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是什麼意思 請教各位望解答

時間 2021-09-01 09:55:42

1樓:簡簡冰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意思是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

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拓展資料

全詩《送柴侍御》

[ 唐 ] 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譯文沅江的波浪連線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作者介紹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我們還是像兩地的青山一樣同臨一片雲雨,但同頂一輪明月為何又身處兩地呢?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為友人所作的《送柴侍御》,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鑑賞: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一句作勢。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這首詩通過想象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

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裡行間了。

讀者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離傷」強壓心底,不讓自己的「離傷」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於用意、善於言情的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

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更能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

二、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

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後北歸。

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

存詩一百七十餘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

3樓:劉萬允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意思是,兩地的青山同承雲朵廕庇,同受雨露潤澤,你看到的那個月亮正是我看到,雖然分隔兩地,但「千里共嬋娟」,我們的心意是相通的。

這句詩一般是用來寄給遠方的好友或心上人,以解相思之情,希望遠方的朋友、戀人不要因為地理原因而對自己的感情有所淡忘。語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

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4樓:愛旅遊的小少女

唐詩《送柴侍御》欣賞: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5樓:巨大的白色岩石

雲雨相同,明月共睹,說明兩人深厚的情誼

6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天涯若比鄰的意思。

(雖然不再同一個地方)青山延綿,兩地的雲和雨應該沒有什麼不同;明月普照天下,即照著你也照著我。

7樓:匿名使用者

小譯————————————————————————遠隔重山的我們

卻被同樣的雲所籠罩 感受同樣的雨水

在朗朗明月之下

我們何嘗不是同在家鄉,從未分離?

————————————————————————思念,深情厚誼,愛慕。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什麼意思??

8樓:你好嘛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這句話出自唐朝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時的作品。

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白話翻譯:

沅江的波浪連線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擴充套件資料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通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9樓:歲月不寒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

同頂一輪明月有何曾身處兩鄉。

【名稱】《送柴侍御》

【年代】盛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七言絕句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註釋譯文

【註釋】

⑴侍御:官職名。

⑵通波(流):水路相通。

⑶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兩鄉:兩處地方。

【譯文】

沅江的波浪連線著武岡,

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

同頂一輪明月有何曾身處兩鄉。[2]

作品格律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注:○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3]

作品鑑賞

王昌齡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單就他的絕句而論,寫送別、留別的就不少,而且還都寫得情文並茂,各具特色。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大約是詩人貶龍標尉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可能是從龍標前往武岡,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岡」(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岡」),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一句作勢。所以第二句便說「送君不覺有離傷」。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

於是詩人再用兩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它是用豐富的想象,去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不也就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嗎!

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們對友人的思念,所以這三四兩句,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裡行間了。

說到這裡,讀者便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它強壓心底,不讓它去觸發、去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於用意、善於言情的詩人,不得不用那些離而不遠、別而未分、既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

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它既不會被柴侍御、也不會被讀者誤認為詩人寡情,恰恰相反,人們於此感到的倒是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便是生活的辯證法,藝術的辯證法。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餘的直說,不是更生動、更耐人尋味嗎?

流水和波浪感覺不到離別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岡流淌。詩人說:馬上就要離開你了,在這送別之際,我卻不覺得悲傷。

同在一條江邊,風雨共進,明月**知道我們身處兩地?仍然照耀著我們的前方。[1]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

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後北歸。

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

存詩一百七十餘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4]

10樓:匿名使用者

青山有雨,月高何曾才能停止

11樓:

出自:《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翻譯:(不管多遠)沅江的波浪能夠到達武岡,送你(去武岡)我並不覺得悲傷。(我們像兩地的)青山,一起經歷一樣的風雨,(我們能共享同一輪)明月,怎麼會(覺得分隔)兩處呢?

一道數學問題雞兔同籠

設買尺子x把,買橡皮y快 由題意,得 1.2x 1.5y 34.5 整理,得 y 115 4x 5 因為115是5的倍數,所以x也是5的倍數,才能被5整除,即 4 適合題意的解有5組 x 5 y 19 x 10 y 15 x 15 y 11 x 20 y 7 x 25 y 3 但這5組x,y的和均不...

一道歷史題,一道歷史題

日子緊巴巴 就是c啊 你要知道羅馬是貴族制度 它的出現就是為了維護貴族的利益,在奴隸社會,平民的利益是不受保護的,適應了 你可以理解為貴族間的規則完善使貴族間的矛盾有評判的依據,而不是針對貴族和平民或者平民於平民間的 為什麼選c?羅馬法,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羅馬法,隨著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形成...

一道語文問題,一道語文問題

不知所云 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第一個句子中,陳寅恪先生講課旁徵博引,講學內容豐富,一些學生不能聽懂,不是因為陳寅恪先生講得內容混亂,而是因為自己知識貧乏,理解能力有限才無法理解。第二句子中,是文章的邏輯性差,即內容混亂,讓人無法理解。總結 不知所云多用於 說 的主體講話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