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中的「業」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9-10 08:01:17

1樓:匿名使用者

業有善業有惡業,人一輩子會做好事也會做一些壞事,而這些會伴隨你的輪迴。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

2樓:蠶潺禪

也就是你做事情的時候留下的習氣,同意樓上看法!

3樓:手機使用者

業——身,口,意三業的造作。就是行為,言語,思想的造作。有善,惡,無記之分。

佛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是什麼意思?

4樓:山東省飛飛

意思是:人生前縱有金山銀山死後也帶不走一文,你能帶走的就是你 在世之時的所作所為。 就是你做的好事或者壞事 ,好有好報惡有餓果,勸人從善。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應改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不是正式的佛經,只是一個名叫王日休的古人在其《龍舒增廣淨土文》提及過,出自《大正藏》47冊259頁下。

5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一個人一生所做的好事和壞事,都會以各種形式返回到自己身上。作家楊大俠表示,自己種下了什麼便會收穫什麼。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其中的"業"是指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弓箭,弓之力和箭之力。箭離開弓後仍然存在的力就是如同業力。身體死亡後,生命本性所染的身體存在的時候之種種習慣性之力就是業。這個業會在新產生的生命體上顯現出來。

7樓:匿名使用者

我看這像是佛學偈子,

如果是的話,或是與佛學有關的話,「業」應該指你往內夕所造的一切業容。你平時做好的事情,就會積累善的業,而做惡的事情,就會積累惡的業。這些都可以叫做你的業。

佛學裡,人的生老病死,榮華富貴,都是由他前生,今生所造的一切業決定的。

不知道這樣說能否理解?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後面兩句是什麼

8樓:晁蘭英衡月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應改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不是正式的佛經,只是一個名叫王日休的古人在其《龍舒增廣淨土文》提及過。古人有言,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妙哉此言也。予故用此後兩句,添以兩句,而成一偈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但念阿彌陀,定生極樂國。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萬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萬般基本解釋:1.各種各樣;多種多樣。2.極其;非常。如:我感到萬般快慰。

詞語分開解釋:萬 : wàn 喻極多:萬物。萬方(a.指全國和世界各地;b.指姿態多種多樣)。日理萬機。氣象萬千。

10樓:匿名使用者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應改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不是正式的佛經,只是一個名叫王日休的古人在其《龍舒增廣淨土文》提及過,出自《大正藏?47冊》259頁下。"--山人

人生時,父母妻子,屋宅田園,牛羊車馬。以至檯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不問大小,或祖父以傳於己,或自己營造而得。

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積累而得。色色無非己物。

且如窗紙雖微,被人扯破,猶有怒心。一針雖微,被人將去,猶有吝心。倉庫既盈,心猶未足。

金帛已多,營猶未止。舉眼動步,無非愛著。一宿在外,已念其家。

一僕未歸,已憂其失。種種事務,無非掛懷。一旦大限到來,盡皆拋去。

雖我此身猶是棄物,況身外者乎。靜心思之,恍如一夢。故莊子雲,且有大覺,然後知此其大夢也。

古人有言,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妙哉此言也。

予故用此後兩句,添以兩句,而成一偈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但念阿彌陀,定生極樂國。蓋業者,謂善業惡業。

此皆將得去者,豈可不以淨土為業乎。有了明長老為眾普說,指此身而言曰,此為死物。其內潑潑地者為活物。

莫於死物上作活計,宜於活物上作活計。餘深愛此語,故常為人言之。凡貪種種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

世人雖未能免此,當於營生奉身之中,挪頃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於淨土。乃活物上作活計也。且如汲汲營生,雖致富如石崇,貴極一品,終有數盡之期。

豈若淨土之無盡也。

佛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是什麼意思

山東省飛飛 意思是 人生前縱有金山銀山死後也帶不走一文,你能帶走的就是你 在世之時的所作所為。就是你做的好事或者壞事 好有好報惡有餓果,勸人從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應改自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不是正式的佛經,只是一個名叫王日休的古人在其 龍舒增廣淨土文 提及過,出自 大正藏 47冊259頁...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中的「業」指的是什麼

霽雨若初 業是指人生在世所做的好事或者壞事。整句的意思是說,人生前縱有金山銀山死後也帶不走一文,能帶走的就是在世之時的所作所為。業 宗教用語,是印度文化中產生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個哲學 道德和宗教概念。不理解 業 這一概念,就不能理解印度的文化,以及印度的倫理 習俗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等。拓...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什麼意思

妄與梔枯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指各行各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高尚。1 出處 宋 汪洙 神童詩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張協狀元 一 看的,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流行原因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這句話之所以能夠廣泛地流行,也反映了當時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