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僅僅只是寫陋室嗎 你認為劉禹錫是個怎樣的人

時間 2021-08-11 17:51:07

1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作者寫作都是為了自己的情感抒發,或政治詩,或勵志詩,陋室銘也是詠志抒情之作,劉禹錫單從這篇文章來看,是一個不慕名利的人,生活高雅的人,但分析人要有立體性,所以你如果想懂這個人必須從他的人生歷程,作品選材,思想感情具體分析

2樓:蠟筆小韓

堅強,不慕榮利,不為五斗米折腰,高潔 不慕名利生活高雅

陋室銘可以看出劉禹錫怎樣的人生態度

3樓:其實我早該知道

《陋室銘》表達了作者不求宦達,不慕榮華,不媚世俗,樂於淡泊的人生情趣和昂揚熾烈的進取精神,以及孤介不阿,清峻高潔的思想品位,被世人爭相傳誦。

4樓:地煞

陋室銘表現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如下:

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原文: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 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兩袖清風的情懷。

文章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

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劉禹錫曾任檢察御史,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賓客。

一些詩歌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思想,其代表作有《烏衣巷》、《秋詞》、《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楊柳枝》(一)、《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

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

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劉禹錫在陋室中怎樣諷刺那個知縣縣令

5樓:白色的明

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

來諷刺策知縣。

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

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

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

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劉禹錫的《陋室銘》卻代代相傳,流芳百世,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6樓:匿名使用者

網頁連結

劉禹錫在和州被知縣刁難了嗎?——《陋室銘》寫作背景考證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裡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給小鞋穿。

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 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

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

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

這個故事被一些出版物收錄,許多中學語文老師的教學中也引用了這個故事,河北電視臺著名的國學節目「中華好詩詞」第三季也考到這個知識點,考查了上文中的兩聯和《陋室銘》的寫作次序。

但是這個故事很可疑,在史書中未見有記載,正式出版的劉禹錫的有關傳記、資料中都難覓蹤跡。尤其是劉禹錫在和州所任官位是刺史,這是中學教科書和史書都明確註明的。因此有很多學生也提出疑問劉禹錫在和州到底當的是什麼官?

真的被知縣刁難了嗎?

仔細考察史料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故事中有很多錯誤的地方。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於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劉禹錫是唐順宗永貞革新的重要人物,但是唐順宗身體很差,病重,八月被迫讓位於太子李純。唐順宗的永貞革新得罪了很多人,繼位的唐憲宗李純也不喜劉禹錫等人,九月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再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本來這是一次重新被朝廷重用的機會,然而劉禹錫在重回長安時所作詩「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被當朝宰相武元衡、唐憲宗等認為有譏諷之意,被朝廷派往偏遠之地播州去當刺史,幸有朝廷重臣裴度、好友柳宗元諸人求情幫助,改為連州(現廣東清遠市下縣級市)刺史。劉禹錫在連州近五年。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憲宗暴死,唐穆宗李恆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穆宗將父皇唐憲宗的一些親信和寵臣則分別處以殺罰貶斥。

唐穆宗即位後原來被貶的一些**也紛紛升職,長慶元年(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刺史,夔州在當時是比連州要條件好一些的地方,接近上州的地位。長慶四年(824年)夏,劉禹錫又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和州在元和九年(811)就是上州,就在南京的邊上,所以這是明顯的升遷。穆宗時期的很多要員如宰相李程、吏部尚書崔群等都是劉禹錫的好友。

所以從歷史來說,劉禹錫是升遷到和州來做官的,前景光明。

再從官位來看唐朝時刺史是一州的最**,和太守沒什麼區別。劉禹錫在《金陵五題》的序中就有這麼兩句:餘少為江南客,而未遊秣陵,嘗有遺恨。

後為歷陽守,跂而望之。「為歷陽守」指的就是做和州(又名歷陽)刺史,等同於太守的官職。從官職上來看和州也沒人能刁難劉禹錫。

劉禹錫在和州時留下的詩文很多,質量也很高,除了《陋室銘》還有《金陵五題》中的《石頭城》、《烏衣巷》這兩首唐詩中的名篇。從這時劉禹錫給皇帝的上表《和州謝上表》等文獻來看,劉禹錫確實也是當時和州的主政**,因此也不存在被某位知縣為難的可能性。

唐朝時州以下有縣,有縣令、縣丞等官職,唐朝時縣裡的其他正式****縣令為知縣事,是「代縣長」的意思,也就是「知縣」一詞的起源。明、清時知縣方才成為正式官職,為一縣的正式長官。

《陋室銘》也不是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的。劉禹錫只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自己高潔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精神。劉禹錫被縣令趕到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只是後來民間故事中普通老百姓的一種想象。

古代人口密度不同於現代,生活方式也完全不同,普通家庭也不會住在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在過去是無法燒鍋做飯的,作為上州和州的最高長官更不可能住在這種環境中。語文老師的教學中如果引用這個故事一定要說明這不是史實,故事中的兩幅對聯也不見於正式的文獻,應該也是杜撰的,國學知識競賽中也不應該以此作為文學知識的考題。

摹寫銘,仿寫陋室銘,跟陋室銘有些一樣,用文言文仿寫

教室銘一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傳得快,雜誌翻得勤 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 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裡雲 混張文憑 教室銘二 分不在高,學會則好 學不在深,搞懂就行。斯是教室,唯吾懂之。教室有書聲,朗朗飄校園。談...

模仿《陋室銘》寫XX銘,求高手幫忙

蓮香之夢 峰不在高,有險則奇。書不在多,有識則行。雖是困苦,卻也充實。清晨校園靜,琅琅讀書聲。舉手投足間,意氣風華盛。可以論中外,博古今。無世俗之困擾,無明日之煩憂。外有大操場。內設科技樓。吾曰 何苦之有?智不在高,有恆則行。學不在深,有勤則明。吾資尋常,唯吾專心。筆墨涼酷暑,書香暖霜天。談笑無惡友...

陋室銘寫陋室環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現作者怎樣的節操和情趣

殘情很優秀 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ultraman一 高雅的節操,孤芳自賞的情趣。 草堂書苑 陋室銘 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陋室銘只有最後一句是散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