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時間 2021-09-14 23:03:33

1樓:關振翱

世間一切有為法(器世界,心世界,世間法世界),無常變化,時時短暫地存在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轉眼即逝,緣起重來。故勸眾生離一切相,不要過分執著於眼前世間的人事變化,情感財物的得失。破除我執,信心清淨,直至明心見性,般若實相。

阿彌陀佛!知難修習更難,境界現前,離開情緒的當今世上能有幾人。

**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方案進行**,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反思.**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觀察是科學**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影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物件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訊;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物件,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範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物件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資料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線索!

2樓:喬斌扶邃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一切你很在乎的東西,其實如夢幻泡影般虛幻,如雷電雲霧般難以長久 受人恩惠當點滴在心,施人恩惠當做過就忘。諄諄教誨,銘記在心。應作如是觀,直譯應該這樣去理解,去觀察。

4樓:商恆奚雪

這是佛教用語,主要意思是,喜怒哀樂,所有開心的不開心的事都像夢幻、泡影、露電一般,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都是稍縱即逝,應保持平常心。

如佛家所說:一切皆有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夢、穿滬扁疚壯狡憋挾鉑錨幻、泡、影、露、電。被稱為六喻或六譬。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有為的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是永久不變的,如同晨霧和閃電一般。

6樓:臧寰東郭芷

就如夫妻之間吵架這事,是業力趨勢,本就應該這樣,不這樣反而不對,無論你再怎麼阻止,你就算會法術,也只能壓制和延緩業力發生的時間,而不能組織業力的自我產生與消耗。

一切世間法,世間的一切,乃至佛法,本就會是這樣,也應該會是這樣,所以佛陀叫我們「應作如是觀」

就比如佛經開頭,如是我聞,另一層意思就是,佛陀本就會成佛,本就會這麼說,本就應該是這樣

所以: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

也所以: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這本就是這樣,就像我聽到的這樣

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一切事本就是這樣,就應該是這樣

7樓:匿名使用者

倒妝句,「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

8樓:手機使用者

【作如是觀】

作這樣的看法,表示對某一事物所持的觀點。這句話出於《金剛經》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意思是說,佛教徒應持這樣的觀點:所有事物現象,都是空幻的,生滅無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詞,猶言如此,是這樣。

在佛經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說的教義。過去注經者或謂當理為「如」,無非為「是」;或謂「真空」為「如」,「妙有」為「是」。文章中引用如魯迅《而已集·大衍發微》:

「將冠冕堂皇的『整頓學風』的盛舉,只作如是觀,雖然大煞風景,對不住『正人君子』們,然而我的眼光這樣,也就無法可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何解

9樓:瘋狂的騰挪躲閃

《金剛經》中的「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其實是「一切有為法」的詳細說明而已,他的後文還有一句「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核心意思其實就是說,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世間法,都跟夢幻一樣,就像泡沫中的影子一樣,不可琢磨,變幻無常,而且還想閃電一樣快速的變化,所以我們要依據這個規則,無時無刻都要以這個原則看世間的一切。

首先要說一下,《金剛經》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他的文字相對較少,但是文字簡練,所以傳播度極高,很多宗派都對其有注,尤其是禪宗對其有極高的認識,而且對其特別推崇。不過,佛教派系較多,各類流派的差異其實比較大,對於《金剛經》的認識,也不能說完全統一,很多流派甚至都不重視《金剛經》,畢竟佛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體系。

其次說一下,「一切有為法」就我個人的觀點是指,修行佛法之時,不僅要看自己一天天在老去,我們還要正確看待別人的苦,眾生的苦,也就是說,我們不僅僅只是注意自己的需求,更要注意他人的需求,不僅理解自己的苦,還要理解他人的苦。佛家**這樣做了,也會換來其他人這樣做,這樣大家都會理解「一切有為法」,所以大家都要理解,人世間的一切都變幻無常,就像天氣一樣,讓人捉摸不投,難以**。

實事求是的講,大多數的佛經都沒有高深的語言,直接翻譯即可,畢竟佛經是佛法的說明書,沒有過多的修飾,語言都很質樸,這也是佛教可以吸引上至**,下至貧民的重要原因。

10樓:逗貨歷史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兩句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後兩句是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段的意思大概是說,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世間法都跟夢幻一樣,好像泡沫中的影子,霧靄一樣,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如同閃電一樣快速變化。

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同時也是佛教經典經書之一,其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後秦時期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歷史上流傳最廣、時間最早的譯本。

《金剛經》當初在印度有唯識家(的論釋。傳入中國後,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6個比較出名的譯本,除了鳩摩羅什翻譯的之外,其餘的5個分別是:

北魏菩提流支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南朝陳真諦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隋達摩笈多翻譯的《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唐玄奘翻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以及唐義淨翻譯的《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等到明清之後,三教九流也都開始註解《金剛經》,通過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加上密教的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時的《金剛經》早已經被改的「面目全非」。

由於佛教在唐朝時特別盛行,使得《金剛經》在當時的中國得到不少官方組織的認可。一直學習唐朝文化的日本自然也跟隨著學習唐朝的風氣。特別是在奈良時代,官立寫經所就已經大量抄寫過《金剛般若經》,直到平安時代,關於《金剛般若經》信仰都非常普及,那些從唐代傳來的《金剛般若集驗記》中的故事,都被收錄於《日本靈異記》。

11樓:癮獵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早的譯者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金剛經》有幾個版本,但以鳩摩羅什譯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後由禪宗所倡導,是禪宗著名的經典。

後來,由於該經長短適宜,5000多字的**易於持誦,更重要的是持誦該經功德顯著,唐以後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經。

臺灣著名禪宗大德耕耘導師曾說,持誦《金剛經》具有消災、解怨、滅罪的功效。誦持《金剛經》的方法是:選擇一本大字號易讀的、不分段的《金剛經》(世面上留傳的有兩種:

一種為分段的「分為三十二分的」;一種是不分段的)。最好是在每天早晨精神好時,盥洗完畢後,淨心地念,一口氣念它三遍,念時不要管**的意思(直心持誦,不起分別心,不要默唸),唸完後把經一合,靜心幾分鐘,看看心有何覺受?

只有這樣持誦《金剛經》,才有可能證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持誦《金剛經》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證得這種境界(感受)後,才不會把虛幻的大千世界認作是真實的。因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變現,都是不實的;同時,境又決定了心,佛教說「心本無生因境有,」這是絕對的真理。大家是否回憶看看:

我們的思想是不是都是現在或去過所看到、所聽到或所觸及到的外在而留下來的記憶?

如果沒有外面的境界,我們會有這些記憶、思想、或念頭嗎?肯定沒有。但我們一般人通常做不到這一點,包括一些修行人,因為心裡雖然知道外在的不實,但還會把幻當作真。

比如你今天出門跌了一跤,把腳跌破了,很痛啊!你說這是假的嗎?今天你做生意虧了本,破了財,你說這是假的嗎?

你不可能把這些經歷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過去的思想行為都看成是虛假的,那佛教還怎麼會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都是虛假的,那還要什麼善惡呢?

必竟你所作的善惡之業還在,你所作的善惡業是要結果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你肯定會說:前頭你說是假的,後頭你又說是真的,不是矛盾嗎?非也。

因為佛教所說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過去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執著(常想著)它,這才是佛教對世界真實的看法,也是《金剛經》四句偈真正的含義。但是,你說我知道了,可還是做不到、放不下呀。

如果白天領導扣了我獎金,晚上回到家裡,我在心中還是會憤憤不平的……所以說,歷代有許多高僧大德都勸人持誦《金剛經》(或精修禪定),持誦《金剛經》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達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

從今以後,你就不會再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也不會耽心未來會怎麼樣?因為你只活在當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這豈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樂的事嗎?

比如你今天出門跌了一跤,把腳跌破了,很痛啊!你說這是假的嗎?今天你做生意虧了本,破了財,你說這是假的嗎?

你不可能把這些經歷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過去的思想行為都看成是虛假的,那佛教還怎麼會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如果都是虛假的,那還要什麼善惡呢?必竟你所作的善惡之業還在,你所作的善惡業是要結果的。俗話說: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你肯定會說:前頭你說是假的,後頭你又說是真的,不是矛盾嗎?

非也。因為佛教所說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過去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執著(常想著)它,這才是佛教對世界真實的看法,也是《金剛經》四句偈真正的含義。但是,你說我知道了,可還是做不到、放不下呀。

如果白天領導扣了我獎金,晚上回到家裡,我在心中還是會憤憤不平的……所以說,歷代有許多高僧大德都勸人持誦《金剛經》(或精修禪定),持誦《金剛經》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達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

從今以後,你就不會再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也不會耽心未來會怎麼樣?因為你只活在當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這豈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樂的事嗎?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意思是說世尊告誡我們凡人修法,縱使千萬歲,也未必成果,為什麼呢?一切有為法,世間一切有所為,或者有所不為的法,都是凡人的執著,所為或者所不為在世尊看來都是一樣的,那麼怎麼擺脫呢?就是把這些法都視如夢幻泡影,視如朝露,閃電,一切都是瞬間,一切皆為夢幻,當然事實上凡人是無法理解的。那就先作如是觀,也就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何解

對於世間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夢幻和閃電一樣虛幻和短暫的來看待。不要執著它實有而緊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遠不會變動。要這樣想才可以解脫,沒有痛苦。我也來造個口業,有為的法,都是無常的,不永恆的。就是刻意去做的東西,比如創辦一個企業,發展了,輝煌了,最後結束,都是這樣。所以對這些一切的有為的法,不要太執...

《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怎麼解

如道居士 陳兵的解釋 我們可以觀什麼呢?觀的是有為法,不是無為法。因為無為法是沒有辦法去觀的,我們可以觀的只有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就是五蘊。怎麼去觀呢?就觀它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第一,如夢。夢的實質就是自己的意識所變現的。在做夢的時候,對主觀感覺來講是跟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但夢中的境界有沒有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