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一名詞最早什麼時候開始用,中國這一詞最早在什麼時候被使用?

時間 2021-08-30 11:23:08

1樓:眾神拜大嬸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戰國諸子百家的書中已屢見不鮮了。

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這些都說明:

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而相當於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一帶。

2樓:匿名使用者

從古代的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的簡稱。

2023年,「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

中國這一詞最早在什麼時候被使用?

3樓:懾月狼

最早出現在商朝,到那時候中國不是國家的代稱而是**之城之類的意思,第一次作為我們國家的稱呼是辛亥革命中華**建立之後

4樓:請按照

南北朝吧?那時候南朝稱自己為「中國」,北朝稱自己為「中國」

5樓:_____時光_漫步

2023年10月1日

「中國」一詞最早被使用是什麼時候

6樓:果承澤

最早中國一詞是指京師之地的意思,當時專指現在的洛陽

「中國」一詞最早在何時開始使用?

7樓:憑欄看劍

據研究,「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武王時期。它的最初涵義,是指國都。周人在滅商以

前,將周王所在的豐、鎬及其周圍地區,稱為「中國」;滅商以後,又將原來商的國都(殷

,今河南安陽市)一帶,也稱作「中國」。以後西周覆滅,平王東遷,豐、鎬淪為戎人佔領

區,那裡就喪失了「中國」的地位。從春秋戰國使用的「中國」一詞的內涵看,它已具有「

天下之中」的意思,而不侷限於「國都」。

平王東遷以後,諸侯國的勢力急劇增長,周天子的權威則日薄西山,所以,一些得以與周天

子平起平坐的大的諸侯國,也自稱起「中國」。春秋時期的「中國」,其範圍大致覆蓋了今

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些地區的人民自稱華夏族,自以為自

己居於世界的中心地區,並且在種族和文化上不僅有別於而且高出於周邊地區的其他民族。

進入戰國以後,各諸侯國之間交往迅速擴大,民族和文化上的差異趨於縮小,「中國」的範

圍也越來越大。後來,秦國的版圖又將整個「中國」都劃了進去,「秦」字的內涵,也由作

為一個「諸侯國」,變為代表一個新型的統一的大帝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秦」、「中國」這兩個概念,在經過語義上的互不關涉到部分重合的變化之後,又劃上了等號:秦=中國;秦人=中國人。

然而,「秦」與「中國」的這個等式,未能在漢語中留下痕跡。隨著秦王朝的滅亡,代表秦

人、秦朝的「秦」字,很快地被斬斷了與「中國」的關聯;它僅作為中國史上的一群人、一

個諸侯國和一個朝代,還繼續出現。而不象繼它而起的漢代,其「漢」字,在漢代滅亡以後,

還繼續存在,並使用至今天。箇中原因,固然與大一統的中國和漢民族、漢文化的最終形成

是在漢代有關,顯然地,也與秦王朝的短命和造成這種短命的**不可分。—中國人不願意

在自己的稱呼中,留下秦朝的短命和**的陰影。

然而,這僅是漢語中發生的現象。在英語及其它一些非漢語中,「中國」(比如china)的

原意就是指「秦」。中國近代學人薜福成在他的《出使日記》中曾指出這一點。他說,在歐

洲各國語言中,英語稱「中國」為「採依納」,法語為「細納」,義大利語為「期納」,德

語為「赫依納」,拉丁語為「西奈」。這些叫法,究其意義,都是「秦」的音譯。

「秦」(ch』in)是英語「中國」及各種非漢語中其它同源名稱的原形,這一觀點在2023年

推出的《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再次被肯定。

當時秦王朝(或者是強大的秦國)威名遠揚,西域的少數民族遂將東方的華夏族人稱之為

「秦人」;「秦人」的叫法以後又逐漸西傳,被其它語系的語言所吸納,因為當時古代中國

主要是以統一的,**集權的**帝國的形象屹立於世的,而這一形象最初是由秦王朝塑就。

「中國」一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8樓:安安雲微

「中國」

最早:史記有記

載帝舜尋找繼任者時問大臣,誰能統帥「中國 」不過那時指的不是現在的國土 ~~

其次:周代《詩經》中,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

《禮記•王制》有云:"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安。」

十分明顯,此時的"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

後來:2023年成立** 叫中華**。

最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因為如果叫**中華**太過相似,所以新中國就簡稱中國

9樓:末節蟲

「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周武王時期意為「**之國」。其實很早就有這樣的稱號,是一種尊稱, **之國,含有正統、正宗一類的褒義。

例a.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

例b.在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詳細資料

指華夏族所居住的中原地區.

例a.《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而當時的「京師」正是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

例b.《大雅·民勞》首節:「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與「惠此京師,以綏四國」對文。

例c.《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

例d.《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

例e.《三國志》:「驅中國士眾」。

例f. 《資治通鑑》:「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例g.《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

「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周武王時期意為「**之國」。相傳3000多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測影臺遺址),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

2. [central state]:**之國,含有正統、正宗一類的褒義。

例a.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

例b.在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3.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 [梵madhya-desa]:古地名,即恆河中下游一帶的中印度,佛教徒譯稱「中國」。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語中,「中國」並不專指我國,還指稱日本的一個地區,也稱作中國。由於日語與我們的語言接近,很容易產生誤解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這個名稱是在孫中山建立中華**以後才開始用的。

中國 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11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

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

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

」)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在《尚書》的《梓材》一篇中,也記載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會中國民越厥疆於先王」。

12樓:

主回答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

最早見於中國第一部官方史書——《尚書》的「梓材」篇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意思是指「天神已經把中國的人民和他們的土地託付給周朝的先王」。

擴充套件資料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三篇提到「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從漢代開始習慣上將漢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稱為中國。

此時中國就不再僅僅指地理上的中原之國,更兼正統的涵義。「中國」一詞已經有著2023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

辛亥革命以後,2023年成立**,當時合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為一家,定名為中華,全稱「中華**",簡稱」中國「,至此中國才真正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2023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簡稱」中國「。

中國--詞義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

《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13樓:0o柳小兔

最早出現在西周。

國寶重器何尊2023年出土於寶雞,其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指天下之中)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

根據於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一文的論證,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

「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擴充套件資料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202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之事。

尊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

6公斤。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

體側並有四道扉稜。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銅、錫和鉛等金屬成分,三者所佔比例也不同。早期銅佔以上,有的錫僅佔有0.8%,中期錫、鉛比例分別為5-8%、1-6%,有所增加,晚期則以鉛替錫的趨勢更明顯。

何尊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

我要在國家的中心管理天下。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此器造型紋飾都有獨到之處,莊嚴厚重,美觀大方,主體感極強。

圓口方體,有四道大扉稜裝飾。

男人怎麼解釋這一名詞?大神們幫幫忙

幻化 男人一個田一個力組成 說明最苦的是男人啊求採納 男人,一個具有陽剛之氣的人,一個責任心重的人,一個為自己心愛的人肯付出一切的人,一個具備魄力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 男人 無殤 陽性的人,會意。從田,從力。表示用力 一說指耒 在田間耕作。本義 男人,與 女 相對 男人同女人相對,從生理學上...

民法通則中有否「善意第三人」這一名詞

民法學中有的,有對善意第三人免責的規定。但民法通則中沒有提到這個名詞。 血紅猩猩 似乎這一名詞沒有出現在民法通則中,我不記得有。善意第三人 主要是個民法理論上的用詞,我不記得現行法律中有直接出現過。誰知道的請賜教。 當然有了 可以看一下民法就知道了 經濟類法律法規總共有哪些?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在名詞性從句中,什麼時候用WHAT做連線詞

let meknow which train 哪趟火車 you 作為連線詞,如 i asked himwhat clothes 什麼衣服 ishould wear,表語 what what 關係代詞型的what 修飾名詞 which 又可把從句和它所修飾的詞連線起來 既可做主語 引導定語從句,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