的“平遠寒林”,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關仝和范寬;逐步過渡到“清潤可愛”的小景山水,以貴族畫家王詵、趙令儴為代表,同時也出現繼承五代董北苑(源)巨然的平淡天真“江南畫”的米家山水等(米氏父子,江貫道);到南宋的空靈簡率的“邊角”山水,即以南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一角),夏圭(夏半邊)為代表。中間也有繼承唐青綠山水的王希孟和趙伯駒。

3樓:醜承業

兩宋山水,從風格來說,北宋的秉承五代以來北派“大山大水”,進一步發展出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高遠”以及煙林清曠氣象蕭疏的“平遠寒林”,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關仝和范寬;逐步過渡到“清潤可愛”的小景山水,以貴族畫家王詵、趙令儴為代表,同時也出現繼承五代董北苑(源)巨然的平淡天真“江南畫”的米家山水等(米氏父子,江貫道);到南宋的空靈簡率的“邊角”山水,即以南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一角),夏圭(夏半邊)為代表。中間也有繼承唐青綠山水的王希孟和趙伯駒。

說說南宋山水畫的特色。南宋四家及其繪畫特點

4樓:

宋代的山水畫多用絹,鉤勒精細,刻畫嚴謹,用墨則層層渲染,凝重恬靜;兩宋山水,從風格來說,北宋的秉承五代以來北派“大山大水”,進一步發展出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高遠”以及煙林清曠氣象蕭疏的“平遠寒林”,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關仝和范寬;逐步過渡到“清潤可愛”的小景山水,以貴族畫家王詵、趙令儴為代表,同時也出現繼承五代董北苑(源)巨然的平淡天真“江南畫”的米家山水等(米氏父子,江貫道);到南宋的空靈簡率的“邊角”山水,即以南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一角),夏圭(夏半邊)為代表。中間也有繼承唐青綠山水的王希孟和趙伯駒。

5樓:111順其自然

在南宋,“以小觀大”成為院畫家們創作和觀者欣賞的最主要方法,它是“邊角之景”的繪畫形式在美學思想上的反映。此時的“小”已經不是體積被縮小的全景山水的個體,而是一個濃縮的點,是畫家深入觀察和深刻認識物件後提煉而出的點,並由此點作為物象之靈魂、意境之視窗。所以,南宋山水畫的創作不再是著眼於高山大川的恢巨集和博大,而是轉向了物象本身的內在生命和意蘊。

這大大增強了南宋繪畫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徵性,並且能夠寡中見眾、內中見外、近中見遠、物中見情。中國畫學熱衷於“小”的趣味,在南宋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其實這種“以小觀大”的美學思想,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十分成熟。北宋畫院中考察畫家的題目和標準,如“深山藏古寺”、“踏花歸去馬蹄香”、“竹鎖橋邊賣酒家”、“萬綠叢中一點紅”等,都充分表現了以“小”表現“大”、以“此”表現“彼”、以“有限”表現“無限”、以“所見”表現“所想”的藝術取向和價值追求。這些詩文性的表露,更蘊含的哲理性的思索,證明北宋畫家早已具備了處理“邊角之景”繪畫布局的能力。

南宋山水畫風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它是與區域性特寫的“邊角之景”一脈相承的。前者是由後者帶動的產物,是順應了後者的形式變化而出現的技法改革。“邊角之景”使得視角上從“以大觀小”變為“以小觀大”,視覺上從“遠觀其勢”變為“近取其質”。

如此以來,對山勢的表達轉變為對石質的描繪,包括其他草木等物,在畫面上都要從朦朧的“勢狀”向切實的“質感”轉變。從前的那些雨點皴、披麻皴、雲頭皴、拖泥帶水皴等便不再適於這種表現,於是清剛利爽的大斧劈皴便應時而生。特別是當邊角之景和區域性特寫從扇面小形制迴歸到長卷、立軸的大畫面上,這進一步放大和凸顯出山石等物堅硬、凝重的質感,大斧劈皴的側筆猛掃,鋒芒畢露,恰能實現畫面所需要的質感效果。

有的人認為剛猛的“大斧劈皴”產生於南宋愛國畫家沉痛悲壯、慷慨激烈的情感,這種相似的政治經歷在明末清初也曾發生,但是以漸江、石溪為代表的眾多畫家並不青睞大斧劈皴。所以,不僅從政治學角度解讀邊角之景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從政治學角度解讀大斧劈皴同樣是值得懷疑的。

由上述方面可以看出,南宋山水之“變”是順應藝術發展的規律而自然發生的,其條件早在前代就已經充分鋪就,並且在一些繪畫作品中初露端倪。這種繪畫風格並不是特殊的時代產物,更不是“殘山剩水”的政治寫照。一方面,團扇扇面的形制對“邊角之景”的形成具有規範和約定作用;另一方面,花鳥題材的繪畫對“邊角之景”的形成具有示範和誘導作用。

兩者同時在宋代興盛開來,相互促進發展,又共同促進山水畫“邊角之景”的形成。不僅如此,北宋時畫家便具備了“以小觀大”藝術思想和表現能力,“邊角之景”的出現可謂水到渠成。“邊角之景”又帶來了“大斧劈皴”,一個整體的南宋山水畫風貌也就出現在中國美術史的畫卷裡了。

蘇漢臣和他的師傅劉宗古都擅長畫人物畫,他特別長於畫兒童,就現在所知,他的作品多是年畫性質的一類時令招貼畫,其內容則是風俗的描寫。

細緻的描寫小商販和他的商品,表現出對於日常瑣屑事物的興趣的《貨郎圖》,描寫宋代稱為“五花爨弄”的一種戲曲表演的《五瑞圖》,彙集兒童各種遊戲而同時在畫面上的《百子嬉春圖》都是年畫性質的繪畫。和《百子嬉春圖》內容相同的《重午嬰戲圖》是適應端午節的需要的。另外也有適應重陽節的一種兒童題材畫。

兒童的題材在宋代風俗畫中是很常見的。

南宋山水畫的特色?

6樓:理智的精神病人

代有很大擴充套件,人物畫中宗教寺觀壁畫雖仍具一定規模,特別是道教繪畫由於宋王朝對道教的提倡而有所發展,但石窟藝術已呈明顯衰退之勢,寺觀壁畫中為適應市民趣味,描繪生活形象及熱鬧場面的內容佔了重要位置。山水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朝著廣度和深度發展,名師巨匠輩出,成為後世楷模。經史題材的人物畫流行於時。

但人物故事畫和風俗畫得到了高度發展。肖像畫已普及於社會上。版畫除佛教經卷影象外,還用於經史著作,如《烈女傳》等,科技書籍如《營造法式》等及圖譜、畫譜如《梅花喜神譜》的插圖,並已有獨幅版畫出現。

尤其是以雕版印刷年節需要的年畫,更使版畫普及深入民間。

宋代的山水畫多用絹,鉤勒精細,刻畫嚴謹,用墨則層層渲染,凝重恬靜;元代山水畫多用紙,利於幹筆皴擦,“不為法縛,意超象外”,墨法則幹、溼並用,變化莫測,一片莽莽蒼蒼。可以說,中國山水畫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元以後,明清兩朝,山水畫明顯遜於宋元,沒有了宋元山水畫的那種歷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繪畫體現出空前未有的豐富、精緻、寫實之情,這一時期繪畫得以進一步分科分為山水、花鳥、人物、宗教畫及雜畫等。由於畫風多樣,題材眾多,水墨畫的技法與理論也隨著五代兩宋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發展很快進入到一個高峰。這一時期,名家輩出:

山水畫方面如“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以及馬遠、夏圭等著名山水畫家的作品對後世影響深遠。花鳥畫方面,隨著文同、蘇軾、米芾等文人學士們以墨竹、墨梅(與南宋末的蘭、明後的菊合稱“四君子”)等專科繪畫的流傳,崇尚主觀意趣、崇尚筆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畫”開始興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鳥畫《老鬆八哥圖》等為後世水墨畫的發展又開新路。徐熙開創了“野逸”風格的水墨形式與其孫徐宗嗣繼其祖業創立的“沒骨法”水墨花鳥在民間得以發展。

當然,水墨畫在宋代人物繪畫上也有新的發展。如梁楷的“減筆”畫《潑墨仙人圖》、《李白行吟圖》用極簡潔的幾筆勾出了詩人李白的性格特點,而成為繪畫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畫之一。

元代帶來的審美意識的變異,這給中國畫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深刻地影響。水墨畫大體上是依著以趙雪松為代表的文人畫向前發展的。繪畫理論和創作實踐中,重視畫家主觀意志、興趣和思想感情抒發。

趙雪松主張繪畫的現實主義,強調繪畫筆墨與書法的一致性,標榜復古、提倡書法筆墨的趣味。作為元四家(趙雪松、黃公望、王蒙、吳鎮、後董其昌也用倪鰱替換他)之首,引導了元代水墨畫的新一輪重要變革,擺脫了宋人院體畫風格,重視主觀抒發,追求簡淡高逸、蒼茫深秀的藝術情趣。他們用幹筆皴擦代替溼筆暈染,逐漸用紙張代替絹素。

他們的藝術成就體現了中國畫的一次創造性發展,對明清繪畫理論、創作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兩宋山水,從風格來說,北宋的秉承五代以來北派“大山大水”,進一步發展出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高遠”以及煙林清曠氣象蕭疏的“平遠寒林”,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關仝和范寬;逐步過渡到“清潤可愛”的小景山水,以貴族畫家王詵、趙令儴為代表,同時也出現繼承五代董北苑(源)巨然的平淡天真“江南畫”的米家山水等(米氏父子,江貫道);到南宋的空靈簡率的“邊角”山水,即以南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馬一角),夏圭(夏半邊)為代表。中間也有繼承唐青綠山水的王希孟和趙伯駒。

明代山水畫的特點,宋代山水畫有何特點?

明代 明代為中國山水畫最為鼎盛的時期。畫派林立,畫人無數,如 浙派 吳門派 華亭派 等等,明畫錄 載有山水畫家四百多人。浙派代表畫家有戴進 吳偉 張路 汪肇 朱邦 藍瑛等人。他們取法馬遠 夏圭,大多采用方筆,粗率頓挫,蕭疏蒼勁。而以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為代表的吳門派則從董源 范寬入手,兼及王蒙 ...

《山水畫的意境》的體裁是什麼,《山水畫的意境》第1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

課文與閱讀 體裁是議 山水畫的意境 節選自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先生的 漫談山水畫 一文。文章 了山水畫的歷史 山水畫創作中的意境和意匠問題,課文節選的是作者集中 意境的部分。山水畫的意境 第1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 菲律賓跳水夢遊隊 內容上亮出觀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意境比作靈魂,突出了意境,對...

中國山水畫的技法是什麼樣的,中國山水畫五大技法是什麼

北京創典文化 唐朝以前,山水畫中的山石是 空勾無皴 的。到唐末 五代 北宋時期,山石才有皴,這是山水畫一大發展。前人對自然界的山石經過長期的觀察 體驗和積累,終於總結出表現山水紋理 質感 體面關係的造型手段 勾皴方法 經過歷代畫家的藝術實踐,這些方法又在不斷髮展充實著。傳統的華法種類繁多,常見的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