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得四禪八定

時間 2021-08-30 10:16:20

1樓:匿名使用者

阿難!一切眾生,進食甘甜的食物就能生存,進食有毒的食物便會死亡,所以一切眾生,要求證諸佛的三摩地,就應當斷絕世間的蔥蒜韭薤(音xie,山蔥)興渠(洋蔥)這五種辛菜,因為這五種辛菜雖然無毒,但熟食能引發淫慾之心,生食能助長嗔怒忿恨之念,因此世界上食辛之人,即使能夠宣說十二部的一切經典,十方的天仙也都嫌他臭穢,全都與他遠離,那些惡鬼卻因為他吃了五辛之食,都來舐吻他的口脣,因而常常與鬼為伍,福德一天天的減少,豪無利益之事不斷增長,像這樣進食五辛之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以及十方善神都不來守護,大力魔王便有機可乘,變作佛的形貌為他說法,不是毀犯他的禁戒,就是稱讚淫慾、嗔怒和愚痴,命終之後自然成為魔王的眷屬,魔福享盡便墮入無間地獄。所以阿難!

修證菩提正覺之人應當永遠斷食五辛,這就是第一個增進修行的漸次。

什麼是顛倒的正性呢?阿難!那些要證入三摩地的眾生,必須先要嚴格持守清淨的戒律,永斷絕淫慾之心,不飲酒,不吃肉,食用的乾淨食物要經過火的烹煮,不能生吃。

阿難!如果修行人不斷除淫慾以及殺生之心,想要超出三界之外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應當把淫慾之事看作是毒蛇,視同冤家、盜賊。

首先要守持聲聞乘的四棄(殺盜淫妄,犯此者眾棄不與共住,故名為四棄)、八棄(在四棄之外,加上觸入覆隨四棄,就是比丘尼所守的八棄)之戒,執持身體堅守不犯,然後再行持菩薩乘的清淨律儀,最終使犯戒之心也不生起,嚴持禁戒如果能夠這樣成就,那麼在此世間就永遠沒有了相生相殺的惡業,偷竊劫盜之事不再造作,也就沒有了相互間債務的負累,無須在世間償還宿債,這樣的清淨人修證三摩地時,以父母所生的肉身而不需要有天眼,自然就可以觀見十方所有世界,親見一切諸佛而聽聞佛法,親自領承佛的聖旨,有大神通遨遊十方所有世界,宿世以來捨身受命之事都能清淨觀見,永遠不會再墮入艱險之途,這就是第二個增進修行的漸次。

什麼是顛倒的現業呢?阿難!能夠這樣清淨持守禁戒的人,心中沒有了貪淫之念,於外界的六塵也不再奔流放逸,因為沒有了流逸之心,而自然旋歸於自性的本元,既然不再攀緣塵境,六根沒有了所對的現象,便逆反奔放之流,全都返還為純一的真性,不再有見聞嗅嘗覺知六種功用的分別,十方世界皎然洞徹、清淨無礙,就象在琉璃中懸掛著明月,身心暢快怡然,妙明圓滿、身心一如,得大安樂(用語言文字難以表述,只能隱忍於心的安樂稱為大安隱),一切如來微密、圓滿、清淨、妙明的真性,全部顯現其中,此人即刻獲證無生法忍,由此再漸加修證,隨他所顯發的行持而安立聖位,這就是第三個增進修行的漸次。

2樓:匿名使用者

【四禪】

(一)梵語catva^ri dhya^na^ni,巴利語catta^ri jha^na^ni。又作四禪定、四靜慮。指用以治惑、生諸功德之四種根本禪定。

亦即指色界中之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故又稱色界定。禪,禪那(梵dhya^na )之略稱;意譯作靜慮,即由寂靜,善能審慮,而如實了知之意,故四禪又稱四靜慮、四定靜慮。此四禪之體為『心一境性』,其用為『能審慮』,特點為已離欲界之感受,而與色界之觀想、感受相應。

自初禪至第四禪,心理活動逐次發展,形成不同之精神世界。或謂自修證過程而言,前三禪乃方便之階梯,僅第四禪為真實之禪(真禪)。

【八定】

色界天之四禪與無色界天之四無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禪。四與八並舉者,蓋色界與無色界相對,則在色界為『禪』,在無色界為『定』;若以色界、無色界相對於欲界之『散』,則色及無色二界,皆稱為『定』。故合色界之四禪定與無色界之四無色定,而稱之為八定。

又若區別色界及無色界之禪定,則色界之禪定『定、慧均等』,無色界之禪定,其相微細而『定多慧少』。

從以上術語看,我們普通人不下一番苦功夫,一時之間要修到四禪八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又讓我們重新鼓起了精進修行的信念

3樓:

找一個有化身的**給自己先開光,然後按**教的方法做。沒有化身**保護很容易走火入魔。 真正的大**直接幫你超越四禪八定,見性成佛。

4樓:持地王子

選擇一個法門,然後持之以恆。要想快,則需以智慧和福報為助力,智慧需要多讀多思維佛學典籍來獲得——最好從當代高僧大德的書籍讀起,大白話,文義深入淺出,又切合當下時代;福報則得多行仁善——這個不一定要花多少錢,比如施食,只需水和米而已。

5樓:匿名使用者

修佛得法,修法成佛。。。以法修;法是培育本命成長的元素,也是成佛的基本元素。

法!唯一的道路。

永珍源於法!

6樓:xz文件

那是一種境界,不要執著,首先按照因果律種善因,然後萬緣放下,不起妄念,自然得禪定,心地越清淨,禪定功夫就越高

7樓:匿名使用者

末法時代,無人能修到。

8樓:匿名使用者

末學親證:佛陀時期的《定慧之路》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諸多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很快證得禪定……值得修行人瞭解下!

佛教修行證得果位一定要修四禪八定嗎?他們是什麼關係?

9樓:ionic豪

樓主善問!

首先,從初果到四果的取證,是依慧力而非定力。

而且也有慧解脫與俱解脫的差別,若將解脫道行者的根器細分,依阿含經還有身證、見到、信解脫、法行、信行等差別。

然而初果取證的關鍵,是在斷三縛結: 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而根本還是我見。我見若斷,其餘二邪見要斷亦不難。

然而貪慾與嗔則是到三果才斷。 貪慾與嗔加上三縛結合稱五下分結,是三果取證斷結的標的。

因此,倘若樓主今生依正見而慧觀,不斷增上自己觀行的智慧與安忍,而發起了初果的見地,那麼此時若還沒有斷除貪慾與嗔,則只是初果,最多隻是二果(薄貪嗔痴)而已。

而初禪的發起,必須斷除欲貪的,換句話說,若是尚未斷除貪慾的初果行者,那麼他是還沒有發起初禪的,必須等到貪慾斷除而發起初禪不退,才是俱足三果心解脫的取證。

我們可以這樣說,解脫的關鍵,在於確認五陰身心自我的虛妄、無常,斷除能領受覺知的我與所領受覺知的世間是真實的我見,簡單說:

其實我見與我執的修斷並不是兩個:

我見必須透過觀行,確認自我身心的是假的,然而這隻有見地,但是深心對於自我、我所的執著還是在的,必須見道後修斷。

最後,阿羅漢未必都具有滅盡定,因為滅盡定的取證,必須有四禪八定為基礎,在加上斷除我見的功德,能夠不畏懼自我滅除--於內外都無恐懼。方能入滅盡定。

然而若是尚未實證四禪八定,而純依智慧觀行的解脫行者,那麼當他以智慧力斷除我見與我執以後,最多就只能到初禪或二禪(我執若依智慧力斷除,必定能離貪慾而發起初禪,蓋初禪的發起主要是離貪慾為主),若要親證滅盡定,那就必須加修四禪八定了。

然而此慧解脫的阿羅漢,已經有智慧能夠看見(二乘)涅盤了,能確定自己舍報後不在受生三界,舍報後不會在出生三界任何一法,輪迴生死的苦能夠以智慧力確認止息了。然而他沒有滅盡定的功德,所以只能等待舍報,而無法立即舍報而出三界。

10樓:t深深海底行

一切果證,因慧而得,不因定得。

初果只需斷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三縛結(三縛結能繫縛一切人天不得解脫生死);其中首結:我見的斷除是最主要的。首結若斷,其餘二結隨之即斷,即是小乘初果人。

阿羅漢分為「俱解脫阿羅漢」「慧解脫阿羅漢」,前者需要修得禪定,後者無需禪定的修得。

大乘則是入地以後,三地滿心時,若不修四禪八定則不能繼續進入四地,所以才必須修四禪八定。明心見性時尚未入初地,所以很多真悟祖師都沒有修得四禪八定。但是,尚未開悟明心的小乘人,卻有可能修得禪定;乃至未斷我見的凡夫外道也有可能修得禪定。

因此,無論大乘小乘,禪定與證果無關。

下面引用經典說明:小乘果位的證得是因智慧而不因別的方法:

《增一阿含經》:

「爾時。尊者朱利盤特思惟五盛陰成者.敗者。所謂此色.色習.色滅。

是謂痛.想.行.識。成者.敗者。爾時。

思惟此五盛陰已。欲漏心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得解脫。

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有。

如實知之。尊者朱利盤特便成阿羅漢。

已成阿羅漢。即從坐起。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掃帚。

世尊告曰。比丘。云何解之。

朱利盤特報曰。除者謂之慧。垢者謂之結。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如汝所言。除者是慧。垢者是結。

爾時。尊者朱利盤特向世尊而說此偈。

今誦此已足 如尊之所說

智慧能除結 不由其餘行

世尊告曰。比丘。如汝所言。以智慧。非由其餘。

爾時。尊者聞世尊所說。歡喜奉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修煉四禪八定而不修十善業死後可以生天人麼

海印放光 成欲界天人,必須修福,積德行善,修福大,才可以生欲界天。色界天 無色界天,必須禪定成就,才可以投生。四禪八定如果成就,一切天,可以自由投生了。但定的基礎是戒,如果不修戒,修定必不能成就。也就是說,十善業都不修,絕無真正得定的可能。佛門中,戒定慧是一體,沒有戒就不會有定,這是毫無疑問的。佛經...

佛教修行證得果位一定要修四禪八定嗎?他們是什麼關係

ionic豪 樓主善問 首先,從初果到四果的取證,是依慧力而非定力。而且也有慧解脫與俱解脫的差別,若將解脫道行者的根器細分,依阿含經還有身證 見到 信解脫 法行 信行等差別。然而初果取證的關鍵,是在斷三縛結 我見 疑見 戒禁取見。而根本還是我見。我見若斷,其餘二邪見要斷亦不難。然而貪慾與嗔則是到三果...

如何推算閏月四柱,如何推算閏月四柱八字?

在陶然亭搶票的綠巨人 比如過了立春這一天才開始算正月,不管有沒有過完年。又比如某年閏四月,但是要到立夏後就算四月的命,過了芒種就算五月,所以與閏不閏是沒有關係的。有時閏四月,前半個月算的是,四月的命,後半個月因為過了芒種節了,就算五月的命了 年上起月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之歲尋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