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談簡體字和繁體字各自的好處以及他們對現代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影響您覺得該不該恢復繁體字

時間 2021-09-06 19:28:54

1樓:陽城幹部

簡體字有些簡得毫無道理如:閒。繁體是門裡加月,多有情趣,簡成門裡加木,全無意境,筆劃也沒少。這類的應恢復……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說恢不恢復的問題 畢竟繁體字作為傳統的漢字延續了這麼長的時間 不論如何改革 如何簡化 都只有繁體字才最能代表並表現中華文化的精髓 像是毛筆字 大多都是用繁體字寫的也只有繁體字能夠寫出那種框架結構的美感 再者 不論是香港澳門還是臺灣都是用的是繁體字 不論從商業合作 還是文化傳承交流來說 學習繁體字也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 繁體字其實更利於人們學習漢字 它的象形結構更為明顯 更能讓人瞭解字的含義 就算不會寫 起碼也要認識大部分的常用的繁體字 作為個人素養的一部分

3樓:且吃茶去

繁體字要繼承學習,但不能食古不化。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等字型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說明了文字一直都是在發展的。如果回頭去恢復使用繁體字,那是不是應該恢復使用篆書呢?

書法藝術是藝術範疇,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當藝術家、當書法家,都會用甲骨文去寫作文、寫書信對吧!

4樓:綠色淘客網

是避免談恢復與否 而應該隨機應變

這個回答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但能夠滿足大多數人需求

簡體字妨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嗎

5樓:心底的傷痕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字,繁體字,能夠流傳千年,自然有其可取之處。首先,中國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大多數漢字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如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繁體的「親」,在「愛」中加了一個「心」則是繁體的「愛」,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華」的繁體字「華」,特別像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裡的斗拱,非常有文化含義。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繁體字,它最為顯著的優點就在於可以生動形象地表達出這個漢字的意義。而不像簡體字,如親和愛,簡化以後,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還有「廠」字,繁體字是「厰」,簡體字成了「廠空空」,裡面沒東西,就剩一個廠房了。

「華」字也是,簡化之後基本看不出什麼特點。簡體字的「龍」失去了繁體「龍」字的氣勢和感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產不生,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云無雨,開関無門,鄉里無郎……可巧而又巧的是:

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仍是偷,騙還是騙,貪仍是貪,毒還是毒,黑仍是黑,賭還是賭……繁體字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傳統的繁體字更能直觀表徵漢字的形聲、會意、象形等歷史淵源。

其次,繁字漢字美觀大方,其藝術性遠遠高於簡體,學書法的人幾乎都是寫繁體字,繁體字的形成是文字,規律地結合,很有美感。我們來看一看繁體字「三國演義」和簡化字「三國演義」。明顯繁體字美觀大氣,可簡化字卻骨瘦如柴。

第三,繁體字書寫了古典書籍,瞭解繁體字才能更好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文化。據悉,推行簡體字主要考慮讓6億多農民儘快識字,避免學習上的麻煩才推行的,」2023年中國大陸開始全面推行簡化漢字後,繁體字在教學、研究、出版、文化、商業等領域及一定的人群中仍有學習使用的需求,在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書法藝術創作等領域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

最後,繁體字影響力巨大,它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不僅在中國,在中國周邊國家中,繁體字仍舊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在歷史上,東亞各國都是以繁體漢字作為文字的。只是到了近代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才打亂了東亞各國文字的統一性。

說了這麼多繁體字的有利之處,有關於繁體字的弊端當然也是有的。顯而易見的是,繁體字筆劃多,寫起來並不方便,速度也慢,學習起來並不簡單。我們這代人學習的漢字是簡體字,但也是從小從聽寫默寫,一步步學習過來的,學起漢字並不覺得輕鬆,更何況是讓人學習繁體字呢。

加之,現代社會,學生面臨的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單是語文這一課就有如此繁重的任務,不利於學科平衡。

其次,漢字發展的總趨勢就是趨向簡化。看漢字的發展歷史,它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這一階段就是化繁為簡的過程。尤其是現代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家的時間都變得很珍貴,人人追求高速快捷地學習、工作方式。

或許簡體字才是最佳的書寫方式。

最後,作為工具 繁體字不利於文化傳播。文字是傳播文化的工具。作為工具,文字的簡化是整體趨勢,有利於傳播更廣泛的文化,繁體難學難認,甚至「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由於繁體字的使用範圍非常狹窄,普通民眾的接觸機會並不大,要求學生全部重新學繁體字會增加學業負擔,且容易跟簡體字課程形成衝突,甚至出現認知混淆。少量繁體字迴歸課本則意義也不大,僅僅幾十個繁體字,如何去篩選、辨識、教學,都需要重新規範和安排,在學生課程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回顧中國文字發展歷史,也出現過幾次文字革命,如大篆變小篆,小篆變隸書,由繁到簡是漢字發展的歷史必然,簡體字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簡體字不等於喪失了漢字的藝術性與文化內涵,所以沒必要完全恢復繁體字,不用簡體字。學生們通過識讀這些漢字,可充分體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總的來說,對於簡體字和繁體字,兩者本就是一家,一脈相承,兩者也同樣擁有各自的優缺點,對此,我認為「寫簡識繁」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與選擇,我們在使用簡體字書寫的同時一定也要認識相應的繁體字,有興趣的人也可去學習一些繁體字的寫法,這樣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去理解漢字的含義,也有利於我們閱讀一些古籍。

6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簡體字其實扭曲了中國漢字的原意,遠不如繁體字好

中國傳統文化用繁體字怎麼寫

7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繁體字: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2023年曆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2023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佈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的繁體字:

簡體字好還是繁體字好,繁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

大漠孤煙直在哪 簡體字比較簡單,方便廣大勞動人民學習,繁體字是我國五千年文化遺留下來的精華,但比較複雜,不適宜讓人們短時間學習使用。簡體字脫胎於繁體字,主要有兩個 一是草書中化繁為簡,二是民間約定俗成的。大部分常用漢字的繁簡體區別不大。少部分繁體字不易於書寫記憶,但是字義更加明顯 由繁而來的簡體字則...

「鋡」字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簡體字 宴 繁體字 讌 是什麼意思

這字不曾簡化,是原汗原味的,繁簡都是它.鋡 h n 受,容納。廣韻 胡男切 集韻 胡南切,音含。揚子 方言 受也。齊楚曰鋡,猶 曰容盛也。鋡 五行屬什麼 雷天羽 五筆86編碼 qwyk 五筆98編碼 qwyk 鄭碼 poxj筆劃 共 15 劃 部首 釒 筆順 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撇捺捺折豎折橫鋡四角號碼...

繁體和簡體有什麼爭議,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是什麼啊?

推薦繁體字我覺得是有道理的。首先,繁體字是先人造字的成果,繁體字更能體現字的意思,更貼近生活,是生活的創造,是生活的體現。而簡體字,看到一個簡體字,你不能想象出這個字的意思,與繁體字相比,脆弱不少。3 現在人們大多用手機 電腦 用手寫的越來越少了,所以寫起來麻煩並不是阻礙推崇繁體字推廣的理由。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