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紀念誰,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紀念誰

時間 2021-09-11 22:26:59

1樓:x靜涵思睿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的節名涵義: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干地支。

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執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2樓:吉紫萱功彭

紀念的人啊,應該就這幾個了.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秋瑾的就義.

3樓:老豬

江浙一帶,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

端午除了紀念屈原還紀念誰?

4樓:christy_舒

端午節的由來,各本其源,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但“屈原說”最受認同。

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

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直至**時期,社會上還有“躲端午”的習俗。端午節的另一類民俗活動,就是為了驅災辟邪的目的而發展起來的。

與夏季時令相關

有學者的考證,端午的起源、形成與夏季的時令有著密切的關係。202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他援引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

“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中國的很多節日與節氣之間存在對應關係,“端午”與“夏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們高溫到來,在陽光雨水充足、有益於農作物生長的同時,蚊蠅開始滋生,疫病流行。以夏至為分界的自然界變化,影響到古代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過去科技水平不發達,人們在認識到這一現象後,為了提示這一關鍵時日,就要舉行一定的儀式。

5樓:匿名使用者

紀念賽龍舟,吃粽子這一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曹娥和伍子胥還有屈原

端午節在紀念屈原之前是紀念誰的?

7樓:寵寵欲動闖天涯

在屈原前的端午是紀念伍子胥的。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9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浴蘭節”、“蒲節”、“女兒節”等。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眾說不一,有“辟邪說”、“祭龍說”、“紀念屈原說”、“紀念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等。

根據民俗學者的研究,辟邪說為正確的說法。“祭龍說”只是對端午節部分習俗的解釋,不能用來說明整個端午節的起源。“紀念屈原說”等其它說法是民眾以編故事的方式對端午節的趣味性解釋,並不是科學的說法,實際上在這些傳說產生之前端午節早已經存在了。

“紀念屈原說”是影響最大的端午節傳說,為這個古老的節日增添了新的習俗和文化內涵,甚至有喧賓奪主之勢。

10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11樓:小小君子

啦啦啦(✪▽✪)'踢了'kk芥末太累了嗎單子要

紀念屈原端午節的古詩4句?關於屈原端午節古詩

一 浣溪沙 端午。宋代 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二 和端午。宋代 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三 午日觀競渡。明代 邊貢。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 那為什麼吃粽子?難道屈原喜歡吃粽子

韋仕超 屈原的死,是投汨羅江而死,但是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其中一種以吃作為紀念的,自然就是粽子了,為何食用粽子,主要是由糯米組成,而糯米對民間人們來說,具有驅趕動物的作用,就是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遭受魚蝦等微生物的侵蝕。而演變成為以純糯米作為食物的風俗習慣,通過粽子體現,所以包粽子,吃粽子都是一種象徵性...

請蒐集有關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說和習俗

一 賽龍舟 相傳端午節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二 吃粽子 喝雄黃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