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陰曆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

時間 2022-01-01 15:36:06

1樓:不搭啊

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

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

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 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祕色彩的吉祥物。

「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 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

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抬頭」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於「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

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週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

2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

農曆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傳至今的一個「節令」。不但京城這樣,全中國和全世界的華人也仍保留著這個「講兒」。

民間傳說著二月初一龍睜眼,二月初二龍抬頭,二月初三龍出汗。自打年下前後,「春打六九頭」的那會兒,老街舊坊碰面就一準唸叨著「二月二」這個日子,唸叨著「二月二」這個日子口的講兒、禮兒和令兒。冬仨月的「委冬兒」,著實的讓憋屈在小屋裡的老老少少心裡慌慌、癢癢。

說了,沉睡在泥土裡的龍都閒不住、睡不著了,那這人還等什麼?那就別悶兒在屋裡聊閒篇,到屋外透透氣吧!論講兒、論禮兒、論說道的老人們聽著「驚蟄」的雷聲震動著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戶紙沙沙地響動,開始編排著、告訴著還是「孩子芽兒」的晚生後輩龍是啥模樣,龍是咋樣睜開雙眼,龍是咋樣抬頭威風,龍是咋樣出汗翻身!

在這個當口,家裡主事的女人們,搶在二月初一的頭裡兒,為家裡老老少少脫掉了一頭的冬裝忙碌。按照老禮兒,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兒,不能動用剪刀和針頭線腦兒。善良的女人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頭幾天兒就喊著唬著,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萬別動刀剪之物,甚至揹著家裡的老小,把忌諱的東西一堆兒的收了起來。

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惱、有多要緊,從那老太太嘴裡鐵定是套不出來東西擱哪兒,逼急了,老太太惱了,會不論秧子的一通怒罵:「動那傢什幹嗎,你就不怕扎瞎了龍眼?劃破了龍皮?

」再逼急了,她老人家會賭氣說:「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裡了,你找去吧!」您說,您有轍嗎?

那耗子會說話嗎?

棉褲變夾褲,棉襖變夾襖,真難為了家裡主事兒的娘兒們,一家子七八口子,剛過完年下,還沒緩過勁來,就又忙活著趕在二月二頭裡換季,甭說,起早搭夜、點燈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兒!

說句心裡話兒,說句實在話兒,這老孃兒們對過二月二的事兒忒揪細。

都說「二月二打房樑,蠍子游蚓(蜈蚣)不下牆」。

古老的舊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該有著幾百年的年候兒了,老舊的屋,為尋暖的蟲蟲蟻蟻提供了地方兒,誰不怕在屋裡呆得好好的,房樑上掉下了東西,就算是掉下個蠍拉虎子(壁虎),也夠您嚇掉魂兒的。敲打著,嘟囔著,敲醒了樑上的活物,是讓您挪挪地方,別睡過頭兒一機靈掉下來!「二月二掃鍋底,省柴省火不費米」。

老輩子的京城睡炕燒柴鍋,一冬兒下來,取暖做飯燒火的樹葉、柴火和煙煤,會把鍋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著這節令的時會兒,大掃除一回也不是個壞事,至於費米不費,那估摸著是為了說著順口,您家人口多,把個鍋底掃薄了,也是該吃多少一點也不能少!「二月二掃炕蓆,清清爽爽到年底」。

冬天兒的炕,咋說也比外面露天地兒裡暖和,這炕縫裡、炕的犄角旮旯、炕被的下頭,保不齊藏著錢串子(百足蟲)、潮蟲什麼的。老頭老太太時不時地嚇唬那些不懂事、還小的小子丫頭們,數落著這蟲子爬這鑽那的玄乎話,為的是震唬住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敢上手玩兒的孩兒。不過這二月二之後,蟲子們活泛起來,萬一被它們叮了咬了,大年初兒的,咋說咋是晦氣。

有兩種蟲子必須在這會兒消滅,那就是在牆壁、明柱縫裡、炕被破棉絮裡躲著冬眠不醒的土鱉和臭蟲,別看它們一個是餓得沒了樣兒,一個是餓成了兩層皮,別信它,它們可是活著有氣呢,過一兩個月,那土鱉,公的帶著翅膀飛,母的跑得快了去了。那臭蟲,變著法兒的在後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個個黃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紅燈籠。早已不提倡的六六粉,是它們致命的剋星。

「二月二」這裡面的媽媽論兒、講兒、禮兒真是太多了,老人們卻喜歡得沒完沒了,年輕人也喜歡得樂樂顛顛,要不咋會在龍年裡添了那許多的龍子龍孫呢!

其實,龍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老百姓不就是找個事兒說事兒嗎。再說了,吃好了才能說著有勁兒,有說道兒。

農曆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後一頓葷湯葷菜,就該盤算著二月二咋過了。

正月裡,甭管您家有多少雞鴨魚肉,省著吃也好,費著吃也罷,到二十三這天兒,麻利兒的得「打掃」乾淨,想是圖個吉利?或是天熱了起來留不住了?反正說不清這事兒。

但是有一樁,您可得想明白,二月二沒幾天就到了,那天吃啥,年年咋過,不用想都明擺著。

「二月二,龍抬頭」,既說了,就得為這龍添彩兒不是,為啥先說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實才能騰飛。您瞧著吧,老孃兒們們,把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六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眼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

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

「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祕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春龍節由來已久。留下許多風俗。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中雲:

「二月引龍,薰百蟲。……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麵攤煎餅。

薰床炕令百蟲不生。」《明宮史》載:「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薰蟲。

」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歲時記》中也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食麵者謂之龍鬚麵。

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其中一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80年代中葉,在豫北一帶還保留著吃黍米的風俗。

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煎黍米糕,群眾稱之年糕,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中午皆吃「老龍布蛋」。

即玉米蛻皮俗稱玉黍米加麵條。

其實,人們關心「龍抬頭」用各種形式進行紀念,根本原因是與農業生產有關係。正如這首民謠所云:「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因為二月正是農作物播種的季節。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百姓們通過各種紀念活動,寄託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滿朝大臣都參加春耕生產,足見春耕不誤農時之重要。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名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

清潘龍陛《帝京歲時記勝》:「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

」《掌故大詞典》

為什麼陰曆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

為什麼二月二被稱為龍抬頭那?

5樓:匿名使用者

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

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 歷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

《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

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祕色彩的吉祥物。

「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春龍節由來已久。

留下許多風俗。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中雲:「二月引龍,薰百蟲。

……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麵攤煎餅。薰床炕令百蟲不生。

」《明宮史》載:「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薰蟲。」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歲時記》中也說:

「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其中一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80年代中葉,在豫北一帶還保留著吃黍米的風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煎黍米糕,群眾稱之年糕,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中午皆吃「老龍布蛋」。即玉米蛻皮俗稱玉黍米加麵條。

其實,人們關心「龍抬頭」用各種形式進行紀念,根本原因是與農業生產有關係。正如這首民謠所云:「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因為二月正是農作物播種的季節。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百姓們通過各種紀念活動,寄託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滿朝大臣都參加春耕生產,足見春耕不誤農時之重要。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溼潤,保有水分。

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

因為二月初處於驚墊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抬頭」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

然而對於「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週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

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執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

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7個宿。對這28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

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徵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

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說文解字》在解釋「龍」字時說: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都是指這蒼龍7宿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時期,角宿開始出現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即是龍抬頭。

二月二為什麼叫龍抬頭,「二月二」為什麼是「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 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 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 二月二,龍抬頭 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 驚蟄 節氣前後,在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 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 播種了,非常需...

為什麼“二月二叫龍抬頭”

故事一農諺 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 降龍水 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 龍抬頭 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 二月二,龍抬頭,蠍子...

什麼是二月二龍抬頭啊,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農曆二月初二還是 驚蟄 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 二月二 又叫做 上二日 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 春耕節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解釋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 龍頭節 以示敬龍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