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三舍是什麼意思,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9-12 18:23:47

1樓:轉角起點

三十里為一舍

成語典故: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壁三舍的故事

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爭立太子的鬥爭,公子重耳被迫逃到狄國他姥姥家。一住12年,狄國也不提為他復國之事.於是他離開狄國,先後到衛、齊、曹、宋等國,謀求幫助復國,都未成功,且還受到不少侮辱。

重耳說:"金銀財寶,楚國多得很;美女嬌妾,江南勝塞北。假如我們晉楚兩國發生戰爭,我就退避三舍(三十里為舍),來報答您的恩情。

"這時正好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到秦國,準備幫他回晉國當國君。重耳求之不得,滿口答應。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打回晉國,殺了晉惠公之子公子 ,當上了國君,稱晉文公。後晉楚爭霸中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今範縣濮城)之戰中,晉軍為了兌現晉文公在楚時的承諾,報答出乘完楚成王對晉文公的後遇之恩,同時也為軍事所計,主動後撤三舍.

城濮一戰,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敗強楚,大獲全勝.遂成中原霸主。

2樓:張長遠林月明

一舍為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

3樓:啡啡

“退避三舍”中“舍”的意思是古代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也就是說九十里。

4樓:匿名使用者

舍:長度單位.一舍100裡,三舍等於300裡,所以三舍是300裡

5樓:孔丘

當然是九十里拉,我們學過的。

6樓:匿名使用者

詞 目 退避三舍

發 音 tuì bì sān shě

釋 義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 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 例 我說姊姊不過,只得~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

〖成語典故〗: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7樓:匿名使用者

90裡 一舍等於三十里 回答簡單精闢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十里為一舍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成語典故: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君

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舍30裡

三舍90裡

10樓:摸摸魚骨頭

含義: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即為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爭立太子的鬥爭,公子重耳被迫外逃先後到衛、齊、曹、宋等國,謀求幫助復國,都未成功,後重耳來到楚國受到楚成王以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酒宴上楚成王問重耳如何報答他,重耳回答“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打回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交戰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11樓:倩兒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譯文:晉國和楚國交戰,在中原相遇,晉文公把軍隊撤退九十里。

引證釋義: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閒的吳教授,他卻要退避三舍,再也輪不到他。”

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12樓:東京飲品

釋義:意思是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讀音:tuì bì sān shè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譯文: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

造句:他們喜歡把自己打扮成一無所有的楞頭小子,這樣無論是美國的搶劫犯或是俄羅斯的吉普賽人都會退避三舍。

13樓:呵呵的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ě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近義詞:遠而避之 委曲求全

反義詞:周旋到底 針鋒相對 鋒芒畢露 相似詞:退避 三瓦兩舍 三天三夜 閃避 避難 趨避 規避 躲避

(1) 她太潑辣,許多人見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2)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3)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別誤以為我是在怕他。

(4) 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

(5) 他那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氣勢擺出來,讓人退避三舍。

(6)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爭。

(7) 不用走進去看,僅聽到它的嘶吼就足夠令人退避三舍。

(8) 見有警察來,他立即退避三舍。

(9)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退避三舍,養精蓄銳。

(10) 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只能退避三舍。

(11) 這種惡霸出現,任誰都要退避三舍。

1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在今山東鄄城西南)作戰,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見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後用來比喻對人讓步

15樓:郜成濤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舍,主動退讓九十里。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因為他們一個人走的太慢還是那麼她?

“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17樓:呵呵的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ě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近義詞:遠而避之 委曲求全

反義詞:周旋到底 針鋒相對 鋒芒畢露 相似詞:退避 三瓦兩舍 三天三夜 閃避 避難 趨避 規避 躲避

(1) 她太潑辣,許多人見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2)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3)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別誤以為我是在怕他。

(4) 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

(5) 他那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氣勢擺出來,讓人退避三舍。

(6)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爭。

(7) 不用走進去看,僅聽到它的嘶吼就足夠令人退避三舍。

(8) 見有警察來,他立即退避三舍。

(9)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退避三舍,養精蓄銳。

(10) 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只能退避三舍。

(11) 這種惡霸出現,任誰都要退避三舍。

18樓:啾啾媽

[tuì bì sān shè]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漢語成語,拼音是tuì bì sān shè,意思是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釋義:

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在今山東鄄城西南)作戰,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見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後用來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退避三舍什麼意思

19樓:江南蜜汁

釋義:比喻主動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詳解:老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指主動退讓九十里。三舍,指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主動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重耳回答楚成王說:“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白話文:重耳再想想說道,萬一以後晉楚兩國真的在中原相遇交戰,那我就避君三舍退後90裡。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典故】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內亂,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了十幾年。這期間,重耳有一段時間住在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賓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會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託你的福,果真能回國當國君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後退九十里。

如果這樣還是得不到你的原諒,我再與你交戰。”與他們一同飲酒的楚國大將子玉聽了重耳的話,知道他將來必成大器,於是建議楚王殺死重耳,以除後患,卻被楚王拒絕了。幾年過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眾將士們紛紛表示反對,晉文公則說:

“行軍打仗理直氣壯方能獲勝,如今我們主動後退,楚國便輸了理。

他們再主動進攻,我們的士兵反擊時,必定心中有氣,士氣高漲,何愁打不贏這一仗呢!”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退避三舍成語故事,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處在哪裡?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茅龍白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

退避三舍成語故事

精神佈道者 拼音 tu b s n sh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典故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是哪兩個國家,《退避三舍》講的是哪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万俟貓 晉國楚國。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