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現代學者對柳永《雨霖鈴》的評價

時間 2021-10-25 06:57:31

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柳永選擇的是一個送別的場面。在描寫難以割捨的別情時,寄寓了失去知音、遠離京師而奔赴他鄉的抑鬱不平。但是,這首詞之所以打動人心,還在於它藝術上的獨到之處。

這首詞跟唐五代以及宋初的小令不同,它不是寫離愁別恨的一個側面,或只借少許景物來抒寫自己的某種情懷,然後便戛然而止。因為這是一首慢詞,篇幅比小令長,它要求而且允許詞人拓展筆墨,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雨霖鈴》正是這樣寫的。

它採取的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層層推進的藝術手法,使全篇首尾聯貫,組織細密,天然渾成,充分顯示出作者駕馭長調及善於鋪敘的藝術才能。

首三句交代了「寒蟬」悽鳴的秋日季節、「長亭」宴別的地點、拖延至傍「晚」的具體時間與「驟雨初歇」的氣候特徵。從淒厲的蟬聲、蒼茫的暮色、急雨過後的空氣中,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深感壓抑的氣氛。接三句寫分手的地點,帳幕中的飲宴以及船家催促出發時的情景,給人以親臨其境之感。

在壓抑的氣氛中描寫「都門帳飲」、「蘭舟催發」之將別未別剎那間心情的複雜變化,更容易打動人們的情感。「都門」三句承前而來,「都門帳飲」具體說明「長亭」之所在,以及畫面中人物的活動。「留戀」與「催發」的矛盾前文也有伏筆:

「驟雨」故「留戀」,「初歇」則「催發」,「晚」字更為「催發」做了時間上的伏筆。離別的酒宴,當然是「無緒」的,但詞人寧願忍受「無緒」離宴的折磨,也不願輕言分手。於是,詞中構成了外部客觀「留戀」與「催發」、內部主觀「無緒」與「留戀」的兩大矛盾。

在這樣的內心矛盾糾葛、外界矛盾衝突的反覆纏繞中,離人承受了心靈上的巨大痛苦。正是在主觀願望與客觀形勢的矛盾糾纏促使別情達到高峰的時候,「相見時難別亦難」,鏡頭越推越近,推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樣一個生動、細膩、真樸的特寫動作,使無形的別情得到了具體的落實。開篇六句,交待時間、地點,渲染環境,烘托氣氛,這些無疑都有助於內情的表達。

但是,仔細玩味,終究比較外在。所以,從「執手相看淚眼」一句,便開始由表及裡向內心深處發掘了。作者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逐層揭示離人的內心世界。

情人離別,本應該是「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牛希濟《生查子》),但此時的情人反而「無語凝噎」。悲痛已極,有話也說不出來,惟聞哽咽之聲而已。況且,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相互之間的柔情蜜意與此刻的難捨難分。

所以,無須說什麼,結果也就只有什麼都不說了。只是默默握手,兩兩相對,淚眼相看。「此時無聲勝有聲」。

及至登舟之後,揚帆舉棹,則景物隨離別之途程而變換,情感隨景物的變換而加深。「煙波」是眼前所見,加上「念去去」,則近景遠景連成一片,虛實相應。詞人是在寫行舟的去處,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的「暮靄」,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遠而又遠,高而又高。

在其對襯下,無邊廣漠中漂流著一葉小舟,小舟裡則是孤單的遊子,行舟與遊子都是那麼地渺小、孤獨。從「念去去」開始,轉入別後處境的虛擬想象,都是離人在「無語凝噎」時內心翻江倒海似的活動。

離別之事牽動離別之情,離別之情推及離別之理。過片因此說:「多情自古傷離別」。

詞人由一己之愁推廣到一般,寫出離人的普遍心理狀態。這既是對上片的景物描寫做總的歸納,同時又引出下片,點明主題。接著,作者用一個季節性的詞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把上片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加以深化,同時又與過片一句形成映襯和轉折,使詞的思想感情昇華到一個新的深度。

明知離人皆不免受情感的困擾,但詞人就是不能超脫。他進而推想:「今宵酒醒何處」,則「千里煙波」、「暮靄沉沉」已轉化為「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句被譽為「千古俊語」,似真似幻,迷離恍惚,清麗悽切。詞人抓住曉風、殘月、岸柳等有特徵性的景物,逼真刻畫出離人別後酒醒、在行舟中惟見岸柳殘月的悵然若失、落寞淒涼的心理狀態,反過來突出臨別之際蘭舟語咽時醉不成歡的「留戀」難捨,並且,也隱含著對未別之前羅帳燈昏、青樓夢好那「千種風情」的咀嚼回味。然而,這一切又都是想象中的虛擬,因為這樣的離別情景和情感柳永體驗了無數次,所以想象才會如此逼真。

詞人進一步從路途的遙遠推想及時間的久隔:「此去經年」,即有「良辰好景」,也因無人共賞而如同虛設;離別之後,即使有「千種風情」,也因無人共語而倍感痛楚。以虛景、虛情的設想結尾,說明離別後的痛苦將與日俱增。

詞人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都是對照深入一層。回過來,依然是「執手相看」剎那間的心理活動。片刻之間想得如此之多,可見詞人留戀之情深、離別之味苦。

詞人在離開「都門」時有這麼多的痛苦感慨,還是一種人生不得意情緒的轉移。賙濟說:「柳詞總以平敘見長,或發端,或結尾,或換頭,以一二語鉤勒提掇。

有千鈞之力。」(《宋四家詞選》)這一特點在《雨霖鈴》詞裡表現是很明顯的。

與鋪敘手法相聯絡的另一藝術特點便是「點染」。「點染」,本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作者將它創造性地運用於詞的寫作之中,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雨霖鈴》曾被前代詞評家視為運用「點染」技法成功的範例(劉熙載《藝概·詞曲概》)。

詞(主要是慢詞)中的所謂「點染」,就是說,根據主題與藝術表現的需要,有的地方應予點明,有的地方則需要加以渲染。點,就是中鋒突破;染,就是側翼包抄。這二者相互配合,裡呼外應,便造成強大攻勢,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點染,又很象是議**中的總說和分說。點,是總提;染,是分說。例如《雨霖鈴》上片結句「念去去」三字就是點,點明從此一別,是去而又去,遠而又遠。

當然,這是比較抽象的。「去去」的情況到底如何呢?下面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和「楚天闊」這三樣事物來加以發揮,加以渲染,襯托出「去去」的水遠山遙與離情的深沉濃重。

這就是染了。光有「點」,無法感動別人;光有「染」,也很難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點」、「染」二者的結合,才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又如下片「多情自古」兩句是「點」,點明傷別的時間、季節、氣氛。下面,「今宵」三句便是「染」,作者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具體形象構成幽美而又悽清的意境,藉以烘托傷秋傷別的情懷。閱讀時,我們如果懷有全域性觀念,把這兩句與開篇幾句相聯絡,與「念去去」幾句相聯絡,再與「此去經年」相聯絡,那麼,不用多說,詞中的傷秋傷別之情已達到綿綿無期的程度了。

鋪敘與點染手法是慢詞這一形式所特有的,因為字數增多,篇幅加長,允許而且應當把思想和意境加以來描寫,而短小的令詞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一點,與溫庭筠的《菩薩蠻》比較一下便可以清楚地看得出來。讀溫庭筠的詞,彷彿走在杭州九溪十八澗的水泥小方墩子上一樣,下面有潺潺的溪水流過,遊人們需要一跳一跳才能走過去。

讀柳永的詞則有所不同,人們彷彿漫步在十里長堤之上,聽他描述路旁絢麗多姿的美景,聽他傾吐心裡的愛情,滔滔不絕,娓娓動聽,引人入勝。

詞中點染與鋪敘手法相結合,又是化虛為實、寓情於景這一藝術手法的深化。詞人描繪的景物,烘托的氣氛,渲染的情緒都是經過精心提煉與高度概括的,並非信手拈來,率意為之。

2樓:匿名使用者

【品評】

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

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

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

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

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

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

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

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

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

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悽清冷

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

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

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

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3樓:匿名使用者

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採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賞析: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

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

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悽清冷落的懷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柳永:(987?-1055?

), 詞213首字耆卿,初號三變。因排行七,又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屬山西),後移居崇安(今屬福建)。

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有《樂章集》。

把《雨霖鈴》改寫成現代散文,將柳永的雨霖鈴改寫為散文

雨霖鈴 記別 冷風,楊柳葉輕揚,拂出清陽魂與雜草池水的清香。寂寥的岸上,魂不守舍的窗帳,雨後,蟬鳴更加哀傷。和著滾滾流水的無奈悲傷。是的,就要走了。在這一個淒涼的清秋節,一個無人知曉的晚上。雨後落日的餘暉儘量地灑在他那蒼白的臉上,他卻無心去看這將要分別的汴京的夕陽。一雙黯然的眼睛,象徵性的望著遠方,...

柳永《雨霖鈴》重點句,柳永的《雨霖鈴》中,重點句是哪句?

1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淒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 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

雨霖鈴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雨霖鈴 柳永 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情感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作者柳永 生卒年不詳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