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覺悟的人佛的願力可以創造淨土世界請問

時間 2021-10-14 21:33:55

1樓:t深深海底行

其一,世界的形成,不僅是某一佛之大願力就能成就;還需要無量眾生共業所感。一切諸佛,必須攝取眾生才能成就佛土。也只有這樣,佛才有度眾生的可能。

如果一佛世界不攝取眾生,僅有此一佛在此土圓成佛道,成佛也就失去意義。還不如取無餘涅盤。(當然,也沒有這樣的佛土)。

所以說:「比如菩提樹王,眾生為根為本,佛菩薩為果為花。」

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凡往生者;皆因具足了往生之善業因緣,往生的同時,也莊嚴了佛土。往生者越多,佛土愈加莊嚴。迴向偈也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凡夫歷經三大阿僧祗劫成佛的過程中,也是不斷與眾生結緣;未來成佛之時,有緣眾生來生此土。

其二,如《大智度論》雲:「諸佛恭敬法故供養於法,以法為師。何以故?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

這個「諸法實相」,即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本具無量功德,能生一切萬法。因而,諸緣和合之時,就會出生種種法。樓主所說「規則」。

可以理解為「諸法運作的規律」,如上所說世界的形成等,皆是「諸法實相」的運作。並無任何「主體」起心動念去「制定」。所以,佛法中把這個叫做「法爾如是」:

法就是這樣起作用的。

其三,樓主此一句:「那麼佛所做的事也不是完全隨著自己的意願」,是凡夫情解,將佛「人格化」。其實,諸佛不「做事」(做事,是有漏法,初地以上菩薩已經無漏,已經不做事),也沒有「自己」(小乘初果人已經斷除我見,何況菩薩,何況諸佛?

),更何況有「自己的意願」(「我的」一語,不僅未斷我見,乃至落在「我所」,外道有成者也超越此境界)。

諸佛出現世間,示現種種「行為」(因佛地完全清淨,其行為無有一絲一毫造作;所以雖有「行為」其實「無行為」,故經中有云:「四十九年未說一字」)的,是應身佛。有種種「意願」的,也是應身佛。

因為應身佛需要藉助五蘊身來弘法度生,所以才被「人格化」。其實,究竟義的佛,是「法身佛」,一切眾生本具,也就是上述「諸法實相」。這個「法身佛」,永遠不會起心動念,永遠不會「想要去幹什麼」。

完全是寂滅相,卻又是萬法的根源。

那麼,應身佛為什麼又在度生呢?因為這是一切諸佛在未成佛之時所發的巨集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如無此巨集願,一切諸佛無以成佛,乃至不能修學佛道(最多能修二乘法),不能成為菩薩。

而眾生界無有窮盡,所以此願亦無窮盡。

《楞伽經》雲:「無有涅盤佛,無有佛涅磐」。

諸佛雖具足種種涅磐,卻無有一佛取無餘涅磐。雖不取無餘涅磐,卻時時刻刻住於涅磐。雖時時刻刻住於涅磐,卻又分身百千萬億度生不止。

諸佛境界,等覺菩薩一不能盡知,我等凡夫,唯有堅固信根,信受奉行而已。

其四,因緣未熟,諸佛也不能救度;若能往生,必定是此眾生因緣已經成熟。諸佛大威德力,大方便力,難以思議。若有重罪凡夫,五逆十惡;聽聞「佛」字即辱罵誹謗。

然而,就因為「佛」字過耳,善根種下,久遠劫後亦能得度,亦能成佛。諸佛度眾,可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眾生不信不受,如遊子遠離慈父,如之奈何?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南無常住十方佛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

2樓:雲霧之上

這裡列舉佛教和印度教的3點不同:

1、起源不同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宗教,其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迴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釋迦族的喬答摩·悉達多。

2、教義不同

印度教教義主要有主神論、種姓分立、因果報應、祭祀萬能、吠陀經典。

佛教的教義非常豐富,基本教義可以用「四諦」來統攝,佛教的根本教理是「緣起無我」(大乘說「緣起性空」),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最根本特色是「三法印」。

3、宗教節日不同

印度教主要節日有排燈節、好利節、無遮大會。

佛教的主要節日有佛誕節、佛成道節、盂蘭盆節等。

佛教-宗教知識-國家宗教事務局

3樓:炸毛什造

主要是思想差異:

(一)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與婆羅門的無限權威——透過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溝通;人們崇尚自然、歌詠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神。

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們,是因為三大主神各司其職,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創造宇宙,主宰人類的命運;毗溼奴維護宇宙間的和平,展現賞善罰惡的大無畏精神,故最得人們敬仰;溼婆神不但能毀壞宇宙,同時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間的活動。

所以人們只能服從神的權力,崇拜主神賜給人們的生活,而嚴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受限於神權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並不否認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創世者、非唯一者,神雖積集福德,有神通大勢力,若無通達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為六道輪迴轉世的眾生之一。

佛是一位圓滿覺悟者,不論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進修,同樣可以成就阿羅漢、菩薩或佛的果位。

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覺悟緣起的效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謂的梵天創世神權之說是迥然相異的。

(二)業報輪迴思想不同。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迴的根源,來自於業。業,是行為善惡的造作,產生於人們無限的「愛慾」與無始以來的「無明」。於是「以無明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業,由業而受果」的輪迴圈子於焉形成。

此外,印度教以為,「我」是生命輪迴中的主角,人的身體因「我」而生,人的活動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恆常存在的,現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為招感而來,今生行為的善惡,同樣也會連帶前世的業緣,影響到下一世的人生。

由此可知,婆羅門教的輪迴觀和業力說是恆貫三世,建立在「實有」我思想上,與真我論相結合。

佛教否認「恆常有我」的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種生命繼起的動力。

也就是說,輪迴中的「我」,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體的身軀,與受想行識等內在精神的作用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緣又是其他眾緣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緣起性空中不斷地剎那轉變、聚滅,無法令人隨心所欲,故無永恆不變的「實我」存在。

如同燃燒中的薪火,儘管一個個的火焰剎那竄起,又剎那熄滅,火的本身仍以一種焚燒的狀態繼續蔓延。而這個由眾緣和合,假名為我的生命,也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承受自己過去的業報,流轉於六道之中。

所以佛教的輪迴觀,是在無限時空迴圈中的三世因果裡,建立「自業自得」的業報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印度教:

(一)主神論

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溼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溼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溼奴或溼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二)吠陀經典

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歷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併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4樓:lsy嗨嗨

區別:1.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印度教是矛盾的。

印度教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梵我合一」,這和佛教理念完全相反。佛教理念是萬物不斷運動,認為輪迴主體並不存在,人的輪迴是五蘊聚散,也是肯定運動本身。

2.婆羅門教最為著名的就是種姓理論。佛教主要爭取的是剎帝利階層以及吠舍階層,即行政貴族以及軍功貴族和自由民階層。

佛教觀點

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藉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緣起論《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

那麼,什麼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

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並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迴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

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

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云何不憶此法?」並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

」因此,所謂「**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佛是這個世界的覺悟者,但世界不是佛創造的。那麼我推論造物者比佛更厲害。對不對?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

樹信而知上 佛法裡講沒有造物者啊 小小小學子 物不自物,因心故物 心不自心,因物故心。離開心的物與你何干?離開物的心又有何用?單獨的物不是物,單獨的心也不是心,離開事物就談不上心對事物的認知,離開心同樣也談不上心對物的認知。你就是你心中這個世界的造物者,世界好壞,人心美醜,皆出自於你的心。唯物唯心只...

請問學佛的居士可以吃肉嗎,能吃三淨肉嗎,能永遠吃三淨肉嗎

aaa 王 可以的 自願的 這個是最低限制了 這個只是一種自律每天唸誦 更好 了 心經 普門品 就行注意功德迴向 迴向文是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 出生在年月日的名字 說農曆生日 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 冤 親 債 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

乘願再來之人會知道自己是佛菩薩再來的嗎

淨空法師答 佛菩薩在各行各業示現,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要問他自己知不知道?有時候知道,有時候不知道,知道的時候不多,不知道的時候多。這是什麼原因?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沒有感的時候,佛菩薩就沒有應。佛菩薩怎麼化身在人身上?就像那個靈鬼附身一樣,佛菩薩附在某一個人身上,時間很短的,讓你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