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時間 2021-10-25 04:37:36

1樓:

"雲想衣裳花想容”: 出自李白的《清平調》,當時李白作《清平調》三首,這是其中之一。

清平調詞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一日,玄宗和楊妃在宮中觀牡丹花,因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詔而作。

“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互動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

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

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2樓:小樹喵喵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與杜甫並稱“李杜”。

【主要作品】

《李白詩集》

怨情 明月度關山 春思 靜夜思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送別 月下獨酌

遠別離 公無渡河 蜀道難

樑甫吟 鳥夜啼 烏棲曲

戰城南 將進酒 行行遊且獵篇

飛龍引二首 天馬歌 行路難三首

長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夜坐吟 野田黃雀行

箜篌謠 雉朝飛 上雲樂

白鳩辭 日出入行 胡無人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秋夜獨坐懷故山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月下獨酌四首

春歸終南山鬆龕舊隱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二首 待酒不至 獨酌

友人會宿 春日獨酌二首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對酒

春日醉起言志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獨坐敬亭山

憶東山二首 望月有懷 對酒憶賀監二首

落日憶山中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俠客行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下途歸石門舊居

客中行 太原早秋 奔亡道中五首

郢門秋懷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上三峽 金陵三首 早發白帝城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宿蝦湖 西施

王右軍 上元夫人 蘇臺覽古

越中覽古 商山四皓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廬江主人婦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望鸚鵡洲懷禰衡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謝公亭蓋謝眺範雲之所遊

紀南陵題五松山 夜泊牛渚懷古 姑孰十詠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嵋山 大庭庫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天台曉望 早望海霞邊

焦山望鬆寥山 杜陵絕句 登太白峰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登瓦官閣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眺 登金陵鳳凰臺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登廬山五老峰 江上望皖公山 望黃鶴樓

鸚鵡洲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秋登巴陵望洞庭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北風行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金陵望漢江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望天門山 望木瓜山 攜妓登樑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過崔八丈水亭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嶽僧方外

東魯門泛舟二首 遊泰山六首 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遊南陽清泠泉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

同友人舟行遊臺越作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 侍從遊宿溫泉宮作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遊羅敷潭 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遊謝氏山亭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義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宴鄭參卿山池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遊秋浦白苛陂二首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治樓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銅官山醉後絕句 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

宣城青溪 與謝良輔遊涇川陵巖寺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九日登山 九日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九日龍山歌 游水西簡鄭明府 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宴陶家亭子 金陵鳳凰臺置酒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入彭蠡經鬆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覽之志

九月十日即事 登敬亭北二小山餘時送客逢崔侍御並登此地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湖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清平調三首第一首,主寫人,楊玉環.

第二首是: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三首是: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4樓:飛鳥與冬天

有學者認為這首詩不像李白的風格

懷疑是唐玄宗的詩歌夾雜在李白的詩集裡

5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的 寫的楊貴妃

6樓:子夜

這是李白所作的清平調詞三首的最後一首

7樓:匿名使用者

嗯,記載是李白,實際上就不清楚了

思考:這首詩分別讓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8樓:暮靜雨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裡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是躲到你的懷裡

整首詩讀來委婉柔和,寥寥幾句,讚揚了最崇高、最無私的母愛.作者熱忱讚美母愛,對母親表達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腹有詩書氣自華”,考考你的古詩文背誦。(11分)(1)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形容笛聲悠揚、深

9樓:慈秋梵同

(1)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2)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5)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略

諸多古詩詞**現的地名,考考你知道多少

10樓:使用者名稱用

1、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4、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5、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6、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7、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8、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9、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0、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裡一共是16個地方名,快看看你知道幾個?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往今來,詩人們都喜遊山玩水,吟詩作賦,為後人留下寶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供我們尋覓歷史的蹤跡,品味古城變遷,追溯文化源流,發思古之幽情……

1.《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詩中江城——武漢

2.《渭城曲》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中陽關——敦煌

3.《賦得暮雨送李曹》唐 韋應物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詩中建業——南京

4.《大梁城》明 劉玉

大梁城上四無山,渺渺嵩行百里間。

宋苑樑臺何處在,黃河流盡鳥飛還。

詩中大梁——開封

5.《元宮詞》明 朱有燉

大都三月柳初黃,內苑群花漸有香。

小閣日長人倦繡,隔簾呼伴去尋芳。

詩中大都——北京

6.《客中行》唐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詩中蘭陵——棗莊

7.《立春》宋 李石

青菜青絲白玉盤,西湖回首憶臨安。

竹籬茅舍逢春日,樂得梅花帶雪看。

詩中臨安——杭州

8.《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中姑蘇——蘇州

還有很多,以上供參考。

考考你的數學才能

1 321,3個 3 21 24,32 1 33,3 2 1 6 2 4321,7個 4 321 325,43 21 64,432 1 433,4 3 21 28,4 32 1 37,43 2 1 46 4 3 2 1 10 3 54321,15個 5 4321 4326,54 321 375,54...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所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是出自什麼朝代?

食指的歌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 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 相信未來 也許我瘦弱的身軀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 那請在悽風...

鄉愁的作者是誰,《鄉愁》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樓主好 這首詩作者是余光中,現居在臺灣,這首詩還表達了余光中的感念之情。這些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 原崔八巷小學 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 後轉入廈門大學 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