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孔子的仁政思想,儒家的仁政思想是什麼?

時間 2021-09-04 01:19:43

1樓:蘑菇西餐

“仁政”學說是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

2樓:啊啊我我我

首先,在德治與法治的關係上,孔子偏重德治是正確的,道德是以人們內心認同為基礎的,它的本質是自由,和法相比,道德居於更高層次。在現實中以德服人比以力服人具有更大的作用,德治的範圍比法治更為廣泛,道德是法律的真理只有跟高層次的道德,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其次,在實用層面上,孔子的仁政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和國家治理中仍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孔子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把人的管理提到首位,而且主張實行推己及人的人道主義管理方式。

孔子對於“仁”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擁有其相稱的公道性及實用性,這也恰是孔子思想的強盛性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為後來的孟子和荀子所倡導的“內聖外王”之道供給了實踐參考,其中的某些行為甚至完整被後人所汲取,成為儒家人學思想中永恆的“不滅之火”。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儒家的仁政思想是什麼?

3樓:無上玥魔

孔子提出為政以德,寬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爭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統治措施。

孔子 在對“仁”的解釋中,已有關於“仁政”的思想。 孟子 發揮 孔子 學說,明確提出“仁政”的主張。《孟子·梁惠王上》: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 秦 楚 之堅甲利兵矣。”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

“ 魏 人置 豹 祀之義,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清 唐甄 《潛書·柅政》:“雖有仁政,百姓耳聞之而未嘗身受之。

” 魯迅《佚文集·隨感錄》:“一種是絮絮叨叨敘述些過去的榮華,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貴,小民如何不識不知;末後便痛斥那些征服者不行仁政。”

“仁政”學說是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為本”,孟子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還說:國君有過錯,臣民可以規勸,規勸多次不聽,就可以推翻他。

孟子反對兼併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在經濟上,孟子主張“民有恆產”,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權,要減輕賦稅。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4樓:話題大放送

儒家的“仁政”思想,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專家這樣解說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包括哪幾個方面

5樓:匿名使用者

《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內容是說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部分讓梁惠王自己提出疑問,從梁惠王自己標榜的盡心於國的表現賑災救民人手分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賑災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務,最大限度地調動百姓的積極性,使其樂其所為,這當然是仁政的具體表現。

第二部分孟子採用了“引君入甕”的論辯方式,讓梁惠王承認了自己與鄰國之政並無本質區別,都是沒能實行仁政。

第三部分孟子論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徑則為實行仁政。基本途徑包括不違農時、發展生產、解決百姓吃穿問題。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進而解決精神文明問題。

在解決了百姓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後,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發展絲織業,讓五十歲的人就穿上絲綢衣服,發展畜牧業,讓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發展教育事業,讓孝悌之理深入民心,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從而推而廣之。

擴充套件資料

孟子和孔子的仁政之不同

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孟子將倫理秩序視作政治的理想狀態和追求目標。鮮明體現了倫理政治化和政治倫理化的特點。孟子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並以此為準衡量統治的優劣,他認為減輕人民負擔,按自然規律辦事,人民才能夠豐衣足食。

只有達到這個水平,才可以說是仁政。

6樓:山巔之鼠

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宣傳了他的政治主張,提倡實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義,以仁義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說的仁政,是要用仁義之心來愛民.

在本文所指的具體內容是:(一)養民:不違農時,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禮義.

1.養民有六條措施: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三組排句,提出了發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採取這些措施後所產生的效果;“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這三組排句又提出了發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採取這些措施後所產生的效果.這三種措施與前面的三種措施相比,顯然前進了一步,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

2.教民有一條措施: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麼,孟子的仁政思想基本內容分別是

孟子的思想 於孔子.孟子把孔子的 仁 發展為 仁政 的學說.他認為實行 仁政 就必須 制民恆產 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 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 勿奪農時 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 省刑罰,薄稅斂 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 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 孝悌忠信 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剝削壓...

孔子和“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麼區別

向日葵 1 治國方面的不同 與其說,這國方面的不同,比如說治國針對的人物不同。先比如說孟子,他相當於國務大臣一樣,每天都服侍在君王身邊,為一國之君出謀劃策,而孔子就不一樣,他沒有機會到哪個君王的身邊訴說他的理念。所以說他只能四處流浪,傳播他的理念。所以說這兩者的效果當然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說孟子比孔...

孔子思想的弊端,孔子儒家思想弊端有哪些?

孔子一生為恢復周禮而奔波,主張 克己復禮為仁 但是周禮就意味著等級制度,維護封建統治。另外,孔子也說過,唯小人和女子難養也 歧視女性。克己復禮 的思想過於保守,不符合時代潮流,根本不可能實現。在政治上主張恢復周禮和井田制,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退步的。思想上也有很多弊端,雖然我們現在用我們後人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