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起名字為什麼為貴,為賤,三國時期起名字為什麼二字為貴,三字為賤

時間 2021-08-11 17:46:13

1樓:匿名使用者

縱觀古代前史,明朝之前,古人的名字多為兩字,幾乎見不到三個字的。格外以三國時期為典型。《三國演義》其書,有名有姓的進場者算計1092人,姓氏220種(含複姓),但其間人物幾乎清一色都是單名,取雙名的如同只要呂伯奢、黃承彥等寥寥幾人。

為啥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有兩點因素。一是避諱禮制,先秦《禮記·曲禮》規矩,「二名不避諱」,意思和兩個字的名有些剩餘,多出一字可有可無。

今後避諱準則日趨嚴密,刪繁就簡,單名逐漸成為幹流;二是王莽改制,其上臺後,為鞏固政權,大搞復古,仿效商周,且由於其名也為單字,遂其下達禁止用雙名的指令。由於單名說法有禮可循,後來也一貫沿用,雙名逐漸被看作是底層和賤民的象徵,鮮有人敢取。

其間也有一些新的改動,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喜愛在名字裡面加一個「之」字,成為雙字。如顧愷之、王羲之、王獻之等。但仍然未撼動單名的主導地位。

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期,三字名大規模地多起來,打破了兩字名的主導地位。

當年,朱元璋有24房後代。考慮到隨著後代繁衍,或許會名字重複,朱元璋所以親自為後代們擬定了取名命字的準則和方法。他為24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各擬定了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

凡後代初生,由宗人府依據世次次第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後一個字則有必要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次第。自此今後從皇帝到庶民無不遵從這一取名規矩。三字名初步大行其道!

古代或許人口基數小,即使取雙字名也無法暴露出許多問題。而今天中國人口數量激增,不只三字名許多,四字名、五字名都初步層出不窮、見怪不怪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原因不是很清楚,應該與讀音和當時社會習俗有關,一般出身高的人都是單名,雙字,出名了還有號,比如官職號等等

3樓:卡布家的奇諾

可能古人只是單純的懶吧

歷史上,三國時期,單名為貴,雙名為賤,為什麼曹操的侄子卻叫「曹安民」這種名字呢 ?

4樓:小小趙雲子龍

按曹丕《典論》記載的「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可以推斷安民應該是字,至於三國志中記載則應取自曹丕之《典論》但陳壽又不知曹安民其名,故寫為「長子昂、**安民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沒有定論,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安民是字,不是名,古人稱呼別人時一般稱字,因為稱呼其名是很不禮貌的,曹安民因為聲名不顯,偶爾被提到很可能是字,名就遺失了

在我觀念裡,名字兩個字的,是貴人。名字三個字的,是賤人。手機號以13開頭的是有錢人,18、15的是窮人。

6樓:陳江花

我不敢糾正你的想法,只是說說我的觀念:名字的字數並不代表貴賤之分,只是為更好的區分他人,當然不排除有的家長多數給孩子取名的時候考慮的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名字可以給孩子們帶來好運。

對於手機號以什麼開頭,我在這裡就不囉嗦了,只說一點:我不是有錢人,可我的手機號一個是13開頭,一個是15開頭,難道我把我自己給……,呵呵,真的,這些都不是人生活中的客觀因素。說得不好,還請見諒!

7樓:詩杴

手機號13開頭說明是時間比較早的移動號,如果說是有錢人先有手機也可以理解。

早些時候國人起名喜歡單字的名字,更早或者更近喜歡雙字。

三國時期人名為什麼是「兩字為貴,三字為賤」?

8樓:吳青山弓道煞星

準確的說是,單名為貴,像諸葛亮,單名亮,字孔明。

應該是出身的一種權利或者社會崇尚。

具體原因不是很清楚,應該與讀音和當時社會習俗有關,一般出身高的人都是單名,雙字,出名了還有號,比如官職號等等

三國統一為哪國,三國時期 是誰統一了三國?是哪個國統一了三國?

三國後期,魏國實力增強,吳 蜀兩國日漸衰落。諸葛亮死後,蜀國朝政混亂,魏國乘機滅掉蜀國。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稱帝代魏,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統一南北。曹操在統一三國之前就已得腦炎死掉了,後來是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立晉稱帝,統一了三國。魏和蜀都沒有,是西晉 司馬懿後來...

三國時期用的是什麼錢,請問下三國時期是用的什麼貨幣?漢代五銖錢?

拓跋丞祚 來來回回換了好幾次 不過其中有五銖錢 暮雨江淮 三國時期的貨幣流通與通常古裝劇中的銀兩 銅錢並不相同。時期並不以銀兩為貨幣。當時貨幣情況十分混亂,金屬貨幣信用程度不高。蜀國通行貨幣一般是 直百五銖 所謂 直百五銖 並不是說一枚錢頂一百銖,而是頂五百銖。三國時期更多的是採用實物交換。布帛 糧...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是什麼,《三國演義》中最主要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三國演義 三大戰役簡介 這三次戰役是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戰相同的地方在於 一,三戰都使用了火攻這一戰術,並且都是最終由火攻戰結束戰爭 二 一般認為,這三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夷陵之戰是否以少勝多是有爭議的,例如 資治通鑑 就認為它是以多勝少。不過,這三戰的確打得相當精彩,卻是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