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時間 2021-10-14 23:14:40

1樓:天問

《從軍行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第一首為五言律詩,寫從軍戰士的作戰經歷和感想以及征戰殺敵實現和平的願望。

第二首詩為七言絕句,以疏簡傳神的筆墨,敘寫了唐軍被困突圍的英勇事蹟,熱情洋溢地歌頌了邊庭健兒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全詩從側面反映了作者欲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願望。

《從軍行》

唐代:李白

其一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

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

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其二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譯文:其一:

從軍到過玉門關,逐虜上過金微山。笛聲高奏《梅花落》之曲,手中的大刀的刀環像明月一樣圓。瀚海之上戰鼓咚咚,殺氣直衝雲霄。願斬敵陣單于之首,長驅直下鐵門關,永息戰塵。

其二:身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而又哀婉動人的詩篇。

賞析:詩人不直述戰事的進展,而將讀者置身於險象環生的局勢,感受緊迫的態勢。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詩人用平直敘起的筆法寫出了征戰環境之「苦」。

「百戰」,意謂戰事頻繁。「碎鐵衣」,形容氣候惡劣,鬥爭嚴酷。其中,「碎」字下得絕妙,頗值玩味。將士的愷甲都已凍碎難著。

令人宛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軍將士因長期作戰,來不及休整,給養十分困難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這裡指敵軍的一員悍將。我方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正是選中他作為目標。

在突營闖陣的時候,首先將他射殺,使敵軍陷於慌亂,乘機殺開重圍,獨領殘兵,奪路而出。詩中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域性上看,是一場敗仗。

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是敗中見出了豪氣。「獨領殘兵千騎歸」,「獨」字幾乎有千斤之力,壓倒了敵方的千軍萬馬,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

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但通過緊張的戰鬥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相對照。

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百戰沙場」中的一仗。這樣,就把剛才這一場突圍戰,以及英雄的整個戰鬥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完全傳奇化了。

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象這樣在一首小詩裡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

甚至敢於去寫敗仗,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給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備象盛唐詩人那種精神氣概是寫不出的。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於岷山,潛心學習。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裡,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員。

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

這件事被傳作奇聞,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

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老師,此人於開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五歲。

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2樓:羈旅驛路

從軍行總體表達了作者對邊塞將士的讚美和歌頌。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全組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從軍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3樓:你我不是對的人

《從軍行》抒發了詩人對英勇無畏的將士們的崇敬之情以及詩人心中澎湃的愛國激情。全詩描繪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表現了將士們威武壯烈的戰鬥過程,譜寫出一曲充滿悲壯豪情的邊塞軍旅詩篇。

《從軍行》的賞析

《從軍行》前兩句塞外荒寒的景象以及征戰環境之「苦」,後兩句「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描繪出一位勇武過人的將軍,渲染出格外威武壯烈的英雄形象,凸顯出戰爭的驚心動魄。

《從軍行》的原文

《從軍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從軍行》的譯文

身經沙場百戰鐵甲早已支離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

突進營壘,射殺敵軍大將,獨自率領殘兵殺開重圍千騎而歸。

4樓:積水成淵

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從軍行(其一)

王昌齡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從軍行 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5樓:wydh_汪洋大海

表達了作者和戰士們一樣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

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6樓:江淮一楠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和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守邊戰士們不畏艱苦,以及他們勇於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

7樓:小權學長漲知識

反映從軍的辛苦。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8樓:官官

表達了作者和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守邊戰士們不畏艱苦,以及他們勇於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

9樓:湧葉孤欣

《從軍行》這首詩描繪了邊關將士守關的艱苦生活,表現了他們決心打敗敵人的英雄氣概,這首詩充滿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

10樓:不言也不語丶及

《從軍行》王昌齡的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了詩人這種保家衛國的思想

11樓:孤獨自由行歲月

在表現徵人思想活動方面,詩人運筆也十分委婉曲折。環境氛圍已經造成,為抒情鋪平墊穩,然後水到渠成,直接描寫邊人的心理——「無那金閨萬里愁」。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徵人思念親人、懷戀鄉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寫,偏從深閨妻子的萬里愁懷反映出來。

而實際情形也是如此:妻子無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徵人思歸又不得歸的結果

12樓:阿凱生活百事通

2016-11-15 回答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

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

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13樓:

從軍行表達詩人保家衛國的情懷,只有參軍才能夠體現對祖國的滿腔熱情。

1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那些守衛疆的戰士的敬畏之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組詩以內容相關的七首詩形成連章,反映了複雜豐富的邊塞生活。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從軍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軍行》 王昌齡的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16貝貝愛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深切的同情之心。從軍 其四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白話釋義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

王昌齡 《從軍行》的 詩意 表達思想感情?

寫出邊塞戰鬥之艱苦激烈,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 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 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

從軍行表達了什麼主旨,從軍行的中心思想

詩的最後兩句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裡,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