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結合具體史實論述唐代的佛教藝術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相比有何特點

時間 2021-08-30 10:18:55

1樓:十年墨白

我覺得佛教藝術特點可以參考石窟藝術.因為你可以根據這個看出藝術的發展與變化 咱中國有三大石窟群:大同雲岡石窟(俺老家哦~~)洛陽龍門石窟 敦煌莫高窟.

其中雲岡石窟北魏時期建成的,而洛陽龍門石窟在唐朝時期開鑿最盛,這個你提出問題的時期相吻合.至於莫高窟,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興建.我先說說雲岡石窟吧(因為我最熟~~)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會貫通,由此而形成的「雲岡模式」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轉折點。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中的北魏時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雲岡石窟的影響。

而且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雲岡晚期石窟的窟室佈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

你會發現較之與唐朝的佛像相比,雲岡的更加清新高遠,這與魏晉南北朝時的社會風氣有關,那時的人飽受戰亂,渴望和平,許多知識分子崇尚玄學,脫離人世,形成了"魏晉風骨",深身影響後世,因此你看到的石窟風格古樸醇厚,不想唐朝的那麼擬人化

再說說洛陽龍門石窟吧,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

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因此說他是唐代的佛教藝術代表一點也不為過。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裡失去了雲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

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

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所以嘛,雲岡石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那麼龍門石窟就是世俗的。

碼了這麼多字,累死我了……

2樓:江南過客過江南

唐代佛教藝術更加具有中國特色

唐代宗教美術和魏晉南北朝相比有什麼特色

3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政治、文化都呈現出高度的繁榮。唐文化是從中原及西域各民族文化中博取眾長,同時也通過絲綢之路與歐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因而出現多元化文化格局和百花爭豔的文化局面。

通過唐代的服飾、建築、器皿、絲綢、壁畫等我們可以瞭解到相容幷蓄的文化風格在唐代達到了鼎盛。

唐代疆域遼闊,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繁榮,波斯的錦、金銀器對唐代工藝圖案影響極大,此外,波斯的細密畫也影響了唐的繪畫,尤其在工筆重彩的花鳥畫、山水畫中表現更為明顯。而印度藝術則直接影響了以克孜爾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佛教繪畫藝術,無論從色彩、造型、圖形等方面都可窺其本源。

五胡亂華之際,晉室南遷,一般士大夫均隨之南下,感於江南風物之秀麗,山色湖光,處處入畫,於是乃助成山水畫之興起。迄於南朝其勢更甚。齊之謝赫更歸納繪畫之批評、技巧、學習方法等於六法之中。

可見吾國山水之格法大備。

不過此時之山水不過初具規模,不合物理畫理之處甚多,或人大於山,或水不容舟,其真真獨特面目之完成則有待於唐之吳道子及李思訓、王摩詰出,始奠定吾國山水畫堅固之基礎而達於盛期。 唐時國勢強盛,海內太平,前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天寶之盛世,文化及為發達,繪畫亦達於空前未有之盛況,無論釋道人物,牛馬野性,均臻絕境,若不另闢途徑,勢難拔萃,故於人物畫達於頂點之時乃轉向山水發展,自亦情理之常。

唐代宗教美術和魏晉南北朝相比有什麼特色?(主要是從石窟,壁畫和雕塑來相比的)

隋唐的佛教藝術與魏晉南北朝的佛教藝術de區別

4樓:櫻桃巧克力

隋唐時期,佛教有較大的發展,已形成眾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創始於陳、隋之際,創始人智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美術的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資料請檢視,魏晉南北朝的繪畫

6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本來禁止**們為他塑造偶像,後來驚見波斯人雕塑之精美也就不禁止了。到了5世紀,希臘的雕塑獲得空前的發展,這時候正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北朝諸國與西方淵源極深,摩岩石刻多數請胡人操刀,將西方的雕塑特色,引進到中國,影響了後世中國美術的發展。也確定了南北朝佛教美術的藝術地位。

北魏和唐代的佛像在造型上有何區別

7樓:驤曜

北魏時期的雕像佛像渾圓,雕刻雖也細膩,但變化不多,中規中矩,且雕像的樣貌雖慈善安詳但不夠柔和,還略帶著北方少數民族的粗獷。唐代的雕像清秀,平穩,祥和,面部起伏自然,曲線和諧,變化多樣,融入了中原民族的特徵。

北魏佛像:

北魏石佛像,該佛像距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各高6米,重約30噸,俗稱「丈八佛」。兩佛造型基本相同,神態寧靜,身姿飄逸,高貴典雅,充分體現出北魏後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韻與風雅的藝術特徵;兩佛雕刻技法嫻熟,衣紋細緻柔和,神態栩栩如生;從儲存情況看,據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宿白教授鑑定,目前像此兩佛一樣成對出現、身形高大、儲存完好無損的佛像,已十分罕見。兩佛對研究北魏時期國家的社會政治、宗教和石雕藝術史以及山東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唐代佛像:

1.面相飽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采穩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體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豐滿,袒露的胸肌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

3.體態天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態感。

4.衣飾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

5.臺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6.衣紋流利,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若檯布,具時期特徵。

7.鎏金泛紅,具時期特點。

8樓:蕉下月

北魏時期佛像特徵

1.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

2.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

3.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佈,衣紋深刻線條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於四足臺座上,背光多呈蓮瓣形。

5.頭光為圓形,外面蓮瓣一週。

唐代佛像 特徵

1.面相豐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

3.體態自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態感。

4.衣飾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

5.臺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6.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若檯布,具時代特點。

7.鎏金泛紅,具時代特色。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

論述 1 結合史實和所學知識,分析建國初期,我國是如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就是實行和平贖買政策,採取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把民族資本主義工商企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結合歷史史實論述資本 帝國主義的入侵到底給中國帶來的什麼? 京城 老炮兒 帝國主義在入侵當時的中國時,中國在喪失主權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社會機制 玩cf用 資本主...

試結合史實分析近代史上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麼

1帶來了掠奪與傷害 2加速動搖了封建統治,客觀加快了社會思潮的解放,讓更多人能開眼看時間3因為殖民,導致近代中國社會百姓貧苦,社會治安混亂。4思想的解放,以及與之對應的殖民地文明奴化政策比如日本在殖民區推行日語靜止學校漢字等 遲維 1 侵略戰爭中最常見的一幕 血腥殘忍的 野蠻無恥的掠奪2 政治上領土...

請你結合史實說一說唐宋處理民族關係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唐朝又打又拉,宋朝就知道送,先送禮後送地,還送人,宋高宗就被送到金當過人質。結合史實說明唐朝和宋朝在處理民族關係的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戰爭 和親 冊封.以這3種方法最突出,樓上說的都是廢話 在唐朝以戰爭 和親為最厲害.在宋朝以冊封為重要 宋朝處理民族關係的方式是什麼?請結合史實說明兩例 宋對遼,對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