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大禹治水的神化故事呀?急死我了

時間 2022-02-10 16:10:36

1樓:墨梅_叢中笑

在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大禹的父親鯀也是為民謀福的治水英雄。

在中國遠古時代,洪水氾濫,長達二十二年。大地成了一片汪洋,五穀被淹,百姓無處居住,無以為生,還常常受到禽獸的侵襲,人口迅速減少。國王堯非常焦急,召集各部落首領商量,大家決定派鯀去治理洪水。

鯀接受了命令,面對肆虐的洪水,冥思苦想,最後他想起了一句俗語:「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他想,只要在村子周圍建上高堤,不就可以擋住洪水了嗎?

可是,漫漫的洪水,上**找這麼多土石來修大堤呢?這時,從水裡爬出一隻靈龜,它告訴鯀:「天庭有一種叫『息壤』的寶物,只要你能拿到息壤,往大地上一投,息壤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

」 鯀非常高興,他告別了靈龜,就向遙遠的西方走去。

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西方的崑崙山,見到了天帝,他乞求天帝將息壤賜給他,治理洪水,拯救百姓,但是天帝拒絕了他的請求。鯀心裡掛念著在洪水中痛苦生活的百姓,於是他乘天庭守衛疏忽,偷走了息壤。鯀回到了東方,忙將息壤往水裡一撒,果然,息壤立刻迅速生長,洪水漲一米,息壤就長一米,洪水漲十米,息壤就長十米,很快洪水就被阻隔在大堤之外。

人們脫離了洪水的包圍,高興地又叫又跳,並開始耕種生產。

天帝知道了鯀偷走息壤的事,立刻派天兵天將下凡,收回了息壤。息壤一撤,洪水立即反撲而來,沖垮了堤壩,毀壞田園,淹死了好多百姓。堯王大怒,他釋出命令說:

「鯀只知道圈堤堵水,一旦堤潰,為害更大。治水九年,還不成功,該殺!」堯王將鯀囚禁在羽山,三年後,又將鯀處死。

鯀死時,還惦記著受洪水禍害的百姓,心中憤恨不平。

二十年後,堯王將帝位禪讓給舜,舜王起用鯀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天帝也將息壤交給了大禹。大禹一開始也象父親一樣採取堵的辦法來治理洪水,可是他修好堤壩之後,被堵截的洪水反而威力更大,很快就將堤壩沖垮。

試了很多次後,大禹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光堵是不行的,應該該堵的堵,該洩的洩。」 於是,大禹讓一隻神龜馱著息壤,跟隨他走,有低凹的地方,他就拿息壤加高人們居住的地方,同時,他又以神龍引路,開鑿河川、疏導河道、引流入海。

傳說,大禹以神力劈開龍門山,讓黃河水從崖峭壁間直流而下,於是形成了龍門峽;在龍門下游,大禹又把擋住河道的山劈為幾段,河水蜿蜒曲折奔東海而去,這就成了三門峽。千百年來,黃河龍門峽和三門峽,都以水勢湍急、風景迷人而聞名。

關於禹治水的故事還有很多,據說,大禹新婚第四天就離家出發去治水,十三年中,他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回家一次。經過許多艱難和辛苦,大禹終於治服了洪水,大河各得其道,百川東歸大海,人民安居樂業。為了感謝大禹,人民擁戴他為大王,舜王也因為禹治水有功,心甘情願將王位禪讓給他。

在生產力極低下的原始社會,人們竭盡全力同洪水搏鬥的同時,也以神話傳說來表達他們戰勝自然危害的強烈願望。鯀和禹就是經過了神化的代表人們心願的英雄。而神話故事中,鯀和禹治水的經歷和挫折,也是他們自己與洪水斗爭的曲折經歷。

最終人們依靠智慧,總結出了「堵洩結合」的治水方法。而鯀和禹治水的神話故事也被千年傳頌。

大禹治水的故事,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遠古時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堯帝開始起用禹的父親鯀治理洪水。鯀治水逢洪築壩,遇水建堤,採用 堙 的辦法,九年而水不息。堯的助手舜行視鯀治水無功,將他誅殺在羽山。舜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他從冀州開始,踏遍九州進行實地考察,決定採用因勢疏導洪水的辦法。當時的紹興地區也受到洪水的禍...

大禹治水的故事要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400字的!

月亮鳥 卡哇伊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西羌 今甘肅 寧夏 內蒙南部一帶 後隨父遷徙於崇 今河南登封附近 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建立者。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

有關大禹的故事和故事的啟迪,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發

海平面下的深淵 大禹治水啟示 治水要疏堵結合,水流光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些時候需要引導水流走向正確的方向。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不要想著一味地強硬處理,要結合實際情況為問題找到新的出口。仔細研究一下父子兩人治水的方法,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天壤之別。鯀是靠築堤來擋水,結果是堤壩越築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