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了重陽登高,你的家鄉重陽有哪些習俗

時間 2022-01-17 00:40:28

1樓:作家薈原創文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了重陽登高,我的家鄉在四川,重陽除了登高還有許多其他習俗。

登高賦詩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和四川也和其他地方相同,在重陽這天登高山,爬高塔,達到心曠神怡,祛病消災的目的。在四川還有登高賦詩的傳統,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重陽登高的名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飲酒

從杜甫的詩中也可以看出,重陽不只是登高賦詩,還要飲酒。四川人有在重陽節釀酒的習俗,名曰重陽酒,而且今年重陽日釀的酒,要明年重陽節才能飲用。

佩戴茱萸

在我們家鄉認為茱萸可以消災避難,特別是小孩和婦女,或者佩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囊掛在身上。茱萸氣味辛辣,可以治寒驅毒。

賞菊,喝菊花酒

在我們家鄉歷來有在重陽節觀賞菊花的風俗,現在各地方都有在重陽節辦菊展的活動,在民間,菊花代表長壽,因此重陽節也叫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據傳說東晉陶淵明以愛菊花,飲菊酒,做菊詩而出名,後人都效仿,就有了重陽賞菊的習俗。

四川也有飲茱萸酒的習俗,《隆昌縣誌》有明確記載:「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佩絳囊,簪菊花,登高,飲茱萸酒。」

蒸糯米,制醪糟

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我們四川人在重陽節前後,很多人家都要做甜酒,就是蒸糯米,煮醪糟,又香又甜,但甜酒的後勁大,小編小的時候就因為偷吃外婆釀的甜酒,昏睡了一天。

吃重陽糕

重陽糕的製作很隨意,關鍵要做成九層,做成塔狀,上面做兩隻小羊,意為重陽(羊),名字也很隨意,花糕、菊糕、五色糕都可以。有的還在上面插小紅旗,點燈,吃「登糕」意味著登高,祝願家人百事俱高,是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重陽婚禮

如果有在重陽結婚的人家,除了釀重陽酒和菊花酒以外,還要送棗糕,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意味著早生貴子。

在四川的南溪縣,重陽節更有特別的意義,讀書人在重陽節這天,到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

2樓:及曉騫

湖北這邊的習俗就是爬山,雖說爬山天天都可以爬,但是這一天意義不一樣,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有著思念親人的意思。還有就是釀酒,這天所釀的酒清洌,而且久藏不壞。

3樓:鬥法呀

爬山,吃青稞粿。雖然說爬山天天都可以爬山,但是這一天爬山意義非凡,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有著思念家人的意思。吃青稞粿更是代表著平安健康,不僅好吃,更是媽媽濃烈的愛。

4樓:小小凸凸

在這一天,人們會賞菊花喝菊花酒或者菊花茶;插著茱萸去登高望遠;吃重陽糕等等,現在條件好了,很多老人會去旅遊。

5樓:豬崽子啃雪梨

重陽徒步登高祈福,插茱萸,佩戴茱萸包,出去秋遊賞菊花,放紙鳶風箏,吃重陽糕,祭拜祖先以及吃螃蟹等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有哪些習俗

6樓:馬馬虎虎

有登高、插茱萸兩種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中「佳節」指的是九月九日,是傳統節日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古時過重陽節有登高風俗,茱萸是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因此這首詩就是蘊含了過重陽節民間登高、採插茱萸的習俗.

拓展資料: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

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

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工書畫。

有《王右丞集》

7樓:mi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習俗有:重陽節登高,插茱萸。

原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

(2)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3)異鄉:他鄉、外鄉。

(4)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5)佳節:美好的節日。

(6)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7)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譯文我獨自離家在外地,成為他鄉的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遠在家鄉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著茱萸,可惜只少我一個人啊。

賞析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闢熱氣而御初寒。」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

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8樓:九怪啊

有登高和插茱萸這兩個習俗。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9樓:啦啦啦北覓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10樓: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變莫變殘墨一少一人。

11樓:宅出了味兒

詩中表現了的,是登高、插茱萸這兩種習俗

12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登高望遠,插茱萸的習俗

13樓:庭泥根

登高、插茱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14樓:

登高、插茱萸這兩種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15樓:夜花亂舞

重陽登高憶兄弟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解:1、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2、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人皆攜帶茱萸是否發覺少我一人。

賞析: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16樓: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王維。

原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賞析: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此時漂泊京城兩年了。在這兩年中,他不僅要每天讀書學習準備科舉考試,還要到處投遞名帖求人引薦,生病了沒人照顧,遇到煩心事也只能自己扛,日子過得不僅辛苦,還特別孤單。

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評析重陽節原本不是一個特別強調團圓的節日,但就像《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所寫的那樣,當遊子離家,在外漂泊的時候,每逢佳節,總會想到自己最親最近的親人。

也許正是因為這首詩,重陽節也被賦予了團聚、思鄉的意義。希望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長長久久」,也成為了重陽「九」文化的又一文化內涵。

17樓:出岑

全文的意思是: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鄉,而且每次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全詩如下: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擴充套件資料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的意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整首詩的意思是?

在北固山登山的蝴蝶蘭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 直接法 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前兩句的意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什麼?

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鄉,而且每次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譯文 我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家鄉兄弟們登高的時候,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註解 九月九日 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 想念。山東 王維遷居於蒲...

九月九日憶山山東兄弟寫了什麼重陽節的風俗

登到高高的山上去插茱萸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9月9日憶山東兄弟的最後兩句詩句寫出了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1.2兩句被人廣為傳頌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3.4兩句是聯想 意譯我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思念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