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稱的由來

時間 2021-08-30 11:24:13

1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是中國美麗的寶島,別名很多。比如《尚書》中的「島夷」

、《漢書》中的「東魚是」、《三國志》中的「夷洲」、《隋書》中的「流求」等,都是指臺灣。遠在十五世紀中葉,由於新航路的發現,歐洲人以東方為出產香料及**的寶庫,逐漸東來。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佔據澳門之後,繼續作東北之行,航船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見臺灣翠綠如畫,雄偉瑰麗,便譽之為「福摩薩」,意思是「美麗之島」,後來,歐美各國就以此作為臺灣的稱呼。

荷蘭人佔據臺灣後,就稱臺灣為「福摩薩」,不過,這名字我們是避而不用的,因為它含有殖民主義色彩。

臺灣,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稱號。據臺灣史學家連橫在《臺灣通史》上說:「臺灣為島上荒島,古者謂之『毗舍耶』,梵語也。

毗為稻土,舍耶莊嚴之義,故又謂『婆娑世界』。就是把臺灣描寫成一個安樂窩的說法。但另外也有一個**人名稱:

『埋冤』,為中國人最早移徙到臺開墾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們入臺之初,每每不能適應當地氣候,或被土人殺害(當時有獵頭風俗),不能生還,所以稱之『埋冤』,後來,才諧其聲易為臺灣。」臺灣名稱的由來,又據《臺灣雜誌》上說:「荷蘭人初到臺灣,築城而居,城以磚石砌成,制若崇臺,外沙環水,瀕臨海灣,故名臺灣。

」此一說法,未盡可靠。

其實,早在周嬰所著《遠遊篇》中即已稱臺灣為「臺員」。「員」字與閩南的「灣」字諧音所以臺灣這個名稱在我國福建一帶流傳已久。到今日,這名稱已經固定,並且以這塊美麗土地永遠屬中國的一部分,就象我們身上的一部分一樣,永遠不可分割。

(代義國)

2樓:

返回首頁

2000.5.17

臺灣的由來

臺灣,是中國美麗的寶島,別名很多。比如《尚書》中的「島夷」

、《漢書》中的「東魚是」、《三國志》中的「夷洲」、《隋書》中的「流求」等,都是指臺灣。遠在十五世紀中葉,由於新航路的發現,歐洲人以東方為出產香料及**的寶庫,逐漸東來。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佔據澳門之後,繼續作東北之行,航船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見臺灣翠綠如畫,雄偉瑰麗,便譽之為「福摩薩」,意思是「美麗之島」,後來,歐美各國就以此作為臺灣的稱呼。

荷蘭人佔據臺灣後,就稱臺灣為「福摩薩」,不過,這名字我們是避而不用的,因為它含有殖民主義色彩。

臺灣,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稱號。據臺灣史學家連橫在《臺灣通史》上說:「臺灣為島上荒島,古者謂之『毗舍耶』,梵語也。

毗為稻土,舍耶莊嚴之義,故又謂『婆娑世界』。就是把臺灣描寫成一個安樂窩的說法。但另外也有一個**人名稱:

『埋冤』,為中國人最早移徙到臺開墾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們入臺之初,每每不能適應當地氣候,或被土人殺害(當時有獵頭風俗),不能生還,所以稱之『埋冤』,後來,才諧其聲易為臺灣。」臺灣名稱的由來,又據《臺灣雜誌》上說:「荷蘭人初到臺灣,築城而居,城以磚石砌成,制若崇臺,外沙環水,瀕臨海灣,故名臺灣。

」此一說法,未盡可靠。

其實,早在周嬰所著《遠遊篇》中即已稱臺灣為「臺員」。「員」字與閩南的「灣」字諧音所以臺灣這個名稱在我國福建一帶流傳已久。到今日,這名稱已經固定,並且以這塊美麗土地永遠屬中國的一部分,就象我們身上的一部分一樣,永遠不可分割。

(代義國)

3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自古是我國的領土,東漢稱夷洲,隋時改稱流求,明代又稱北港、東蕃。元明設巡檢司於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2023年)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光緒十一年(2023年)建為臺灣省。

臺灣一詞最早見於官方文獻的是明崇禎八年(2023年)何楷等人的奏疏中,從清初建府始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臺灣」這一名稱由何而來?它的含義又是什麼?學術界仍持不同看法,尚難定論。

有人說「臺灣」是古代神話傳說「岱嶼」和「員嶠」首字聯名「岱員」轉變而來的;也有人說「臺灣」是因盛行於閩臺地區的颱風而得名;還有人說「臺灣」原作「埋冤」,後因其詞不詳才改稱為「臺灣」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臺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連橫:

《臺灣通史·開闢篇》)。更多的人則主張「臺灣」之名**於陳第所著《東番記》中的「大員」、周嬰《遠遊篇》中的「臺員」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大灣」。「臺灣」則由「大員」、「臺員」、「大灣」等或因語音相同轉譯,或以當地部落名稱謂轉化而來的。

例如《辭海》等都持這種看法。譚其驤等在《我國省區名稱的**》臺灣省條中,闡明瞭「臺灣」名稱的演變過程和各個時期的地域所指。文中說,十六世紀時有「大員」之稱,本指今臺南安平鎮附近一帶,是當地高山族部落名譯音。

進入十七世紀「大員」又改寫成臺灣。其時荷蘭侵略者在該地所築的熱蘭遮(zeeiandia)城,華人即稱之為臺灣城。2023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全島後,「臺灣」所指大致在今臺南市一帶。

清初建立臺灣府後,臺灣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個島嶼。另一種看法,認為因荷蘭人在海灣修城築臺,故名「臺灣」。道光重刻本康熙《臺灣縣誌》雲:

「荷蘭設市於此,築磚城,制若崇臺,其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處概謂之灣,此臺灣所由名也。」

此外,成書早於《東番記》的《日本一鑑》的《窮河話海》和《桴海圖經》兩冊中,都把臺灣稱作「大惠」。吳壯達認為「大惠」與《東番記》的「大員」及後出現的「臺員」、「大灣」 都是對同一地理物件的名稱從閩南方言轉化。他從安平古海灣「大灣」的轉化論證「臺灣」一名由來於「大灣」。

又據康熙《臺灣縣誌》所築城堡「制若崇臺」,「臺灣」的「臺」與「灣」兩字聯稱的含義才成立。2023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臺灣」一名才被人們採用。邵秦在《臺灣名稱由來考略》(載《歷史研究》2023年第2期)一文中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臺灣閩音稱謂大員、臺員、大灣等,在荷蘭人侵臺前早已存在,在修城築臺前荷蘭人也隨中國人稱安平為「大員」;也不同意把「臺灣」之稱*****灣的「大灣」一名轉化而來,因為《東番記》並未記成大灣而寫成大員,《遠遊篇》作臺員。

「大員」、「臺員」在字義上不能表示出海灣之意。「臺灣」 應由來於原安平地區土著臺窩灣族,以其族名稱其地,據調查確認臺南城的大灣莊為臺窩灣族原住地。「大灣」即「臺窩灣」的同音異字。

荷蘭文獻中對安平一帶有時寫成tayo***n(臺窩灣),有時寫成tyovon(梯窩灣)、teijoan(大員)、toyouan(臺員)等。

中荷兩國的兩種不同民族語言對該地稱呼基本一致的記載,雄辨地證明了關於臺灣名稱最早**的出處,即與臺灣安平一帶土著臺窩族名稱有關。關於「臺灣」名稱的由來,目前雖仍存在分歧,但在辭書、報刊出版物中,涉及有關臺灣名稱**的有其一定的傾向性,很多專家、學者又都在積極研究**這個問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能揭開這個謎底。

4樓:誠如我

「臺灣」這一名稱由何而來?它的含義又是什麼?學術界仍持不同看法,尚難定論。

有人說「臺灣」是古代神話傳說「岱嶼」和「員嶠」首字聯名「岱員」轉變而來的;也有人說「臺灣」是因盛行於閩臺地區的颱風而得名;還有人說「臺灣」原作「埋冤」,後因其詞不詳才改稱為「臺灣」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臺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連橫:

《臺灣通史·開闢篇》)。更多的人則主張「臺灣」之名**於陳第所著《東番記》中的「大員」、周嬰《遠遊篇》中的「臺員」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大灣」。「臺灣」則由「大員」、「臺員」、「大灣」等或因語音相同轉譯,或以當地部落名稱謂轉化而來的。

例如《辭海》等都持這種看法。譚其驤等在《我國省區名稱的**》臺灣省條中,闡明瞭「臺灣」名稱的演變過程和各個時期的地域所指。文中說,十六世紀時有「大員」之稱,本指今臺南安平鎮附近一帶,是當地高山族部落名譯音。

進入十七世紀「大員」又改寫成臺灣。其時荷蘭侵略者在該地所築的熱蘭遮(zeeiandia)城,華人即稱之為臺灣城。2023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全島後,「臺灣」所指大致在今臺南市一帶。

清初建立臺灣府後,臺灣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個島嶼。另一種看法,認為因荷蘭人在海灣修城築臺,故名「臺灣」。道光重刻本康熙《臺灣縣誌》雲:

「荷蘭設市於此,築磚城,制若崇臺,其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處概謂之灣,此臺灣所由名也。」

此外,成書早於《東番記》的《日本一鑑》的《窮河話海》和《桴海圖經》兩冊中,都把臺灣稱作「大惠」。吳壯達認為「大惠」與《東番記》的「大員」及後出現的「臺員」、「大灣」 都是對同一地理物件的名稱從閩南方言轉化。他從安平古海灣「大灣」的轉化論證「臺灣」一名由來於「大灣」。

又據康熙《臺灣縣誌》所築城堡「制若崇臺」,「臺灣」的「臺」與「灣」兩字聯稱的含義才成立。2023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臺灣」一名才被人們採用。邵秦在《臺灣名稱由來考略》(載《歷史研究》2023年第2期)一文中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臺灣閩音稱謂大員、臺員、大灣等,在荷蘭人侵臺前早已存在,在修城築臺前荷蘭人也隨中國人稱安平為「大員」;也不同意把「臺灣」之稱*****灣的「大灣」一名轉化而來,因為《東番記》並未記成大灣而寫成大員,《遠遊篇》作臺員。

「大員」、「臺員」在字義上不能表示出海灣之意。「臺灣」 應由來於原安平地區土著臺窩灣族,以其族名稱其地,據調查確認臺南城的大灣莊為臺窩灣族原住地。「大灣」即「臺窩灣」的同音異字。

荷蘭文獻中對安平一帶有時寫成tayo***n(臺窩灣),有時寫成tyovon(梯窩灣)、teijoan(大員)、toyouan(臺員)等。

中荷兩國的兩種不同民族語言對該地稱呼基本一致的記載,雄辨地證明了關於臺灣名稱最早**的出處,即與臺灣安平一帶土著臺窩族名稱有關。關於「臺灣」名稱的由來,目前雖仍存在分歧,但在辭書、報刊出版物中,涉及有關臺灣名稱**的有其一定的傾向性,很多專家、學者又都在積極研究**這個問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能揭開這個謎底。

恐龍名稱的由來,恐龍名稱的由來

逍駟 呵呵,以上兩者的回答可合二為一 歐文最早起名 dinosaur 恐怖的蜥蜴 中國 日本等國的學者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把它譯為恐龍。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阿薩德伏 外國一個科學家最初發現恐龍化石時,認為是巨大的蜥蜴,於是發表了一篇 後來,他研究發現這不像蜥蜴,更像中國的龍,...

白石山景區名稱由來,白石山的名稱由來

戰國時 度嶺分燕趙 遼宋時 一山分兩國 古人因山多白石 大理岩及漢白玉 故名白石山。白石山的名稱由來 主體白石山海拔2096米,相對高差1500米,山體下部 1500米以下 為花崗岩,山上部為大理岩,山頂峰林遍佈,主體白石山海拔2096米,相對高差1500米,山體下部 1500米以下 為花崗岩,山上...

白族名稱的由來

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與古代的羌人有淵源關係。早在公元1世紀 漢代 以前就分佈在洱海一帶。公元2世紀,漢武帝就在這裡設定了郡縣,公元3 4世紀,由於戰亂,不少漢族人曾避難來到白族地區,部份與其融合 公元715年由雲南東部遷到洱海地區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於白族。14世紀前後有不少屯軍的漢族人在此地,後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