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平仄音,怎樣快速區分平仄

時間 2022-02-14 03:30:36

1樓:lxq南極的熊

你好平仄音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怎樣知道一個字的平仄?如何快速學習?

兩個問題,一個個來。

怎樣知道一個字的平仄?

那麼,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近體格律是的初學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常生活中平仄用不到,而學習創作近體格律詩則必須用到。

而學習近體格律詩,平仄是所有格律的基礎,一入門就面臨著平仄的劃分問題。

這是基礎中的基礎。

而基礎的入門者,個人建議是從新韻入手,學習格律詩的規則,等到都熟悉之後,再考慮使用古韻。

而新韻的基礎是什麼呢?是在白話文,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用的普通話的基礎上定的韻部。同樣的,發音也是遵從我們普通話的音調。所有漢字,都分為「一、二、三、四」聲。

這用不用快速學習?對任何一個小學畢業者來說,都沒有必要再學習吧。我們平時說話,不就自動把每個漢字的音調四個音階區分出來了嗎?

比如「飛、肥、匪、廢」,就是一個發音下的四種音調,在漢字中就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四個意思,意思和同音字我們不管,我們只管聲調劃分。一聲,二聲,發音平直、上揚,變化不大,我們就稱之為平聲字;三聲、四聲發音轉折,下落,迅速猛烈,我們就稱之為仄聲字。

所以,「飛、肥」就是平聲字,「匪、廢」就是仄聲字。

這麼簡單?

對的,劃分漢字的平仄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就可以套用到詩詞中了,如「床前明月光」,對應的平仄就是「平平平仄平」,如「隨風直到夜郎西」,就是平仄就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超級簡單的東西。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我們要如何快速學習?

這還用學?這根本不需要學,很多人不知道,只是沒有點破罷了,一旦點破,人人皆知。

硬要學,那得去回爐小學的漢語拼音。

至於古韻(平水韻),平上去入的劃分,入聲字的消失,這些東西就屬於平仄進階知識,特別是入聲字的鑑別,要背誦,賞析積累,或者通過平仄格式來區分辨別。

那就不是快速入門的問題了。這裡就不回答了。

2樓:誰把流年辜負了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稱為「仄聲」,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簡單的說,一、二聲字是平聲,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

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

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但是,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

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

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

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第

一、第二聲中非鼻韻母的字多數是平聲,但有部分是仄聲(即古入聲字),如「鴨、接、耷、八、逼、拔、達、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

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著、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潔、結、桔、佶、黠、頡、盒、拾、閣、蛤、

頜」等等,因此也屬於仄聲,儘管現在普通話讀作陽平。

3.也可以根據現在保留入聲的方言來辨認,如粵語、客家話、吳語等,用這些方言來念,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長的便是,但要經過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現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辨認出來(作仄聲處理),其餘的陰平、陽平字都是平聲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經可以把混在現代普通話陰平、陽平字中的絕大部分古入聲字剔出去了。

如果還不放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韻書,如《廣韻》《集韻》《詩韻》《詞韻》等,這些韻書都分別把平、上、去、入的字歸類排列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區分平仄是根據現代漢語拼音而定的。

漢語拼音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共四個聲調。陰平陽平即一二聲為平聲,上聲去聲即三四聲為仄聲。平仄由此而產生。

平聲聲調高而平,比較響亮,而仄聲聲調低而短促,比較低短,讀起來抑揚頓挫,有**之感。

更多1條

怎樣快速區分平仄?

4樓:zero天秤

區分平仄: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音;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音。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漢語中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統稱為仄聲。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 **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5樓:文以立仁

如果指新韻,普通話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區分容易。

如果是舊韻(古韻),古讀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平聲為「平」,上、去、入為「仄」。區分比較難,但也有方法可循。

假如你會講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方言,可以反覆品味「入」字在方言中的聲調,與它聲調一樣的就是入聲,都屬於仄聲。

以武漢話為例。「入」,武漢話讀yú,類似於普通話的「於」,調值相當於普通話的陽平。比照這個調值,會發現武漢話中很多字是入聲,例如:

一、六、七、八、質、腳、藥、屋、出、白等等,都是仄聲。

其他南方方言雖然調值各不相同,同樣可以採用這個方法分辨。

如果對舊韻不熟悉,也不會南方方言的人,需要查韻書。《平水韻》是通用的舊韻韻書,查詢很方便。

6樓:修羅還是羅剎

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音

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音

7樓:離溫景

根據讀音即可區分平聲和仄聲。

平聲是拼音的一聲和二聲,仄聲是拼音的三聲和四聲。

例句: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怎麼區分平仄

8樓:匿名使用者

平仄是近體詩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近體詩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平仄在詩和韻文中的作用是構成一種節奏。作家依照聲調的特點,安排一種高低長短相互交錯的節奏,就是所謂的「聲律」。

中國文人很早就有意識地運用聲調的互動,主要是平仄的交錯,來尋求聲律的美。平仄的交錯成為詩的格律要求以後,其影響非常深遠,不但近體詩用平仄,連對聯、詞、曲也都離不了平仄,懂得了近體詩的平仄,對於對聯、詞、曲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謂「平仄」就是每個漢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聲,為了便於運用,在律詩中又簡化為平仄二聲,平又分為陰平、陽平二聲,仄分為上、去、入三聲。因此,共有陰、陽、上、去、入五聲。

平仄的掌握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現代漢語來說,第

一、二聲為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然而,古代漢語的入聲字,已經都轉到了現代漢語的「

一、二、

三、四」聲當中去了。因此,現代漢語中沒有入聲字了,至於轉到上聲、去聲的字倒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但是,從入聲字轉到陰平、陽平中的字則是較為麻煩的。

例如:現代漢語的「

一、吃、壓、」等字都是陰平聲,而在古代漢語中卻都是入聲字,如果去強記古代漢語的入聲字,對於學寫律詩者,多少是有些困難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區分平仄聲卻是較為容易的,因為在南方,吳、閩、粵、贛、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著古代漢語的入聲字的讀音。還有北方的山西、內蒙等地,方言中也還保留了入聲字的讀音。

因此,根據方言讀音,再用一種公式類比套用區分平仄聲那就更為簡易了,即用:「兵、平、病、丙、並」這五個字去套讀「陰、陽、上、去、入」五聲,類比如表:

由此可見,「兵」字正是陰平聲,「平」字恰好正是陽平聲,以此類推。

當然這種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凡用現代漢語普通話

一、二、

三、四聲的是不好套用這個公式,必須是方言。

2、凡方言中有入聲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這種公式。

3、凡方言中沒有入聲字的也是無法套用這種公式的。

4、凡套用這種公式時,對於送氣與不送氣的字可不必區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氣的讀音 「bīn」,而「平」字在普通話中則是送氣的讀音「píng」,可把它當作不送氣的字音「bíng」來讀。這樣則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並」這個公式時沒有某一個字的障礙。實際上,在普通話中象「平」字這一類送氣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則讀成不送氣的字了。

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話中是不送氣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卻又讀成了送氣的字,如「就、傑」等。

5、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區,如江西的修水、武寧、瑞昌、德安、永修一帶,不僅有「陰、陽、上、去、入」五聲,甚至還有六聲,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對此,我們且不必去管它是五聲還是六聲,反正與 「兵、平」二字聲調相同的字則為平聲字,其後面所有的字均為仄聲字。

怎樣區分平仄,怎樣區分平仄音?

莫逾期 平仄 p ngz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 升降 長短。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自...

如何區分古代平仄,如何區分古代漢語中的平仄

前面一樓二樓的太不厚道了,複製那麼多東西,而且大部分是答非所問.看得人眼睛都花了.古代的四聲也就是入聲.入聲與現代漢語的四聲是不同的.古代的入聲一般發音短促,發音方式與現代漢語的陽平 二聲 和去聲 四聲 類似,但不等同.也就是說入聲可能聲調上是陽平,也可能是去聲.而現代漢語的去聲卻是單純的去聲.太麻...

怎麼區分正鹽 酸式鹽 鹼式鹽,化學怎樣快速區分酸式鹽 正鹽 鹼式鹽?

一 酸式鹽是多元酸中的氫離子部分被鹼中和的產物。例如nahso4 鹼式鹽是多元鹼中的氫氧根離子部分被酸中和的產物。例如na2so4 酸鹼中和完全的產物就是正鹽。例如鹼式碳酸銅cu2 oh 2co3 以酸式鹽和正鹽為例,例如 二元酸硫酸h2so4 每個硫酸分子在水中電離產生2個氫離子,電離方程式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