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的立夏節習俗及由來急急,立夏節的來歷 習俗!!!

時間 2022-02-21 22:40:20

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過後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裡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

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鹹蛋、海獅、 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各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 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鹹鴨蛋, 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後於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鼻。

(2)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瞭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帶來一份新奇。

茶葉蛋: 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專案。

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 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淨,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釐米一段。「腳骨」筍重在形狀,其製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

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菜羹: 菜葉200克,洗淨切成半釐米寬的細段;鮮毛筍肉50克,切成約1釐米見方的薄筍片,在沸水中煮3分鐘—5分鐘後瀝掉水;山粉2食匙,加入100毫升水。在鍋內放2食匙食油,**待冒煙時倒入菜和筍片,緩翻至脫水,顏色轉深綠,即加入水600毫升,至煮沸時按自己口味加入適量鹽和味精,再將山粉攪拌後緩緩倒入鍋中,用鏟緩翻幾下,待鍋內汁轉濃即可裝盆。

菜性涼,寧波人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光滑,不生瘡癤。

羅漢豆: 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淨後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 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淨,鮮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後,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鬆,加少量味精後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2樓:天使沒有童話

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瞭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帶來一份新奇。

茶葉蛋: 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專案。

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 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淨,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釐米一段。「腳骨」筍重在形狀,其製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

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菜羹: 菜葉200克,洗淨切成半釐米寬的細段;鮮毛筍肉50克,切成約1釐米見方的薄筍片,在沸水中煮3分鐘—5分鐘後瀝掉水;山粉2食匙,加入100毫升水。在鍋內放2食匙食油,**待冒煙時倒入菜和筍片,緩翻至脫水,顏色轉深綠,即加入水600毫升,至煮沸時按自己口味加入適量鹽和味精,再將山粉攪拌後緩緩倒入鍋中,用鏟緩翻幾下,待鍋內汁轉濃即可裝盆。

菜性涼,寧波人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光滑,不生瘡癤。

羅漢豆: 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淨後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 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淨,鮮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後,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鬆,加少量味精後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立夏節的來歷、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在公曆bai5月6日前du

後。這天能嚐到三鮮

zhi,有「立夏見dao三鮮」的諺語,專主要指莧萊、蠶豆屬、蒜苗。解放前,有稱人的習俗。午後,村前樹上掛著一杆大秤,男女老少都去稱體重。

也有在家中稱的。洛杜開利寺前的石牌樓,曾是立夏稱人懸掛大秤之處。立夏稱人有個傳說:

三國魏蜀吳棺繼滅亡,晉朗開國之君司馬炎(晉武帝)統一中國。當時在南方邊疆,曾被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聞知蜀漢後主劉阿斗(即劉禪)被幽禁在都城洛陽,他為了報答諸葛亮的寬容之恩,就請求司馬炎在生活上優待阿斗,並在每年立夏這一天,特地前往洛陽,親自給阿斗稱體重,若缽重減輕,他就要起來反晉。可嘆亡國昏君劉阿斗竟說出「此間樂,不思蜀」的話來。

寧波立夏的民風民俗

4樓:匿名使用者

青苗會 四五月插秧後、稻苗轉青時舉行,祈求風調雨順、大熟年成。鎮海柴橋鎮青苗會,以大溟村為會集地,會期3天,白天巡村,夜間巡柴橋街。

禮拜會 二月至五月間舉行。鄞縣南鄉姜山鎮禮拜會,每逢閏年舉行,每次賽會三四天,分東西南北4路,日間巡村,夜間巡鎮,往往因迎神爭先後釀成械鬥。鎮海柴橋鎮禮拜會,由蘆江廟柱主辦,神轎內供奉蘆江廟神像,半月內依次巡行各村,夜入街市,稱為「排街」。

稻花會 於早稻朗花季節(六月間)舉行,祈求豐收,無固定神祗和會期。一般先祀當地廟神,旋以儀仗、頭牌、彩亭為前導,高抬木牌神位,放銃放炮仗,敲鑼擊鼓,廟下子民列成長龍殿後,巡行於田頭村道。舊時鄞縣西鄉鄞江橋、東鄉鄒溪、南鄉茅山和鎮海大契、昆亭等地均有此習俗。

立夏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立夏的節氣習俗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吃立夏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覺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系立夏繩

痙夏是夏日常見的腹脹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吃海蝦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吃「腳骨筍」和君踏菜

立夏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

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會象軟菜一樣光滑。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

吃「腳骨筍」,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

穿耳朵舊時母親選擇立夏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吃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紮上紅頭繩的。

出城迎夏

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據古籍記載,早在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吃立夏羹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沱』),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浙江立夏民間時興早晨吃紅棗糯米粥、茶葉蛋,中午吃羹,在米粉糊中摻以豆腐乾、蒜苗、豬肉、筍丁等,稱「立夏羹」。

吃立夏糊

閩東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

吃「七家粥」飲「七家茶」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

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杭州在立夏日最為講究。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ll -zn,叫做「七家茶」。還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吃「麥蠶」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二謂可免「疰夏」。

吃草莓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上海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

食「野互飯」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採掘,然後到野地裡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

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

「饋節」

蘇州立夏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莽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三新」祭祖嘗食

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

春愁付詩詞

立夏這一天,古也稱春盡日,一般騷人墨客,惜春心事難免多情,春愁付諸詩詞,邀朋聚飲,留下很多傳世佳作。

吃槐豆在我國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和豌豆的習俗。

槐豆,別名蠶豆、羅漢豆。立夏時節,槐豆普遍成熟。民間傳說認為,吃槐豆可以壯腰補腎,插秧、耘田時不會吃力。

將幹槐豆炒熟食用,在廣大農村和城鎮居民中非常普遍,人下門認為食之可健身固齒,尤以兒童、青年為宜。

立夏這天,江南很多地方會將燒熟的蠶豆串成項鍊,讓兒童帶著出門吃。

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食李美顏

民間立夏有吃李子的習俗,還有立夏食李美顏的說法。《月令粹編》說: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就是說:婦女在立夏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能青春長駐,稱為「駐色酒」。

食夏餅、麵餅和春捲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

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麵餅,有甜、鹹兩種:鹹麵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麵餅則多加砂糖。

春捲,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裡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嘗三鮮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地三鮮即蠶豆、覺菜、黃瓜(或有元麥、蒜苗為其一)。

樹三鮮即櫻桃、批把、杏子(或有梅子、香椿頭為其一)。

水三鮮即海蜘、河豚、細魚(或有魚昌魚、黃魚、銀魚、子魷魚為其一)。

在常熟,人們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八素」的說法。

吃「三燒、五臘九時新」

杭俗還有立夏日吃「三燒、五臘、九時新」之說。「三燒」者,燒餅、燒鵝、燒酒(甜酒釀)。「五臘」者,黃魚、臘肉、鹽蛋、海蜘、清明狗。

「九時新」者,櫻桃、梅子、魚時魚、蠶豆、覓菜、黃豆筍、玫瑰花、鳥飯糕、葛芭筍。

這日,杭人還必備十二種食品。有歌唱道:「夏餅江魚烏飯糕,酸梅蠶豆與櫻桃,臘肉燒鵝鹹鴨蛋,螺螄菜酒釀糟。」

五郎八保上吳山

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吳山」之諺。「五郎」謂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即倒馬桶出糞者)、皮郎(典當中之小郎)、箔郎(打錫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相像保(即陰陽生)、馬保、奶保(即以育嬰為業者)。

此外,還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蔑匠、錫匠),這日也休假,多上吳山遊玩。

厭祟避蛇

立夏日雲南民俗關注的是厭祟避蛇。清乾隆元年《雲南通志》載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

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巳屬蛇有關聯,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含有黑(水)、紅(火)既濟之義。

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

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汙,還以皂莢入藥,認為它具有殺蟲功能。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於除穢驅邪。

舊時五月有門懸皂莢風俗,皂莢狀若刀形,稱為「懸刀」,相傳可以嚇跑鬼怪。清光緒年間雲南《騰越州志》也說:「立夏日,插皁角枝、紅花於戶以厭勝,圍灰牆腳以避蛇。」

清代《浪彎縣略志》記雲南大理一帶風俗:「立夏,插白楊於門,以灰灑房屋周圍,名日『灰城』,以避迪毒。」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的是,門前插白楊。

立夏吃什麼有哪些的習俗小吃,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的習俗吃什麼

1 攤粞 立夏日,以金花菜或棗子豬油和粞灼成之粉,謂 攤粞 立夏食之,防病驅災。粞 就是用稻米碾磨成的米粉,而 攤 在方言中指把柔軟或糊狀的食物鋪成片狀進行煎烤,現在上海人把麵粉或米粉調成黏糊狀再放入鍋中煎熟或烤熟成餅講做 煎餅 而舊滬語中就講做 攤餅 2 蝦面 蝦面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廈門 ...

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清明節的來歷及習俗六十字。

我國最早的太陽曆以及 國禮 春官 明確記敘了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 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農耕社會以後,勞動人民發現日 月 年構成了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基本形成了24節氣。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清明節的由來及風俗,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 墓祭 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蹴鞠 ...