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是錯別字嗎

時間 2021-10-14 22:12:25

1樓:御風人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稱為假借,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簡稱借字)。例如:

① 莊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於鄢》)

② 舉錯不可不察也。(《張釋之傳》)

③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繫辭下》)

十分明顯,例①的寤本應用牾,牾訓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錯本應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與屈相對,本應用伸,意思才能通暢。然而這些文句的作者沒有用本來該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就是古書中的所謂通假現象。

這裡的寤、錯、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則分別為它們的本字。

通借雖然前人也謂之假借,也是“依聲託事”而借音表義,但是它與六書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書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種法則,是不給某些詞造專門書寫符號而借用他詞書寫符事情來替代的法則,是“本無其字”的“依聲託事”,沒有所謂本字可言(後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則是古人用字的一種變通現象,即放著本字不用而臨時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來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聲託事”。

為什麼會產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現象呢?原因很多。從根本上說,漢字雖然是以象形、象意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型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並不能實現形與義的完全統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這說明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符號,本來就是允許和存在著借音表義的。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雖有不同,但在借音表義這一點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要在使用過程中能做到約定俗成、得到社會的公認就不會造成交際的障礙。

因此,某些通假現象在某個時代通行,當時的人們習以為常,並不以之為怪。在沒有正字法、也沒有能促進用字規範化的工具書的古代,人們用字不像後世那樣嚴格。另外,漢字在隸變之後,字形的直觀表義功能已不復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體也難記,人們在倉猝下筆之際不及熟計,也自然易寫“別字”,正如鄭玄所說的:

“其始書也,倉卒無其字,或以聲類比方假借為之,趣於近之而已。”至於有的典籍書已亡佚,後來只能根據某人的口授再筆錄流傳,筆錄之時,也容易注重聲而忽視字形。某些“別字”流傳久了,也就漸漸相沿成了習慣,所以古書中的許多通假字與其本字之間的對應關係(即某通某)是相當固定的。

古書中大量使用通假字,是造成古書難讀的原因之一。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縛,“以聲求義”,找同它的本義,不能望文生義而“硬解”。清代學者王念孫說得好:

“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借。學者以聲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之以本字,則渙然冰釋;如其假借之字而強為解,則詰 為病矣。”前人將上面所舉例①“莊公寤生”的“寤”即如其字面解為“寐寤”,“謂武姜寐時生莊公,至寤時始覺其生。

”一覺醒來孩子已生下,又何“驚”之有?所以這樣的解釋是“以文害辭”,可見明通假對閱讀古書的重要。

所以,肯定不是錯別字了

2樓:

通假字是古漢語中存在的普遍現象。由於其用字的特殊性,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對於中學生來說,通假字更是個攔路虎。

如何識別通假字,找出其本字是訓沽學家長期研究的問題。清代學者王念孫說:“訓沽之旨,在乎言。

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借。學者發聲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以本字,則渙然冰釋。”這說明了語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聯絡的紐帶,也告訴我們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音讀,按照本字的意義理解。

然而由於聲韻的變化,古音與現代漢語的讀音有很大的差別,中學生難以把握。能不能幫助學生找到掌握通假字的捷徑呢?筆者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深入研究,認為利用字形特點掌握通假字是適合中學生的。

中學生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熟悉形聲結構規律。這為利用漢字形體結構掌握通假字打下了基礎。

其實,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的方法同聲訓掌握通假字的方法比較,只是強調字形,從字形入手罷了。同音通假的原則決定了通假字與形聲字有著密切的關係。聲旁相同的形聲字往往音同音近,因此往往相互通假。

通假字與形聲字的密切關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形聲字的聲旁本身與形聲字形成通假,即通假字是本字的聲旁字。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這句話中用聲旁字“具”代替本字“俱”。

二是聲旁相同的形聲字互相代替形成通假。如:“被明月兮佩寶璐”。

這句中“被”字代替本字“披”。三是用形聲字代替聲旁字造成通假。如: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這句話中用形聲字“材”代替聲旁字“才”。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用增加、更換、取消偏旁的方法去辨識通假字,找出本字,從而正確理解文意。下面我分別加以說明和列舉。

一、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根據形聲字的聲旁本身與形聲字通假的情況,我們可以給聲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例如“系向牛頭充炭直”中“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可視為通假,給“直”增加偏旁“ 亻 ”這樣就找出了“直”的本字“值”,意義是價值。這種情況的通假字在中學文言課文中有很多。

如: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共--供

失其所與,不知。 知--智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授

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 免--娩

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娶

少益耆食,利於身也子 耆--嗜

徐公來,孰視之,自嘆為不如。 孰--熟

奉厚而無勞。 奉--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冥--溟

距關,毋內諸侯。 內--納

二、更換偏旁,找出本字。

根據聲旁相同的形聲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況,我們可以給通假字更換偏旁,從而找出本字。如:“學而時識之,不亦說乎”。

中“說”按字面講不通,可確定為通假字。我們把這個字的形旁“訁”換成“ 忄 ”,就找到了這個通假字的本字“悅”,按本字的意思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確了。這類通假在中學文言文中也較多,舉例如下。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貼--貼

此小大之辯也。 辯--辨

距關,毋內諸候。 距--拒

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政--徵

而摩歷之於義。 摩--磨

因之孺子這遊者,無不 哺 也。 哺 --哺

三、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據形聲字代替聲旁字為本字構成通假的現象,我們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從而找出本字。如“ 廻 憶后街之事?”句中“ 廻 ”字,去掉“ 廴 ”就找到了本字。

這種現象的通假在中學文言文中也不少,舉例如下。

使臣奉璧,拜送於庭。 庭--廷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弊--敝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指--旨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縵-曼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字形特點用增加、更換和取消偏旁的方式掌握通假字是切實可行的。學生掌握通假字有規律可循,可以舉一反三,至於純粹以音同音近為原則的通假字,就要根據語音的特點去掌握。如果把運用字形特點和語言原則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掌握通假字。

3樓:巧映菡倪賜

通假字不是錯別字,但是通假字是在古文**現的,如果你在現代文中寫了通假字,且沒加引號,就屬於錯別字

4樓:昔鈺鬱靜安

不是。雖然是這樣說,但說句實話實際上就是錯別字。只是現代人把古代人想像得太完美了,硬是說通假字不是錯別字。

比如說是魯迅先生寫的錯別字,現代人硬說是正確的;如果我們寫了通假字,沒人會說我們寫的是通假字,只會說我們寫錯字了。所以說我認為通假字就是錯別字,只是現代人硬要把先人寫的錯別字當成是對的,所以叫做通假字。

5樓:其莉刑智鑫

不是錯別字,因為古代字少,經常一個字等於我們現在好幾個字。

6樓:牟彥臺和

不是,通假字和錯別字完全是兩個概念!

7樓:鹹簡薊平凡

當然不是。最早的漢字,並沒有現在這麼多,使用中常常按照某種特定的規律(一般是音同或音近),把別的字借來用。而且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有些字義用好幾個字來表示,約定俗成,就構成了大家公認的通假字。

當然,不是誰都能說某幾個字是通假字,必須有長期的共識才可以。所以即使是大家們,也不能自造通假字。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時候沒有那麼多字,就用另一個字去代替這個字.通假字出現很頻繁.讀的時候是讀被通的那個字的讀音.意思也是一樣的.

9樓:

一般說是不是,主要是漢字初造時字不多,所以一個字在多處要被用,這些字多是音近,或形近.

10樓:曠韞玉

應該算是吧,名人的原稿也有許多錯別字,但畢竟是名人,總不能說是錯別子吧,好聽點,就是通假字。魯迅先生的文章裡就有少部分的“通假字”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字沒有現在那麼多,所以很多字都有好幾種意思,有的也就成了通假字。現代當代的話,就應該算錯別字了吧。在我印象裡,魯迅就是錯別字大王啊,哈哈~

12樓:百小度

我覺得應該是古代還沒有發明某些字時,所以就有了所謂的通假字。

13樓:

不是,只是古人覺得方便就用了,其實古代沒有那麼多字的,就用通假字代替了,都有文字記錄的,比如《木蘭詩》裡的“火伴”就是“夥伴”,古代好像還沒有“夥”~

14樓:稀稀稀硫酸

實際上是寫了錯別字

但名人大家寫錯別字,就不叫錯別字了,較通假字。

沒辦法啊,誰叫人家是文豪大家呢?呵呵

15樓:一笑桃源

上面的太複雜了

簡單說 有錯別字 特別是名人篇中看到的極難得見的通假那一半是別字

由過去常用的 現在不用的 那是那種通用的通假字 如 見通現等

16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稀稀稀硫酸的說法

17樓:艾秦川

我們英語老師說就是古代錯別字

18樓:

以前用那是通假字,現在用就是錯別字~~

19樓:己勇佟佳宣

不是、只是古時候的文字而已

20樓:農民摸灰工

你都明白了

還來問我這個只讀了三年書的人嗎???

賣炭翁通假字賣炭翁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有哪些

文竹 可以去買一本語文教材全解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後面全有。提供原文 才可以幫你 再接再厲 充炭直 直 通 值 價錢。木蘭詩裡面有哪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一 通假字 1 對鏡 帖 花黃 通 貼 貼上 2 出門看 火 伴 通 夥 夥伴 二 古今異義 爺 古義指父親 今 指...

是誰發明“通假字”這玩意

什麼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規律的 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規律,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 通假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 本字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 在...

蘇教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重點虛詞整理

蒙面刺客 通假字本字 意思原文例句 出處1 強 通 僵 僵硬項為之強 童趣 2 說通 悅 愉快 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 十則 3 女同 汝 你 誨女知之乎 論語 十則 4 知通 智 聰明不知為不知 論語 十則 5 見通 現 出現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 烏同 無 沒有一切烏有 山市 7 裁同 才 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